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松花江上》 ②《黄河大合唱》 ③歌剧《白毛女》④ 《国民革命歌》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鸭”方针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③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召开中共八大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①中美关系改善 ②中日建交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①林则徐 ②章西女王 ③玻利瓦尔 ④华盛顿
1960-1980年不同国家与地区所占世界生产总值百分比
1960年 | 1970年 | 1980年 | |
发展中国家(含中国) | 14.2 | 15.7 | 19.3 |
日本 | 4.5 | 7.7 | 9.0 |
欧洲经济共同体 | 26.0 | 24.7 | 22.5 |
美国 | 25.9 | 23.0 | 21.5 |
苏联 | 12.5 | 12.4 | 11.4 |
【思想之慧】
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科技之光】
材料二:
【文学之雅】
材料三: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流(借指皇帝)”,妇女引领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摘编自《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材料四: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阁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传统之辩】
材料五: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周礼崇尚虚文,汉则罢黜百家而尊儒重道。……(这些制度、思想)无一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注:去旧更新),则社会永无宁日。
——节选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时代之光】
材料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摘编自杨凤城《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研究》
【传承之任】
材料七: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选自十九大报告
《后美国世纪》: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历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