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株洲市五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一上·株洲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这棵栽植于道光年间的古树是一棵‘救命树’,保护在树上避难的村民免受洪水侵袭,如今我们将其列为‘乡愁保护点’,有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在雄安新区大王镇大阳村,安新县乡愁保护工作队成员周建斌指着一棵古槐树说道。

    雄安新区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工建设阶段,在如火如荼建设场面背后,一些承载村民过往记忆的古宅、老树依然挺立,成为雄安新区的“乡愁文化遗产”。

    为保护雄安新区的“乡愁文化遗产”,雄安新区在全国没有可资借鉴的情况下,率先成立雄安新区“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首创雄安新区“乡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随着“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的开展,雄安新区乡愁家底变得清晰起来。目前,雄安全城物质类乡愁点总数2367项,非物质类乡愁遗产总数186项。

    “2020年新区征迁村原有88处‘乡愁保护点’,经过我们实地调查,又新增了93处。”雄安新区管委会公共服务局乡愁专班组长辛公舜说。

    据辛公舜介绍,在雄安新区的大规模开工建设中也出现了工程建设和“乡愁保护点”位置冲突的现象,雄安新区乡愁工作专班采取了“一案一政策”的活态保护措施,根据“乡愁文化遗产”价值和规划建设需要,针对每一处“乡愁文化遗产”的特点制定了“特殊”政策,有效保护“乡愁文化遗产”的同时也配合了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

    雄安新区未来将利用保存下来的古宅以及古宅构件建设历史街区,利用老物件建设展示新区农耕、渔猎以及民间艺术的博物馆,利用古树打造乡愁林,让未来的新区居民记得住“乡愁”。

    除此之外,雄安新区将启动“数字乡愁”影像留存和“数字乡愁云”工作,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展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维实时渲染技术等,构建与现实世界孪生的数字虚拟空间。通过对雄安新区内的数字乡愁点进行VR及视频解说制作,建立“数字乡愁”文化平台,最大限度保留和记录古村落乡愁。

    未来,雄安新区将进一步打造相应的雄安历史文化传承基地和展示区域,将传统文化融入雄安城市风貌之中。

    (摘编自鲁达、崔涛《“乡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融入雄安规划建设》)

    材料二:

    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另外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就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苏吴江”了。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人并不能象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过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注明“寄籍”的。在现代都市里都规定着可以取得该地公民权的手续,主要的是一定的居住时期。但是在乡村里居住时期并不是个重要条件,因为我知道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客或客边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些古宅、老树在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中依然挺立,在于它们承载着村民们的记忆,也得益于新区“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 B . 雄安新区在对“乡愁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其它地区开展此类工作提供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C . 乡土社会中,人口繁殖是无法避免的。因人口繁殖,土地有限,血缘社群便被迫分裂,部分人外出寻找耕地,于是产生乡愁。 D . 籍贯如同姓氏一样,是人们从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缘性,但归根结底,它和血缘有本质的不同。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城市扩张对乡村的冲击时有发生,但通过灵活处理,因地制宜,可以妥善解决这类矛盾,既不影响发展,又能留住乡愁。 B . 雄安新区未来不仅会通过建设历史街区、博物馆等来保护物质类乡愁遗产,还会构建数字虚拟空间来保护非物质类乡愁遗产。 C . 与自己家相比,“外婆家”也有血缘上的意义,但通常在地缘上存在差异,不是血缘在空间上的投影,也不是血缘和地缘的合一。 D . 很多“新客”“客边”在村里就算繁衍了几代,依然无法获得本村的身份认同,说明中国乡土社会中的血缘和地缘是很难分离的。
    3.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2000年,时任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回福建省永定县祭祖,完成了父亲吴鸿麟回乡祭祖的愿望,临别时,吴伯雄在吴氏宗祠里题词“敬宗昭德”。 B . 兴起于江浙一带的两头婚,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在两头婚家庭里,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对爸爸妈妈的父母都叫爷爷奶奶。 C . 金庸先生的多部武侠小说都对湖北襄阳有生动的描述。金庸去世的当晚10点左右,襄阳的金庸迷们用蜡烛摆出“走好”两个大字,以追思纪念金庸。 D . 如今,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留下“386061部队”:38,即妇女节,指留守妇女;60,即60岁,指留守老人;61,即儿童节,指留守儿童。
    4.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作出分析。
    5. (5) 以上两则材料都围绕“乡愁”进行阐述,但是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2022高一上·株洲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思想内容没得说,可是出来进去总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

    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

    报幕人从大幕中缝处钻出来,他每次出现,观众都以为演出将会做出重新调整。台下又狂呼乱喊起来:“出来一个坤角儿!出来一个坤角儿!”

    宣传队队长亲自到大幕前讲话,面目严肃到不可能更加严肃:“我可以负责地向你们声明,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坤角儿,绝对没有!”

    “有!”“有!”台下齐声揭露。

    小分队里确实有两位女演员,可是今晚排定的节目单里没有女角,分派她们俩反串鬼子兵。

    团长齐竞接到报告,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有人认出了团长,彼此提醒:“一号!”“一号!”

    前面几排观众端端正正坐好了,远处的人似乎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头,也都不敢再出声了。齐竞这才开始队前训话:“丢人现眼!给八路军丢人现眼!给‘虎团’全团将士丢人现眼!”

    全场空气像是凝结在一处,紧张极了,大家都听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齐竞转身向当值的现场总指挥挥手说:“解散!各单位带回!”

    老乡们叹息说,可惜一台好节目,就这样吹灯拔蜡了。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虎团”团长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名叫汪可逾。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他心想,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着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高兴得迫不及待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哎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澹无味,不称今人情。”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做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安静!安静!现在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

    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置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20世纪末,军事科学院一个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根据地。抗战初期许多著名战例,便发生在这一带,日军发起规模空前的1942年“五一”大“扫荡”,此地也正是遭受祸害的中心地区。当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都作为亲历者接受了采访。

    让来访者大失所望,老人们对当年战斗中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记忆很模糊,掏不出他们几句话了。而尚未成年的一个北平女学生,以她尚不娴熟的技艺弹奏了几支古琴曲,老人们却至今难以忘怀,连种种细节都能讲得出来。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

    那天独立第九旅举办的军民同乐晚会,远远超出了娱乐的含义,令战史编写组各位将校难以置信。

    而事实上,那个夜晚军情正是十万火急。日军已经完成隐蔽合围部署,并组成了“挺进杀入支队”,企图对太行区领导机关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向心奔袭。我军则采取“敌进我进”战术,适时向日军后方交通线和据点发起猛烈攻击,迫敌回援,变被动为主动。敌我双方作战指挥的电报讯号往返交错,在茫茫夜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汪姑娘的古琴曲,悠悠然穿过那张炽热的电讯网,随疾风流云远远传向四方。

    齐竞接到指挥部加急电报,来不及先向汪姑娘打一声招呼,让她终止演奏,而是直接向全场宣布:“全体起立!出发!”

    转眼之间,台上已经空空的了,幕布一收,再看不出这里有过什么舞台的痕迹。“一号”和他的两名警卫员已经上马了,团民运科科长跑来报告,说那个北平女学生向他报名参军,非跟着部队走不可。齐竞一听就急了:“你有脑子没有?她拿着边区政府的介绍信,要去太行二中,你半路把人给拐跑了,怎么交代?”远远看见,小汪深一脚浅一脚向这边跑过来,他指头戳着民运科科长的鼻子尖喝令:“甩掉她!听清楚了,甩掉她!”

    齐竞一抖缰绳飞奔而去,两名骑兵通信员紧随其后,消失在黑暗中。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慰问演出的演员人数少,都是老面孔,加上没有女演员,导致战士对节目失去兴致,又是起哄又是狂呼乱喊。 B . 团长齐竞的出场让慰问现场乱糟糟的局面迅速发生了改变,由此可见齐竞在九团战士中的影响力。 C . 老人们对于晚会上汪可逾的演奏记忆犹新,而对当年战斗中的细节记忆模糊,说明演奏效果的不同寻常。 D . 齐竞对民运科科长的喝令简短而有力,既体现其军人身份,又暗示出军情紧急,包含着对汪可逾安全的担心。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战士的发难,团长的训斥,老乡们的感叹,为后面女主人公汪可逾的出场并演奏蓄势,情节上跌宕起伏。 B . 小说对团长齐竞的语言描写精彩传神,特别是队前训话和吟诵诗句两处,前后形象判若两人,对比鲜明。 C . 文中描写汪可逾的音乐演奏很有艺术特色,如“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等句,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D . 画横线的句子一方面概括小说的写作背景,另一方面开启下文,由军民同乐的晚会写到严峻的战争局势。
    3. (3) 本文细致描摹了团长齐竞丰富的内心世界。从看见女孩汪可逾,到听完演奏,团长齐竞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4. (4) 作者说:“我们的战争文学,当然要写金戈铁马,要写血与火的考验,但不能一味局限于此沦为套路。”因此,作者把写作重点放在一场军民同乐的慰问演出之上。请结合文本,从情节、人物、主旨、艺术特色等角度,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 3. (2022高一上·株洲期末)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文本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欲继襄主之业,而卒世不见也。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王遂胡服。

    使王孙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以成胡服之功。”公子成再拜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不佞寝疾,不能趋走,是以不先进。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臣闻之,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被发文身,错臂左衽 , 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 , 鯷冠秫缝 ,大吴之国也。礼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非社稷之神灵,鄗几不守。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闻。今欲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非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治今。子其勿反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注]①襄主指赵襄子,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奠基人,与其父赵简子并称“简、襄”。② “雕题”指在额 上刺花纹。③“鳀冠秫缝”指头戴鱼皮帽子,身穿缝纫粗拙的衣服,均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文本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B . 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C . 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D . 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 B . 左衽:指古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而汉族所穿汉服则始终保留右衽特点。 C . 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养育民众,土载育万物,社稷也常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D . 稽首:指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跪拜礼,作为臣子的公子成拜见赵武灵王时当行稽首之礼。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武灵王认为施行胡服骑射的政策,必定会招来非议指责,但肥义支持赵武灵王下定决心按自己的想法去付诸实施。 B . 赵武灵王认为吴、越百姓在服饰、风俗、礼制等方面虽然不同,但于国有利却是一致的,并由此提出礼法有必要因时而变。 C . 赵武灵王迫于当时形势而不得已违背简子和襄子遗志,通过改变赵国旧俗,实施胡服骑射之策,以报中山侵略之仇。 D . 赵武灵王借用三王之例表明法令制度要因时制宜,一味效法古人的作法,就不能够管理好现在的国家,以此来驳斥赵造。
    4.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 徘徊于斗牛之间 B . 白露横江 C . 凌万顷之茫然 D . 挟飞仙以遨游
    5. (5)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窈窕之章 B . 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 . 方其破荆州,江陵 D . 顺流而
    6. (6) 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
      A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 月出于东山之上 C . 徘徊于斗牛之间 D . 凌万顷之茫然
    7.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圣人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8. (8) 文本一中赵武灵王力排众议,施行胡服骑射之策展现其怎样的品质,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 4. (2022高一上·株洲期末)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浣溪沙

    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这是第三首。②络丝娘:指缫丝的女子。③垂白:老人。④捋青捣麨软饥肠:把没有成熟的青麦炒干后捣成粉末充机。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B . 上阕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C . 下阕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 D . 这首词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2. (2) 对比上阕和下阕,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不同?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 5. (2022高一上·株洲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出因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苦闷。
    2. (2) 韩愈《师说》中,“”两句以反问的语气强调择师不论出生先后。
    3. (3)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平怀古》中“一句写出了刘裕率领精锐部队北伐中原胡气概,而“一句则写刘义隆草率北伐打败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 6. (2022高一上·株洲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吊脚楼是一种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为土家族的主要住所形式之一。土家族大多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人们____,房屋建筑多建于带坡度的地面上,为了保持平衡,房屋的一边临空而建,其下以支柱支撑,成“吊脚”样式,这就形成了土家族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建筑形式。

    土家吊脚楼外形多样,有单吊、双吊、两层吊等多种形式。千楼自别,相互竞秀,因各栋吊脚楼构架内部空间处理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吊脚楼,都风格别致,____。吊脚楼是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这种几何形体稳定而庄重,给人一种静而刚的感觉,表现了一种典雅灵秀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挺拔健劲之美。其内部构架,无论梁、柱还是枋、檩,都是互为垂直相交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垂直的网络体系,整个屋盖从横向观察则是一个三棱体,给人以端庄、雄健的感觉。

    土家吊脚楼从整体布局看,可称为不规则弹性组群,房屋布局自由灵活。有的依山顺势,层叠而上;有的沿沟环谷,生动活泼;有的背山占崖,居高临下。加之这些吊脚楼多依山而建,(    ),从而获得变幻的视觉效果,这与我国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土家吊脚楼整个构架均以榫穿卯相连,无钉无栓,并且从构思、设计到每一道工序的完成,不用图纸,皆____,表现出土家匠师精湛的建筑技术和____的创作精神,实现了技术性能与审美性能的有效结合。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山路的迂回曲折,常常使人领略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 B . 山势的蜿蜒起伏,常常使人领略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C . 山势的蜿蜒起伏,常常使人领略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 D . 山路的迂回曲折,常常使人领略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地制宜   平分秋色   目无全牛   别具匠心 B . 因势利导   平分秋色   胸有成竹   别出心裁 C . 因势利导   各有千秋   目无全牛   别出心裁 D . 因地制宜   各有千秋   胸有成竹   别具匠心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 7. (2022高一上·株洲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寻访家族人”活动是复学中学高一年级学生的必修实践课程之一,通过寻访家族谱系中的重要人物,树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小陈在梳理家族人物时发现:大爷爷16岁参加红军,21岁英勇牺牲,名字光荣地刻在了县烈士纪念碑上;爷爷18岁高中毕业,为了村里的孩子有书读,选择做一名代课教师,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乡村校长;爸爸发奋苦读考取医科大学,誓将自己一生奉献给中药研制,解除他人病痛。小陈感动于家族人心中无我的境界,深感自豪;但在高一的选科时又深感烦恼,因为他热爱画画,向往自由洒脱、率真个性的有我生活。

    假如你是复兴中学已毕业的校友,请结合材料内容,就“青春与选择”这个主题,给小陈写一封信,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助力小陈做好生涯规划,顺利完成选科。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