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一上·海淀期中)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
    A . 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 . 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 . 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 . 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 2. (2024高三上·越秀期中) 《大唐开元礼·序列(下)》中规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关于墓田、坟高、明器等规定中均不见涉及庶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规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这一变化表明了(   )
    A . 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 B . 礼治秩序趋向平民化 C . 唐宋政府较重视丧葬仪式 D . 古代丧葬制度的完善
  • 3.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有学者指出,商朝产生了中国最古老的书面语,它由表示意义或物体的汉字组成。这些汉字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音方式,但是,任何汉字不管其发音如何,含义却是同样的。该学者意在强调商朝的书面语(   )
    A . 致使中国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B .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延续 C . 助推了中国汉字走向多元化 D . 促进了奴隶制王朝文化的繁荣
  • 4. (2024高三上·益阳月考) 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   )
    A . 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 B . 质疑了祭祀功用 C . 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 D . 否定了君权神授
  • 5.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墨子认为:“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国家的国力可成倍增加)。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共无用之费,是以倍之”。这一主张( )
    A . 以尚贤非攻为原则 B . 重在减免无益消耗 C . 具有鲜明的功利性 D . 表明兼爱具体之法
  • 6.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南宋时期,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等。学者葛兆光认为“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就是《家礼》”。这表明朱熹理学(   )
    A . 践行了“格物致知”的理念 B . 有助于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C . 印证了“理”在生活中的道理 D . 旨在重塑儒家的伦理规范
  • 7. (2024高二下·白城月考) 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新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断,经久未绝。这有利于中华文化( )
    A .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B .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 绵延不绝,传承至今 D .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 8. (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
    A . 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 . 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 . 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 . 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 9. (2023高二上·富阳月考)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
    A . 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 . 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 . 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 . 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 10. (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 《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
    A . 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B . 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 . 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 D . 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 11. (2024高二下·凉州期中) 中古时期,亚洲地区出现许多“撞名”的地点,如朝鲜有江西郡、延安郡,日本有“东京洛阳”“西京长安”的说法。这反映了(   )
    A . 中华文化的辐射传播 B . 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 C . 周边国家的生搬硬套 D . 华人移民的辛勤开拓
  • 12. (2024高二下·罗江月考) 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    )
    A . 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 . 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 C . 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 . 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
  • 13.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 .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B . 发挥重大作用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 C . 确保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 D . 推动了整个世界向着近代社会转变
  • 14.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中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   )
    A . 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可度 B . 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 C . 忽视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效益 D . 保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多样性
  • 15. (2024高二下·长春期中)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 (    )
    A . 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 B . 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 C . 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 D . 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
  • 16.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2015年2月到6月,贵阳孔学堂与国际多媒体文化协会合作,发起面向全球漫画艺术家征集“孔子与中国”漫画大赛活动。短短的四个月内,“孔子与中国”漫画大赛组委会就收到了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1120幅作品。这反映出当前( )
    A .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B . 世界文化的趋同化趋势加强 C . 儒学引领世界艺术发展价值走向 D . 世界科技文化发展日新月异
  • 17. (2024高二下·曲靖期末) 鲁迅在介绍汉译的《百喻经》时这样评价:“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文艺,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佛经,亦随在可见。”由此可见(   )
    A . 佛教的传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 佛教内容全是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 C . 佛教的翻译成为喜闻乐见的社会现象 D . 佛教传入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成分
  • 18.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详尽规定了契约的订立和履行。如,法典的第42—52条是租借田地而出现的各种情形的规定;第114-119条是对各种债权债务的规定;第253-257条是对雇佣者各种法定义务的规定。这表明古巴比伦(   )
    A . 订立契约已经是普遍现象 B . 契约主要涉及借贷和雇佣 C . 契约订立须遵守严格程序 D . 形成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
  • 19.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公元9世纪时,巴格达以有百余家书商而自豪。据记载,一位医生谢绝了苏丹的迁居邀请,因为搬运他的藏书需要400只骆驼。一批王公在10世纪时,其藏书之多,可以与欧洲所有图书馆中发现的总和匹敌。据此可知(   )
    A . 阿拉伯精英阶层垄断了文化资源 B . 阿拉伯人重视知识和书籍的保存 C . 阿拉伯大力支持鼓励私人藏书 D . 阿拉伯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 20.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这里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这里”是指( )
    A . 希腊半岛 B . 尼罗河流域 C . 两河流域 D . 印度河流域
  • 21. 日耳曼统治西欧之后,创造了基督教的神学观,古希腊,罗马文化被视为“异教”训以抛弃。在公元8~10世纪的百余年中,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一场有组织的翻译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的运动,大量相关典籍以阿拉伯语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据此可知,该运动(   )
    A . 表明阿拉伯与西方文化同根同源 B . 体现了中古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C . 对欧洲文明的存续产生深远影响 D . 加速了对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吸收
  • 22.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文字的发明与金属工具的使用、城市的出现以及国家政治权力确立等成为人类文明发生的重要标志,正是文字最早产生的地区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下列区域符合这一叙述的是(   )

    ①两河流域    ②尼罗河流域    ③大西洋东部    ④亚洲北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3. 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其中尤其以萨尔贡二世在杜尔—沙鲁金城内修建的皇宫最为辉煌,“人首飞牛”是该王宫大门两侧的守护神兽的雕像(见下图)。其是人头、狮身、公牛蹄的组合,生有飞翼。这一雕像的寓意是(   )

    A . 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 B . 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 C . 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 D . 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
  • 24.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这反映了古希腊(    )
    A . 艺术自由气息浓厚 B . 人文思想深入发展 C . 雕塑技艺持续改进 D . 商品经济影响深远
  • 25. (2024高二下·怀柔期中) 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
    A . B . 自然 C . D . 政治
  • 26. (2024高二下·罗江月考) 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希腊地震不断发生,有时还引起海啸。时人认为这是神灵的警示,修昔底德则认为地震不过是巧合的自然现象,而海啸是由地震吸引海水离开海岸,海水回冲后产生的水灾。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
    A . 具有理性精神 B . 强调了人的个性自由 C . 集文化之大成 D . 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
  • 27. (2022高二上·阎良月考)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 . 宗教意识淡薄 B . 反对神灵崇拜 C . 注重物质生活 D . 强调人的价值
  • 28.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柏拉图评价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竟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材料意在(   )
    A . 主张实施精英治国 B . 要求建立君主政体 C . 强调独立理性思考 D . 提倡"美德即知识"
  • 29.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 .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 30.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法国画家让·莱昂·热罗姆的画作《法庭上的芙丽涅》描述的是:公元前4世纪,当时雅典最美的女人芙丽涅因渎神罪被指控,按法律当处死。而她的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 . 人文主义色彩浓厚 B . 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的程序 C . 法律注重维护妇女的权利 D . 民主政治具有极大的随意性
  • 31.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 欧洲缺乏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 B . 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C . 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 D .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 32. (2024高二下·汉寿月考) 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在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的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曾以希腊字母为基础,创造了斯拉夫字母。当时人们所信仰的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这说明基辅罗斯(   )
    A . 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B . 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C . 不是一个独立国家 D . 没有本土的文字和宗教
二、非选择题
  • 33.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暴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 34. (2023高二下·洮南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特点形成的原因。
  • 35. (2024高三下·路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