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北魏建国伊始, 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成阳王禧传》曾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新高潮。
——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胡服服饰盛行, 与初唐、盛唐时期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有关,各种穿着的服饰必然影响唐代的社会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氛围中,男人们由于战争和武备的需要,率先使用胡服服饰,使胡服服饰在唐代社会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两京、大都市中的皇帝国戚无不竞相模仿,上行下效,胡服、胡妆便成为时世风尚,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特有现象。
——摘编自程旭《唐韵胡风》
材料三:中国地城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分别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资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有不同,这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民族和多元的文化。不同的地城与文化,既有隔阂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来,各地区与民族之间尽管山河阻隔,却一直进行着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
——摘编自杨圣敏、丁宏《中国民族志》
请回答:
请回答:
材料一:欧美国家在世界近现代史上遇到的危机
组别 |
时间 |
国家 |
危机表现 |
第1组 |
1861年 |
美国 |
面临国家的分裂危机 |
第2组 |
1868年 |
日本 |
幕府统治危机、民族危机 |
第3组 |
1921年 |
苏俄 |
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
第4组 |
甲午战后 |
清朝 |
国家面临“瓜分豆剖,灭国亡种”的危机 |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危机时刻,事关东西方若干民族的生存和文明的存续,事关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在这场文明与野蛮的较量中,野蛮的侵略势力曾一度占据上风,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占据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然而,反侵略阵营最终取得了大战胜利。
——王建朗《最广泛的国际合作是战胜世界法西斯的坚实基础》
材料三:美国一些政客的倒行逆施,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用心险恶,带着固有的傲慢和偏见,一次次通过造谣撒谎,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仅让本国人民遭受苦难,也会自掘坟墓,导致自己的政治信誉破产。也许,他们早已将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专著束之高阁,但他们至少应该重温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名句:“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呜,它就是为你而鸣。”
——《揭批借新冠肺炎疫情抹黑攻击中国的叵测居心》
示例:第4组
事件:戊戌变法
史实说明:甲午战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