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第六次...

更新时间:2023-05-18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 1.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1977年高考,570多万考生报考,录取率为5%,以后录取率总体增加,到2016年高考,940万考生报考,录取率超过82%。这反映出(  )
    A .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不断取得新进展 B .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取得新成就 C .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了国民素养 D . 高考制度改革适应了国家战略需要
  • 2.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建立而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何迟被折磨致残。这一史实说明(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 B .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 . 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 . “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 3.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1969年以后的几年里,我国许多地方的小学开设政治、语文、算术、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程。中学开设毛泽东思想教育、农业基础、工业基础、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程。学生参加劳动和政治活动占用大量时间,文化课学习所用时间不足60%。这种做法(   )
    A . 促进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 . 培养了革命小将,值得继承 C . 是对文革时期文化专制的抵制 D . 造成中小学文化教育水平的下降
  • 4.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出版社创作了大量连环画,涵盖了抗美援朝、工人生活、农民翻身、战斗事迹、英雄劳动、思想改造、破除迷信、科学知识、婚姻问题、儿童故事等方面。此举旨在(    )
    A . 践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B . 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 C . 利用连环画通俗性教育民众 D . 推动扫盲教育的顺利开展
  • 5.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1956年后,我国涌现出一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如贺敬之的诗歌《雷锋之歌》、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等。这主要得益于(   )
    A .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 高考制度的恢复 C . 义务教育的实行 D .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6.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对表格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

    年份

    主要成就

    现实意义和评价

    1979年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为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道路,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83年

    “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

    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1991年

    秦山核电站

    中国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

    2006年

    青藏铁路通车运营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07年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12年

    “辽宁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

    2013年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截止2014年11月)

    A . 市场经济是科技发展的根源 B .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全面领先 C . 传统科技在当代焕发生机 D . 我国在部分科技领域中取得突破
  • 7.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在历史探究课上,几位同学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展开了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 甲:“双百”方针是指在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B . 乙:“双百”方针的实施过程历尽曲折 C . 丙:“百家争鸣”就是学者可以自由发表任何言论 D . 丁:“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与春秋战国时极为相似
  • 8.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时期 孔子遭遇
    西汉武帝时(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末年(李资) 反对“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晚睛时期(康有为) 尊孔子为改革先师
    民国时期(袁世凯) “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时 “打倒孔家店”
    改革开放以来 “孔子热”(海外众多孔子学院的建立)
    A .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 . “历史都是思想史” D .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9.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 .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 . 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 . 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 . 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10.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教育事业曲折发展,以下口号或方针提出的时间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向科学进军

    ③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②①④ D . ①④②③
  • 11.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②“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行

    ③“银河—I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④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①④③②
  • 12.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1956年开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全国推广普通话。有地方老师在组织群众学习普通话时,先从“吃饭”“开会”“生产”等具体事物名称讲起,再让群众收听广播学习普通话;也有地方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编为普通话教材传达给基层群众。这(   )
    A . 推动了扫盲教育的突破性发展 B . 彰显出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效 C . 促进了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 D . 利于增强群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 13.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在我国近现代出版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材料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初为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不久为满足当时社会上学习英语与西方科学文化的需要,先后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以及《商务印书馆华英字典》等中英文对照读本。

    1902年正式开设印刷所、编译所及发行所。后聘请支持维新且翰林出身的张元济担任编译所长,汇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加盟,制订系统全面的编辑出版计划,奠定了商务新型出版事业的坚实根基。

    1903年与日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抓住清末学制改革机遇,出版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全套教科书《最新教科书》,风行全国,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创意义。出版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论自由》)。后出版多部严译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1914年,收回全部日股,在组织方面重新调整,逐渐建立了一处(总务处)四所(编译所、印刷所、发行所、研究所)的组织系统。

    1915年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

    1922年置办德国造的滚筒印刷机,印刷速度提高10倍。

    1924年 商务印书馆创建了东方图书馆,不久这个被誉为“亚洲第一图书馆”对民众开放。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达到了商务印书馆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摘编自肖东发等著《中国出版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方向并说明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

  • 14.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平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终稿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而贵自知”“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三: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以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文、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1. (1) 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 (2) 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3. (3) 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5. (2023高三下·钦州月考) 材料:1923年8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北京成立,晏阳初担任总干事。“平教总会”主张乡村平民教育是全国大多数人民的教育,是急切的救国工作。“平教总会”物色延聘大量学术专家研究平民教育并在华北地区进行实验。同年,晏阳初新鳊的《平民千字课》出版。每课的材料,是图画在首,课文在中,生字在后,要求“由已知而未知,由未知而记忆”的学习,实施文字教育。在河北保定,三年内进入平民学校共五万余人,毕业生三千余人。1926年,“平教总会”设立普及农业科学院,规定“研究之进程,须与农人实际生活相辅而行”,用生计教育使农民免于饥寒之苦。晏阳初还提出在文字、生计教育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对农民进行心民教育,“使成为能合群,能服务的社会分子”。1928年,晏阳初应南京国民政府邀请,南下协助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政府推行平民教育。5月,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拟订并讨论的“分期施行民众教育案”完全采纳“总会”的计划,并在大会上通过。

    --摘编自吴相湘著《晏阳初传》

    1. (1) 根据材料,概括1923-1928年间,晏阳初在华北地区推行乡村平民教育的特点。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晏阳初在华北地区推行的乡村平民教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