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 (2022八上·平南期末)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字形与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ào)  沉(lín)    婆(suō)  潜滋暗长(qiǎn zī)      B . (yù)   顾(jì)    长(rǒng)  春寒料(qiào)  C . (sù)  车(chè)  维(xiān)   旁斜出(yì)       D . 改(cuàn)延(wàn) 私(shú)  宽厚仁慈(rén cí)
  • 2. (2022八上·平南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 , 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B . 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C . 国庆节凌晨,各高速公路上汽车摩肩接踵 , 迎来了拥堵高峰。 D .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 , 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 3. (2022八上·平南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活动空间。       B . 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C . 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D .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4. (2022八上·平南期末)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清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B . 《梦回繁华》作者毛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C . 《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散文。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等。 D .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依此类推。
  • 5. (2022八上·平南期末) 古诗文默写。

           诗言情,词达意。江河迢迢意难平,那是崔颢《黄鹤楼》①“”的遥望;②“”,那是杜甫在《春望》中用动作描写来展现其思亲忧国的内心世界;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那是美丽的迷路;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通过诗句④“”抒写忘身报国之志;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⑤”,于淡淡的感叹声中传达出内心的丝丝忧愁和些许旷达。

二、说明文阅读(9分)
  • 6. (2022八上·平南期末) 阅读回答问题。

    最喜荔枝红

    蒋子龙

         2020年是荔枝的“大年”。

         何见其“大”?登上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的牛首山顶,俯瞰满山遍野的荔枝林,挤成一团团瓷实的绿疙瘩。(A)无涯无际的绿海中,浮荡着密密麻麻的珍珠般的红色颗粒 , 恰似“朱弹星丸粲日光”——这就是已经成熟的名为“桂味”的荔枝。

         荔枝树大异于其他果树,为了便于人们采摘果实,不往高处生长。而荔枝树为了获得阳光,自然而随意地向高空伸展。一般的成年荔树都在十米高左右,树龄五百年以上的古荔高达十六米,相当于五层楼房的高度,一棵树一个形状,每棵荔树都形成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采摘荔枝的人,将保险绳系在较结实的树枝上,在晃晃悠悠的树梢上,将一挂挂结满荔枝的小枝剪下来,然后一筐筐地用绳子吊下去。从采剪到装筐、装箱、装车,无不小心翼翼。成熟季节,每天单是从萝岗,就要买走七八万斤荔枝。

         所以,水果的“大年”“小年”,连菜摊旁边都摆着一筐荔枝,(B)价格也比往年便宜不少

         天下人都道荔枝好,却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荔枝?

         荔枝首先是历史之果,广州市建城两千年,萝峰寺至今还生长着一株一千三百年的古荔树,大多数年份还能硕果累累。《后汉书》中说,“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前赴后继。汉武帝不想这么麻烦,干脆在长安修建了“扶荔宫”,可惜最终一株也没有成活。

         后来的唐玄宗、杨贵妃使荔枝的声名大振,“年年驿使走红尘,向唐玄宗和杨贵妃推荐了这种他家乡的特产。清代两广总督阮元,在其《岭南荔枝词》中肯定了这一说法:“新歌初谱荔枝香,最将风味念家乡。”

         “历史就是文化史”,荔枝更是一种文化之果。现代作家很少写荔枝,还是吃荔枝的,张口就是“一骑红尘妃子笑,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本身已经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

         甚至,“荔枝”的名字就是诗。其品种很多,俗称“糯米糍”,名字来自宋朝杨万里的“甘露落来鸡子大;再如“十八娘”“宋家香”,名字来自清朝顾贞观的“碧桃争比得,刚逢十八娘”;还有桂花香味馥郁的“桂味”,肉质滑软、清甜多汁的“秀玉”,成熟后红紫相间、缝合处一条绿线直贯到底的名贵品种“挂绿”,极其稀少的“水西碧玉”“雪怀子”等等,不一而足

         荔枝的神奇还不止这些,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将荔枝写成“离支”。而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解释“离支”的涵义:荔果离枝之后,“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所以采摘荔枝时不是直接摘果,让果不离枝,以保其鲜。荔枝的成熟也不是渐渐变红

         这可能也是荔枝之所以格外珍贵的一个原因。

         (C)植物学家蒲垫龙曾说:“古荔枝是岭南至宝,倾家荡产也要保护好。”现在,古荔树不仅保护得很好,而且成为当地人的摇钱树。当代社会,文化之果荔枝已变成“金果”,含金量极高。萝岗又获得了“国际无公害产地认证”。每到荔枝成熟期,(D)每年外销荔枝可达数千万斤,进账也以数千万元计

         如今的荔枝既是珍品佳果,又是大众鲜果,又普通,饶是“人见人爱”。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2020年是荔枝的“大年”的原因是荔枝丰收了,市场上到处都是,价钱便宜。 B . 为了便于人们采摘果实,荔枝的树枝向四面八方七扭八拐,树身普遍不高。 C . 荔枝格外珍贵的原因是:离枝之后,其变甚速;成熟也不是渐渐变红 D . 文章从外形、采摘、历史、文化、经济效益等方面介绍了荔枝。
    2. (2)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四个句子所用说明方法依次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打比方,生动地说明了“大年”中萝岗区的牛首山顶荔枝成熟时的特点。 B . 作比较,将今年的价格与往年的价格进行比较,强调了今年荔枝价格便宜。 C . 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古荔枝树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D . 列数字,用数字说明了荔枝的经济效益大。
    3. (3)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标题“最喜荔枝红”,既表现了荔枝最突出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荔枝由衷的喜爱之情,还起到统摄全文的作用。 B . 文章引用很多关于荔枝的文献资料和诗句,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既让读者了解了荔枝的历史内涵 C . 第(2)、(3)段介绍荔枝林,先是从高处俯瞰说起,从不同的角度细致地说明荔枝林的秀美。 D . 第(10)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从嗅觉、味觉、视觉等多感官角度具体说明了荔枝的香气浓郁、果肉滑软、味道清甜的特点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 7. (2022八上·平南期末) 阅读回答问题。

    (甲)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1) 下面对《饮酒》(其五)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 B .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 D . 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
    2. (2)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的意义与例句的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A . 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 B . 自康乐来(《答谢中书书》) C . 天下之所顺 D . 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
    3. (3)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悠然见南山

      ②七里之

      民不以封疆之界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 (5) (甲)文中“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6. (6) (乙)文中孟子认为君主怎样做才能够“战必胜”?理由是什么?
    7. (7) (乙)文中为了证明观点的正确,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
四、综合题(7分)
  • 8. (2022八上·平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膀竖了起来,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

    1. (1) 这段文字出自《》,这部作品被誉为“”,被鲁迅奉为“”。
    2. (2) 本选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的特点。
    3. (3) 这部作品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 9. (2022八上·平南期末) 综合性学习。

           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据报载,2013年全国就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中小学生10岁以前触屏、触网的占到了61%,上网目的主要是学习、聊天交友和玩网游。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有丰富的应用程序,具有很多功能,不但可以聊QQ、发微信、欣赏影视剧,可以下载相关的学习软件帮你翻译、帮你发音,还能智能的记住你的错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电脑网络对青少年进行积极影响的同时,将一些负面影响带给了青少年。在我国现有网民中,很多人患上一种新的疾病﹣﹣网络成瘾症,患这种病的人在心理上对网络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性,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诱发多种违法犯罪。据报道,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使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学校拟开展“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为学校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 (2) 为办好此次活动,学校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再设计出两个。

      ①举办“网上健康行”知识讲座。

      ②举行“绿色上网,健康成长”主题辩论会。

    3. (3) 请你以校长的身份,给学生提出两点上网的要求。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 10. (2022八上·平南期末) 阅读回答问题。

    父亲的田园

    秋也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每当春风乍暖,我的梦也缤纷起来。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模样,还能换来香喷喷的糖橡皮、好看的花衣裳。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染着红晕。摘一个掰开细品,绵绵软软的

    ②果树散居于小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揳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父亲回到地头,在锄柄上坐下来。我将水壶递过去,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我们叫它钢笔蛹。它的尾巴会摇,我说东它就指东,通灵似的,非常有趣。逗逗玩玩间,整出崭新的菜畦,开始精心地播种……

    ③侍弄园子是父亲驾轻就熟的事情。我喜欢看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如火骄阳下,他裸着的腰背呈古铜色,搭在肩上的毛巾常常汗湿得能拧出水来。当嫩绿的蔬菜破土而出;当叶子间探头探脑的西瓜长成一颗颗甜蜜的地雷……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④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地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水赛跑,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⑤夏日的夜晚,是农民最休闲的时候;吃完晚饭父亲将草席搬出来,用手指数着天上的星星。父亲一边抽旱烟,一边摇着芭蕉扇为我赶蚊子。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善恶报应的故事……如清风,飘进我的耳朵。夜深露水下来,早已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帐上,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将这场脱衣秀持续到黎明时分。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

    ⑥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  

    1. (1)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 (2) 文章第①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3. (3) 品读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4. (4) 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刻画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5. (5) 在第⑥段末的括号内写几句话,将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要呼应前文,表达情感
六、作文(50分)
  • 11. (2022八上·平南期末) 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标题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