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大桥乡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29 浏览次数:6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 1. (2024七下·即墨期中) 湖北黄冈人毕昇在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湖北随州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起右盘》,湖北枣阳出土的春秋早期铜器《旁伯盘》,两件青铜器铭文铸造中已经使用活字排版来制作铜器铭文的模版。这些珍贵文物雄辩地说明(   )
    A . 中国西周时期就已经使用活字印刷 B .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C . 我国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 D . 毕昇不应该享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
  • 2. (2023·定远一模)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等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 B . 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 C . 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D .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曹操取得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 3. (2024七下·攸县期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与“白衣公卿”“一品白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卿世禄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科举制
  • 4. (2024七下·郑州月考) 《金史》中描述:“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两国之货”。由此可知,“榷场”的主要功能是(   )
    A . 促进边界地区贸易往来 B . 有效避免双方战争 C . 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D . 推动少数民族汉化
  • 5. (2024七下·固始期末) 唐长安城、宋东京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等古代都城布局,世代传承“东西南北中”以“中”为核心的国家理念,代表着中央政府的大朝正殿,均在宫城中央,突出大朝正殿处于国家核心地位。该布局制度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中华民族谋求国家统一的历史传承 B . 中国古代都城具有多民族文化认同的一致性 C . 中国古代都城拥有一脉相承的布局特点 D .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规模保持不变
  • 6. (2023·定远一模) 郑和船队组织之严、分工之细、人才之广,堪称史无前例:船队规模是中国海上出使官方历史中绝无仅有的。这体现了郑和下西洋(   )
    A . 促进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 B . 基本解决了东南沿海倭患 C . 增进了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D . 是中国古代航海史的顶峰
  • 7. (2023·合肥二模) 以下为中国古代从秦到清疆域的变化,该变化体现了(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B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C .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和强化 D . 中国版图不断扩大
  • 8. (2023·定远一模)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的社会生产力远远不够强大到足以生产出值得中国人民普遍欢迎的任何商品来,而中国的茶叶则日益成为英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影响 B .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背景 C .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借口 D . 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的原因
  • 9. (2024八上·潮南期末) 鲁迅先生曾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据此,“失望”、“颓唐”产生的背景是(   )
    A . 清王朝统治没被真正推翻 B . 君主专制统治复辟成功 C . 国民党政府统治腐败黑暗 D . 新秩序未重建政局混乱
  • 10. (2023·定远一模) 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 .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B . 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大大提高 C . 是中华民族人民广泛参与的战争 D .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
  • 11. (2023·定远一模) 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一位正在执勤的警员迅速从衣兜里取出新警徽,用了5秒钟将制帽上缀有英国女王皇冠的旧警徽换下,换上了标有紫荆花图案的新警徽。该情景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C . 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D . “九二共识”达成
  • 12. (2022九上·雷州月考) 下面是古代雅典居民政治身份结构图,下列选项中与雅典这种居民结构直接相关的是(   )

    A . 有投票权的是成年男性和妇女 B . 小国寡民状态形成直接民主制 C . 奴隶众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D .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13. (2023九上·南海期中) 1793年后,法国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人们放弃了旧式称呼,以公民相称;婴儿取名字,最受欢迎的是“平等”和“卢梭”;有的贵族如奥尔良公爵改名叫菲利普平等。这些现象表明法国(   )
    A . 启蒙运动开始兴起 B . 大革命影响显著 C . 君主立宪最终确立 D . 实现了社会平等
  • 14. (2023·定远一模) 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为此,苏俄实行了(   )
    A . 新经济政策 B .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 C . 战时共产主义 D . 农业集体化
  • 15. (2023·定远一模) 20世纪50-60年代,周恩来总理为某次会议的召开发了一封电文以示祝贺:“值此会议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会议表示祝贺。并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做出贡献。”这次会议(   )
    A . 通过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原则 B .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 标志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D .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成立和发展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 16. (2023·定远一模)             
    1. (1) 贾思勰撰写的《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     】改正:

    2. (2)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五代的历史。

      【     】改正:

    3. (3) 教育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改正:

    4. (4) 《寂静的春天》推动了美国民间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

      【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 17. (2023·定远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他更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中国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他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剧变。 

    ——摘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1978年12月18日”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一天必将“载入史册”?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他”指的是谁?“强国富民”的道路是什么?引领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又是什么?
  • 18. (2023·定远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述》

    材料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在英国和美国表现得最为前后一致和最剧烈。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因此大多数所得都被最富裕人口获取。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是平均水平的3倍。最上层的1%家庭的收入在1979年里是中等收入家庭的10倍,1997年达到23倍。

    1. (1)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当时的美国社会情况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概括1979-1997年英美经济的发展状况。
    3. (3)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国家发展给你的启示。
  • 19. (2023·定远一模)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基业,而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教育内容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儒家)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表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戊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摘编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材料二:1978年6月,邓小平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要有一个专管留学生的班子”。教育部于1979年在全国11家高校建立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负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行前外语培训和思想教育工作。自此,中国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出国留学热潮。 

    --摘编自新华社中国政府网《新中国档案:邓小平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战略决策》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壬戊学制”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提出派遣大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当下必须更加重视教育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