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东升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3-04-11 浏览次数:94 类型:开学考试
一、基础题(共5小题,共30分)
  • 1. (2023八下·惠阳开学考)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2. (2)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 (3) 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4. (4) 乱花渐欲迷人眼,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5. (5) 《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写水势湍急,《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6. (6) 王维《使至塞上》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交代了作者行程的句子是:“。”
    7. (7) 《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 2. (2023八下·惠阳开学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cū cāo 。   
    2. (2) 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wéi fù bù rén 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3. (3)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xiè 便往往触他之怒。   
    4. (4)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wéi miào wéi xiào 。   
  • 3. (2023八下·惠阳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一个生动传神的词语看似妙手偶得 , 实则需要深厚的生活和文学积淀。 B . 家乡的田野如此美丽,热爱它、眷恋它、呵护它的想法在我们的心头潜滋暗长了。 C . 老城区现在已开始拆迁,许多建筑物旁逸斜出 , 甚至垮塌了。 D . 呼伦贝尔大草原坦荡如砥、辽阔广大,没有山峦起伏,没有沟壑纵横,唯有缓缓的坡度在无限地逶迤、延伸。.
  • 4. (2023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过去一年,全球雅思考生数量突破首次300万人次。(将“突破”和“首次”对调) B . 通过家长给孩子的自律性进行评分可见,得分越高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强。(删去“通过”) C . 新技术融入教育后,老教师更担心自己能否赶上年轻教师的脚步,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将“不能”改为“能否”) D . 长期在盲校从事计算机课教学的老师表示,目前国内盲校基本都普及了计算机教学。(删去“都”)
  • 5. (2023八下·惠阳开学考)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节日氛围,我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新闻速递]学校文学社就我校开展的中秋系列活动写了一则新闻,请你给它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又到中秋月圆时,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中秋系列庆祝活动,让师生们走近中秋,共同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下午,我校准备了丰富多彩的中秋活动:“传承有我”中秋诗文硬笔书法比赛、灯笼制作及评赏、灯谜竞猜、投壶比赛、团圆宴等。师生们在诗情画意和欢声笑语中度过了这美好的时光。

  • 6. (2023八下·惠阳开学考) [口语交际]你的好朋友小孟觉得参加这种活动纯粹是浪费时间,还不如省下时间多做两道题。你该如何劝说他积极参加这次活动? (不少于50字) .
  • 7. (2023八下·惠阳开学考) [节日感言]中秋之夜,遥望明月高挂,细嗅扑鼻暗香,我们的内心一定满是对诗意人生的憧憬。请仿照例句抒写你此刻的感言。

    示例:桂花啊,枝叶再繁茂,也挡不住你探出明亮的眸子。

二、阅读题(共40分)
  • 8. (2023八下·惠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节选自《管晏列传》)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过 及 既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3. (3) 甲文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管仲的成功,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
  • 9. (2023八下·惠阳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炊烟远去是故乡

    (作者:郭震海)

        ①炊烟是乡村大地上千年行走的诗行。A那袅袅上升的炊烟,是乡村的符号,是村庄的魂魄,是割不断的情愫,更是忘不掉的乡愁。

        ②“山村炊烟映朝阳,远陌青山绿意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千百年来,炊烟就如虚掩的柴门、亘古的土地一样,被诗人信手拈来入诗,被画家抓几缕入画。赶路人的脚步匆匆,抬起头,远望的目光多会被大山遮挡,但闻烟可识村,炊烟成为乡村最为独特的“胎记”.

        ③我的家乡山西长治被太行、太岳两座大山紧紧地“搂”在怀中。一道皱褶就是一道沟,一个纹路就是一道岭,数不尽的村庄就如天上的繁星一样,散落在这沟沟岭岭中。村庄里的人,曾经三餐靠劈柴烧火,房屋多是随坡就势,高低不同,但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有一个高高凸起的烟囱。

        ④宁静的清晨,在薄雾弥漫中,“吱吱呀呀”的柴门次第打开,炊烟就会从每一家的屋顶上袅袅升腾,此时,整个村庄就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烟雾之中。若是远观,青山环绕中,烟雾笼罩的村庄,隐隐约约的树梢和高低错落的屋顶,就如一幅水墨画。可于我而言,一路闻着炊烟长大,既懂得这令人遐想的美,也最晓得生活在这美中的辛苦。

        ⑤在乡村,家家三餐烧火做饭,炊烟就从火塘里发芽,顺着高高挺起的烟囱生发,微风给它施肥,迎风便长成了行走的云。这些俯仰生姿、变幻莫测的“云”相互汇聚,所到之处是一股呛鼻的烟火味儿。日久天长的烟熏火燎,家家屋内四壁皆黑,只有在每年春节时,农人们才会找些旧报纸贴裱,焕发出时日不长的新。

        ⑥乡人四季劈柴,日久烧火。厚实的双手上,烟灰能和肌肤融为一体,就连帮忙的孩童们,小脸蛋上也时常挂着几道烟火的灰。冬天的村庄很冷,取暖靠火炉子或烧柴,整个冬天的村庄烟火味儿不绝。如果落一场雪,就会发现洁白的雪花里,总会夹杂着星星点点的柴灰和煤灰。

        ⑦冬日入山砍柴,对于村庄里的人来说,是必要的劳动。苍茫的山里没有太多枯死后的老树供作柴火,冬眠的小树或灌木就遭了殃。农人砍回这些活着的灌木后,不着急烧,就堆放在房前屋后等风干。所以,在冬日的太行山里,户户房前或屋后,都会有杂乱的柴堆。来年开春,山里被砍掉小树和灌木的地方抽不出新枝,原本美丽的青山就像是患了“白癜风”。

        ⑧这是我关于炊烟的记忆。炊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伴随着乡村的成长,炊烟越过了千年的历史,送走了一代又一代人,也迎来了一代又一代人。山外,现代文明的风来势凶猛,势不可挡,炊烟就如那苦涩的井水、人畜共居一样,正逐渐远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农耕文化的消逝。相反,那些忠厚传家、耕读继世、宽厚仁爱、纯朴敦厚等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彰显,而告别了烧柴的村庄环境更加美丽,炊烟消逝的故乡则更显诱人。

        ⑨有人担心,炊烟消逝的村庄,乡愁何在?其实,远去了炊烟的村庄,也不会让远归的游子找不到故乡。你看,村中那古老的祠堂还在,那淳朴的村风家风还在,就如儿时母亲哼唱的歌谣一样,村边那条日夜不停歌唱的小河还在,水清得喜人,流淌得比过去更加欢快。

    1. (1) 请说一说第②段引用古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2. (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我的家乡山西长治被太行、太岳两座大山紧紧地“搂”在怀中。

      ②一道皱褶就是一道沟,一个纹路就是一道岭,数不尽的村庄就如天上的繁星一样,散落在这沟沟岭岭中。

    3. (3) “告别了烧柴的村庄环境更加美丽,炊烟消逝的故乡则更显诱人。”那么,炊烟给乡村带来了哪些环境上的污染?请分点作答。
    4. (4) 生活中,像炊烟这种既是美好的记忆又将被现代文明取代的事物还有很多,比如石碾子磨面、用扁担挑水、看露天电影等。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 10. (2023八下·惠阳开学考) 现代文阅读

    笛声箫音

        ①每年我至少回乡一次,每次回乡我至少在家乡的老房子里住上一天,每住上一天我至少去 家里竹林一趟。踩着铺满竹叶松软的土地漫步林间,清风徐来,绿得发青的老竹子、翠得欲流的新竹子,竹枝竹叶勾肩搭背交头接耳,我就欣赏到了久违的笛声箫音 , 时而高亢嘹亮,宛如万马奔腾; 时而婉转悠扬,好似溪流欢唱。

        ②我出身在鱼米水乡,乡村里很少有人家种竹子。小时候,钓鱼没有鱼竿,想方设法地从竹制 的大扫帚上抽一根最长的竹枝做钓竿,人跟竿差不多高。有一天黄昏钓到一条叫“鲢胡子”的大鱼,死拉硬拽拖上岸。我就央求父亲去村里唯一种竹子的王爷爷家讨要一根竹子做钓竿。尽管王 爷爷舍不得砍他那一丛竹子,还是痛快地选了一棵又高又直的竹子砍了,还对父亲说:“你家小孩懂事,别家小孩不来要,来偷。偷就偷呗,老的嫩的分不清,乱砍一通,这么一丛竹子,糟蹋了,长不好!”有了称心的钓竿,可怜了被我钓着的小鱼儿。在我的猛烈挥动鱼竿的当儿,鱼儿从水底直接 摔到岸上,来不及挣扎就昏死过去,幸运的被挂到岸边的树枝上活蹦乱跳,偶尔有脱钩的,在我抓 捕不及的时候入水,九死一生地逃命去了。那时,我对竹的认识就是一根钓竿,就是钓竿甩出的“呜﹣﹣”声中的欢喜快乐。

        ③我开始挣钱的时候,挑一条竹扁担,四十个竹篾编的黄鳝笼,在家门口的沟渠、鱼塘作业。 渐渐地,人们看到有利可图,就成群结队地跑来效仿。邻队有个木匠师傅愿跟我搭档,黄鳝笼的修补自然他拿手,绝的是一根竹子他用柴刀开过口就能掰出宽窄一致的竹条来,一根竹条他用柴刀 开过口就能剥出青、黄篾来,要厚剥厚,要薄剥薄!那时,我对竹的理解就是黄鳝笼,就是能给我带 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④儿子刚出生的时候,他奶奶就送我们早准备好的烘晒尿布的竹箩。镂空的编织透气透风透清爽,无论是雨天放在火桶里烘还是晴天摆在太阳下晒,尿布都干得快。烘干晒干的尿布放在竹箩里,摆在儿子床头,伸手可取。儿子能自己吃饭了,我迫不及待地给他买了一个小竹碗,碗上刻着三个大字﹣﹣九华山。我们一不留神,他一不小心就连菜带饭翻到地上,他笑了,奶声奶气地喊:“碗碗没碎。”那时,我对竹有了感情,小竹箩盛满如春风般的爱,小小竹碗盛满了孩子的世界。

        ⑤两年前,妻心血来潮,用银光闪闪的不锈钢筷子取代家里的竹筷子。夹菜的滑溜、碰碗的 当当声我嫌弃,我实在难以适应生活中无竹。生活中很多关于竹子的似乎都廉价了,用不上了。可是我心中有多少不舍。因为我知道沙发没有竹椅的清凉,席梦思没有竹榻能让人更有一副好身 板。在我的数次抵制下,妻换回了竹筷,她说:“还是竹筷实在。”那时,不知不觉我对竹也有了偏 爱。

        ⑥啊!竹没有树的高大伟岸,也没有花的千娇百媚,也没有果实又香又甜。可我却偏爱它,偏爱它挺拔清秀,偏爱它经春雨、夏日、秋霜、冬雪四季不改苍翠浓绿!竹不能像树,孤单一棵还玉树临风。竹总是成丛成簇成片成林成海地生长。我喜欢它的生长,在土里在地下悄无声息盘旋蜿蜒一节一节地曲折孕育新生,新生的竹笋破土而出,一节一节拔节向上,毫不含糊清脆嘎巴笔直向 上﹣﹣天天向上,管它风吹雨打,艳阳高照!

        ⑦在城里,在闹市,我也常看到竹子,不过成片成林的是搭建得很高的脚手架,青黄相接,楼多 高它多高,四平八稳,游走在上面的是如我的兄弟姐妹。成丛成簇的都是景观,它们装扮着公园、广场,美化着沿街的拐角、小区的旮旯,是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一道朴素无华的亮丽风景线!

        ⑧我也时常听到悦耳动听的笛声箫音,但总不比身临故乡投身竹林听到的情深意切,也许受 王维的影响吧:“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有改动)

    1. (1) 作者交代了自己在不同时期对竹的认识和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作者对竹的认识和情感

      小时候

      开始挣钱时

      竹就是那黄鳝笼,带给我金钱,改善我的生活

      儿子刚出生时

      两年前

      竹制用品是我生活的必需品,我无法舍弃

    2. (2)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的句子。
    3. (3) 依照例句的句式,仿写两句,构成一个排比句。

      时而高亢嘹亮,宛如万马奔腾;时而婉转悠扬,好似溪流欢唱;

    4. (4) 请说说第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5. (5) 作者在平时生活中“也时常听到悦耳动听的笛声箫音”,为什么他觉得“总不比身临故乡投身竹林听到的情深意切”?
三、写作题(共1小题50分)
  • 11. (2023八下·惠阳开学考)   题目: , 我成长中的一座桥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母爱““师恩““友谊““赞美““挫折“等,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