选项 | 谚语 | 解读 |
A |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 体现了中国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
B |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C | “苏湖熟,天下足” | 折射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
D |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 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长途贩运的特征 |
①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 ④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
中国 | 西方 |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 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 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 | 中国 |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 | 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朝 | 实业救国思湖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 |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 | 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