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验证 | 向含有酚酞的 |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
B | 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 向盛有小苏打固体的大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 非金属性: |
C | 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中是否有 |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 有 |
D | 比较 | 向盛有 |
已知25℃时,部分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表所示:
物质 | MnS | NiS | CoS | ||||
说明:整个流程中Co、Ni均为+2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其中代表没参与反应的-COONa,
代表没参与反应的-ON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A为间隔的阳离子,例如、
等;A'为单一组分钙钛阳离子,例如
、
、
等;B为单一组分钙钛矿中心离子
、
等,X为单一组分钙钛矿的阴离子,例如
、
或
等卤素离子。
回答下列问题:
i.在锥形瓶中,将溶于水中,加热至沸,加入研细的
晶体,溶解得到混合溶液;
ii.将上述混合液倒入三颈烧瓶中,加入活性炭。冷却,利用如图装置先加入浓氨水,再逐滴加入5% 溶液,水浴加热至50~60℃,保持20min;
iii.然后用冰浴冷却至0℃左右,吸滤,把沉淀溶于50mL沸水中,经操作X后,慢慢加入浓盐酸于滤液中,即有大量橙黄色晶体( ,
)析出;
iv.用冰浴冷却后吸滤,晶体以冷的盐酸洗涤,再用少许乙醇洗涤,吸干。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I:粉红色的溶液在空气中久置,无明显变化。
实验II:向0.1
溶液中滴入2滴酸性
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III: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电压表指针偏转。
根据实验III得出结论:可以被酸性
溶液氧化。
另一名同学设计了实验IV,否定了该结论,请说明实验IV的操作和现象。
已知:
①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易与
形成复盐沉淀;
②硫脲()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易被氧化为
;
③在硫酸体系中能被萃取剂[
]萃取,而
不能。
回答下列问题: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有两个六元环
②除苯环外,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6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4:2:2:1:1
反应I:甲醇醚化反应(DME)
反应II:含氧化合物制丙烯反应(OTP)
已知部分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 C-C | C=C | C-H | H-H | O-H | C=O | C-O |
键能/ | 356 | 615 | 413 | 436 | 462 | 745 | 360 |
回答下列问题:
|
| 丙烯选择性/% | 乙烯选择性/% |
0.10 | 0 | 30.9 | 7.51 |
0.08 | 0.02 | 32.0 | 7.42 |
0.04 | 0.06 | 34.8 | 7.03 |
0.02 | 0.08 | 36.7 | 6.48 |
0.01 | 0.09 | 39.4 | 5.43 |
分析表中数据:要合成得到更多的丙烯,应控制甲醇的最佳分压为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