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3-05-10 浏览次数:4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西方那一块土》中如此介绍埃及:今天的埃及不是古代的埃及……埃及被并入波斯帝国,标志着古埃及国家的终结。后来,希腊人取代波斯人,罗马人又取代希腊人,古代埃及文明消失了,其他文明进入,成为主导性文明。最后,阿拉伯人统治了埃及,这已经是公元后7世纪了。对此解读最为正确的是(   )
    A . 古埃及文明影响着古希腊罗马和阿拉伯世界 B . 古埃及文明随着古埃及国家的终结消失殆尽 C . 埃及曾先后被罗马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征服 D . “今天的埃及”更多地具有外来文明的特征
  • 2.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有学者认为:“古代印度的思维和我们极为不同,他们不记历史,不重书写,他是口传神话和故事的海洋,却是文字记载历史的荒漠。整个印度中世纪史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的记载照亮的。他的塔、石柱、石窟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该学者自在说明(   )
    A . 他人记载仅照亮了印度的文学艺术 B . 整个印度中世纪史是由中国求法僧记载 C . 古代印度文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D . 古代印度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
  • 3.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下表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   )

    政权

    古巴比伦王国

    古埃及

    古希腊

    古印度

    统治方式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法老至上的权威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城邦制度

    种姓制度

    A . 同一性 B . 阶段性 C . 多样性 D . 规律性
  • 4.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某学者针对西方文明上古与中古分期问题指出:“公元7、8世纪,一系列新的现象打破了尚存的统一性……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传统的融合最终完成。”上古向中古的转变也是“从罗马帝国到神圣罗马帝国”的转变。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古与上古文明的区别主要在于(   )
    A . 文明多元趋势的加强 B . 政教结合局面的出现 C . 王权有限原则的确立 D . 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
  • 5.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有学者指出,基督教希望通过传教把强调个性的希腊文化,强调国家、军团和法律的罗马文化和强调血缘、家庭的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这形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时代特征。这说明基督教文明(   )
    A . 产生于久远的欧洲传统文化 B . 为阐释发展欧洲文化而传播 C . 有利于欧洲共同的文化认同 D . 理性思想远多于宗教意识
  • 6.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有学者认为:西欧封建文明的发展,使得建立在自由之上或根据契约自愿结合到一起的政治联合的新观念,取代了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建立的对个人具有绝对权力的万能国家观念。这一观念变化缘于中世纪西欧(   )
    A . 有限王权传统观念 B . 自治城市普遍兴起 C . 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D . 教权王权二元并存
  • 7.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天方夜谭》其中一个故事描述道:巴格达城的穷脚夫帮一个妙龄女郎在一个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了一个金币的橄榄,又来到一家水果店,买了叙利亚苹果、土耳其榅桲、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拉克密胡瓜、埃及柠檬、撒尔他尼橙子,还买了伊朗、阿富汗等地特产和亚历山大的蜡烛、香水等手工业品。这反映了该地(   )
    A . 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 . 沟通世界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C . 基督教文化特征比较明显 D . 经济联系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 8.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下表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在明代(   )
     

    中朝使臣往来

    中日使臣往来

    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

    朝鲜→中国

    中国→日本

    日本→中国

    朝鲜→日本

    日本→朝鲜

    明代以前

    208

    882

    4

    68

    14

    24

    共计1343年

    年平均次数

    0.13

    0.65

    0.003

    0.05

    0.01

    0.02

    明代

    161

    1299

    16

    37

    22

    70

    共计277年

    年平均次数

    0.6

    4.6

    0.06

    0.13

    0.08

    0.25

    A . 中国在东亚国际交流中有强大影响力 B . 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C . 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D . 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
  • 9.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1657年,德川幕府成员德川光窗设史馆,以朱熹《通鉴纲目》为圭臬,开始修撰日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大日本史》。该书反映了(   )

    A . 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 B . 东西方交流的成果 C . 德川幕府的保守封闭 D . 儒家文化圈的影响
  • 10.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   )

    品种

    原产地

    传入欧洲时间

    传入中国时间

    产量

    烟草

    墨西哥

    哥伦布航行后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辣椒

    墨西哥

    15世纪末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番茄

    秘鲁

    16世纪20年代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二

    花生

    巴西、玻利维亚

    16世纪初

    16世纪30年代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向日葵

    北美

    1510年

    16、17世纪之交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A . 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 B . 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C . 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 D . 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
  • 11.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一位研究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学家说“地理大发现的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主要表现在(    )

    A . 实现了宗教扩张的目标 B .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 . 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D . 到达了印度和中国
  • 12.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这些城市不但与非洲内陆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和文化联系,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这表明古代东非海岸城市(   )
    A . 融入了印度洋贸易网 B . 深受阿拉伯文明影响 C . 因文明开放交流而繁荣 D . 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
  • 13.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世界末日”传言源自对玛雅历法的误解。这一天本是玛雅“长计历”中的天,象征着一个“大循环”的结束,它与灾难、异象等自然现象没有任何关系。这说明(   )

    ①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②玛雅文化含有大量神秘主义内容,对当今社会没有借鉴意义

    ③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要做到批判继承

    ④玛雅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持久,必须坚持包容性才能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14. (2024高一下·成都月考) 12、13世纪法国卢昂的市政管理机关,由百人会组成,这100人多为富商。他们掌着城市的司法权、行政权和市政官员任命权,但当地的高级司法权仍掌握在国王手中。同时,国王仍在卢昂派驻代表,过问、干涉城市重大事务。这反映了(   )
    A . 自治城市未脱离封建体系之外 B . 资产阶级掌控了市政管理权 C . 封建专制王权呈不断强化趋势 D . 自治城市市民负有封建义务
  • 15.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下面为1550~1800年美洲贵金属的流向情况表(单位:百万帝国银元)。表中现象(   )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550

    2

    3

    2-3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1750

    18-20

    18-25

    12.2

    1800

    30

    23-25

    18

    A . 表明欧、美、亚三角贸易规模扩大 B . 加速了西葡两国封建制度的解体 C . 使全球贸易中心由欧洲移至东亚 D .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材料题
  • 16.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人类的历史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被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解放心灵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的。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三:……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朱寰《世界中古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分别诞生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中。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 17.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些城市先是商人聚集在交通要道和教堂城堡周围,吸引消费者,形成集市;随后,一些手工业和服务性行业建立起来,形成一个经济功能很强的“工商业中心”;然后再购买一张承认“自治”的“特许状”。这样城市就建立起来了。有些城市主要是通过封建主的法权力量“人为”建立起来的,即城市先人为地“设定”一个城市身份。再吸引工商业者和移民到来,成为城市核心,即先有城市之“名”,然后才有城市之”实”。

    ——摘编自谢丰斋《12~14世纪英国小城镇兴起初探》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大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力度,如莱菌河上领主设置的关卡12世纪为19座,13世纪末增加到35座,15世纪多达60座。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领主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提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特点与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
  • 18.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古时期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摘编

    数学

    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科学技术

    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

    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哲学宗教

    9世纪阿拉伯人将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11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又转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欧。7世纪以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医学

    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区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

    阅读材料,概括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特点。

  • 19. (2023高一下·济南月考)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 (2)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