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鹤山市昆仑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综...

更新时间:2023-04-23 浏览次数:5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把答题卡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3七上·贵阳期中) “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藏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个地方吗?(   )
    A . 北京周口店 B . 浙江河姆渡 C . 云南元谋 D . 山东大汶口
  • 2. (2023九下·鹤山月考) 某校九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 小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 . 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 . 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 . 小强:军功卓越的人,授予爵位和田宅
  • 3. (2023九下·鹤山月考)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 .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 . 光武帝励精图治,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C . 外戚宦管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使东汉走向衰亡 D . 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 4. 汉初,高祖刘邦分封刘氏子弟为王,镇抚一方。但随着诸侯王国逐渐强大,其与中央的离心力也随之加大,而一旦诸侯王自以为能与中央抗衡,便有可能铤而走险抢班夺权。为此,汉武帝(   )
    A . 分封诸侯 B . 广设郡县 C . 实施“推恩令” D . 设立刺史
  • 5. (2024七上·高州期末) 秦晋崤山之战,使秦军遭重创。桂陵之战,齐军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官渡之战,袁绍因军败而亡。崤山、桂陵、官渡皆地处中原地区,这说明中原地区(   )
    A . 地域十分广阔 B . 劳动力素质高 C . 地势十分平坦 D . 战略位置重要
  • 6. (2023七下·襄州期中) 甲骨文横直转折,小篆笔画均匀,汉隶破圆而方,再变而为草、楷、行,汉字的书写在“上下左右之位,方圆大小之形”的结构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由此可见,汉字的演变特点是(   )
    A .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 . 刚柔兼备苍劲厚重 C . 风格各异一脉相承 D . 结构稳定方折俊丽
  • 7. (2024七下·泸县期末) 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   )
    A . 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 B . 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C . 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 D . 工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 8. (2024六下·招远期末) 缪凤林先生在《唐朝的职官与选举制度》一文中提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段话意在说明科举制度(   )
    A . 强调血缘,看重门第 B . 注重才能,机会均等 C . 发展教育,扩大基础 D . 重视门第,兼顾才能
  • 9. (2024七下·漳州期中)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   )
    A . 伊犁将军 B . 驻藏大臣 C . 宣政院 D . 澎湖巡检司
  • 10. (2023·高新一模) 如果让你制作一张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

    ①张仲景提倡预防疾病的“治未病”理论
    ②李白创作的具有浓郁浪漫情怀的诗歌
    ③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发展的印刷术
    ④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国粹——京剧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 11. (2024八上·福田月考) 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   )
    A . 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打开中国市场 C . 广州商品经济发达 D . 资本家受到璞鼎查的煽动
  • 12. (2023九下·鹤山月考) 陈旭麓指出:“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关于这场“斗争”,说法正确的是(   )
    A . 起于广西,是地主阶级发起的反封建运动 B . 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但存在局限性 C . 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 .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 13. (2023八上·江城期中)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 .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C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 14. (2023八上·应城期末)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探索。这些探索的共同作用是(   )
    A .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 实现了国家的富强 D .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 15. (2023九下·鹤山月考) 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治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
    A . 中国同盟会 B . 中华民国 C . 南京国民政府 D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16. (2023八上·鼎湖期中)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从器物上……第二期是从制度上……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与第三期有关的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戊戌变法 D . 新文化运动
  • 17. (2023九下·鹤山月考) 法国学者吉耶马说,长征“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美国学者迪克威尔逊也说,“长征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也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取得最后胜利”。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A . 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 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政权 D . 推动了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 18. (2023九下·仙桃月考) 下图是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年代尺,由此获得的信息应包括(   )

    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②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协作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③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19. (2023九下·鹤山月考) 在整个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孟良崮山脚下的乡亲们在六个十八九岁,二十几岁的姑娘、媳妇组织下,共为部队烙煎饼7.5万公斤,筹集军马草料1.5万公斤,洗军衣85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上文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 . 人民群众渴望和平 B .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C . 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D . 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 20. (2024八上·澧县期末)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 .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 .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 .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 .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 21. (2024九下·福建模拟)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这场战争是(   )
    A . 抗日战争 B . 解放战争 C . 朝鲜内战 D . 抗美援朝
  • 22. (2024八下·长垣期末)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 .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23. (2023八下·麻章期末)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 .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B . “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 C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 24. (2023·广州模拟) 下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

    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改革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 . 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 . 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 . 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D . 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 25. (2024八下·大连期末)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 阶级斗争为纲 B .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 实现共同富裕 D .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 26. (2023九下·鹤山月考) 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高度重视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着力解决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发展产业等问题,防止出现贫困“死角”。材料体现了“四个全面”中的哪一项内容(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全面深化改革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从严治党
  • 27. (2024八下·南昌期中)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 以武装斗争为主线 B . 实事求是,依据国情来选择道路 C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百废待兴,建设社会主义共和国
  • 28. (2023九下·鹤山月考)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准确推进“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良好态势得益于(   )
    A . 一国两制 B . 九二共识 C . 民族区域自治 D . 一带一路
  • 29. (2024八下·安乡县期末) 2022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推动全球团结与合作。下列选项属于20世纪50年代推动中国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是(   )
    A .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 .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30. (2023九下·鹤山月考) 钱三强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当晚,邓稼先回去后与夫人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并且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全靠你了。”“放一个大炮仗”的决策实现的标志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 . 神舟一号飞行实验成功 D .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二、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请把答案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 31. (2023九下·鹤山月考)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祖国大陆。这首诗歌《望大陆》,情深意切,表达了身处台湾的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中国历史》

    材料三: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1. (1) 材料一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 (2) 材料二中“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至少列举两个史实)。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 (4)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32. (2023九下·鹤山月考) 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摘自中学历史教参

    材料二:创办大生纱厂,对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摘自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以张謇创业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三: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说出张謇的企业在哪个时期发展最为红火?原因有哪些?状元张謇办企业,体现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
    2. (2) 导致近代民族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影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 (3)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结合所学,说说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
  • 33. (2023九下·鹤山月考) 改革创新是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实施的政策。

    政策

    作用

    一、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二、一五计划;国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从材料列举的三大类政策中选取一类,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