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文明出现之后,它既要向外传播,也要输入借鉴,不可能拒绝、排斥其他文明而独立存在、独自发展。它要么吸收外来文明使自己得以演化,要么融入其他文明使自己得以延续。实际上,一种文明都是在不断向外传播和吸收外来文明基础上新生的文明。本土文明不仅能够为外来文明留下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而且能够同外来文明融合,促进本土文明的演化。
——摘编自聂珍钊《论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建构和谐世界》
阅读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一:《苏莱曼东游记》又名《中国印度见闻录》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足迹遍布穆斯林世界,于1347年到达中国,他的游记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多种文字。
——《世界古代近代史》
材料二: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一千零一夜》的影响。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著作中关于先知夜间旅行和登霄的说法,成为意大利诗人但丁《神由》的先驱。……亚里士多德等人本是西方古典哲学家,可是在他们的著作被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前,西方几乎没人知道他们是哲学家。
——《世界古代近代史》
材料:14—15世纪,随着海内外商业的发展,商人逐渐成长为一个不可令人小觑的社会阶层。早期英国商人的融资主要依赖债券、纸币、支票等各种信用手段。商人家庭对孩子的培养非常严格,每天通过朗读《圣经》等宗教书籍,对他们进行宗教和道德教育。商界家庭尤其注意培养孩子的簿记习惯和理财意识,一些家庭很早就让孩子尝试着管理账目,以强化对金融脆弱性的感知。拥有巨大财富的大商人主要通过控制城市政权、参加议会来分享政府中的部分权力,从而在政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王瑞红《近代早期英国商人的家庭教育及时代新质》
材料:11-18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
中国 |
外国 |
公元11世 纪—15世纪 |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 宋朝基本成熟,并先后传入欧洲;明朝前期,明朝严厉禁止海外贸易; 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 |
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 中心之一,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 14、15世纪,西欧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公元16世纪—18世纪中叶 |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 权,荷兰占据台湾; 玉米、甘薯传入中国;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远销墨西哥; 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沿袭“海禁”,乾隆中期留广州一口通商。 |
哥伦布达到美洲大陆; 意大利人利玛窦前往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传教;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剧本《中国孤儿》;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最大殖民国家。 |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