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2023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19 浏览次数:69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4高二下·东湖期末) 陕西姜寨遗址的14号房,位于村落东部1号大房子的右前方,半地穴式,进门正中有带灶圈的灶坑一个,房内出土计有陶盆2件、陶钵3件、陶罐5件、陶甑1件、石斧1件、石铲2件、石磨棒2件、石球1个、骨鱼叉2件、骨镞1件、骨笄1件。这表明当时姜寨聚落(   )
    A . 采集渔猎与原始农业并存 B .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 . 已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D . 形成了较大的部落联盟
  • 2. (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 西周将所征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室的子弟、亲戚及功臣,组成一种新的由多个不同族氏居民混居在一起的共同体。这一举措在客观上(   )
    A . 使周王能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B . 强化了血缘在政治中的作用 C . 为华夏民族形成提供了条件 D . 促进了氏族部落的快速壮大
  • 3. (2023·汕头一模) 某学者在叙述秦始皇“焚书”事件时列举了表1史料:表1该学者列举以上史料旨在说明(   )

    史料

    出处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史记•秦始皇本纪》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A . 焚书事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 B . 秦始皇并未下令焚烧书籍 C . 秦末战争可能加剧文献损毁 D . 焚书事件造成了文化断层
  • 4. (2023·汕头一模) 图1、图2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 中日两国都实行中央集权制 B . 唐王朝注重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C . 日本的建筑技术源自于中国 D . 唐文化对周边国家具有吸引力
  • 5. (2023·汕头一模) 宋朝新建,天下尚四分五裂。宋太祖制定战略方针,开展了削平诸政权的统一战争。963年出兵两湖,964年平定后蜀,971年平定南汉,974年平定南唐,978年平定福建,979年最后攻下北汉。宋太祖采取这一战略次序旨在(   )
    A . 防止党项威胁北部边防 B . 避免统一南方前与辽冲突 C . 与辽争夺南方富庶之地 D . 控制南方的水陆交通要道
  • 6. (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 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源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首次刻印,到1852年仅有2个版本,1866年后被翻印,至1902年国内共有14个版本;徐继畬的《瀛寰志略》于1848年首次刊印,到1866年后才被翻印,此后多至18个版本。这一现象说明,19世纪40—60年代(  )
    A . 西学还没有受到普遍关注 B . 西学的传播渠道得以拓展 C . 中华文化遭受到西学冲击 D . 学习西方成为清政府共识
  • 7. (2024高三下·重庆市模拟) 1920年,在制造业中手工业产值占90.05%,产值约80亿元,到1936年手工业产值占77.96%,产值增加到100亿元。这表明,该时期( )
    A . 近代工业取得较快增长 B . 军阀割据阻碍民族工业 C . 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 D . 官僚资本主义加速膨胀
  • 8. (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 1937年7月19日,国民政府代表在与苏联代表会谈中表示:“中国是日本进攻的首当其冲的目标,而苏联则是第二个。”国民政府代表作出此番表示意在(   )
    A . 请求苏联调解中日矛盾 B . 争取苏联援助中国抗战 C . 防止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D . 促成美、英、苏合作抗日
  • 9. (2023·汕头一模) 1949年底,新中国的各项主要财政收入由地方政府征收,没有上缴的统一规定,大部分由地方自行使用。中央财政承担着军费、重点建设、救济失业人口及救济灾民的浩大开支,却无稳定的收入来源,造成的巨额赤字,只能依靠发行纸币来弥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   )
    A . 采用行政手段打击投机活动 B . 运用经济手段平抑物价 C . 没收官僚资本充实国营经济 D .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
  • 10. (2024高一下·盐田月考)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西方政治家要清楚……现在世界上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地区是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是重要市场。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中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在此,邓小平旨在强调(   )
    A . 中国要重点向第三世界开放 B .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C . 中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世界 D . 西方面临严重的市场问题
  • 11. 有学者研究了公元前3世纪埃及文献中村长和村庄书吏的名字,统计发现:希腊名字的村长有46人,村庄书吏3人;埃及名字的村长有3人,村庄书吏20人;既有希腊名字又有埃及名字的村长15人,村庄书吏1人。由此推之,当时(   )
    A . 希腊人成为埃及的统治阶层 B . 希腊文化取代了埃及文化 C . 希腊化成为埃及的社会风尚 D . 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 12. (2023·汕头一模) 以下为某历史研究者绘制的示意图。该研究者试图解释(   )

    A . 人文主义精神为何出现 B . 近代民族国家如何产生 C . 资本主义萌芽如何发生 D . 西欧封建社会为何形成
  • 13. (2024高一下·南京月考) 16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开始从葡萄牙人那儿购买胡椒,甚至威尼斯人在1515年为了完成老客户的订单也被迫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这一事实表明,当时(   )
    A . 葡萄牙已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B . 欧洲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C . 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 D . 成功开辟跨大西洋航路
  • 14. (2024高一下·红河月考) 学者研究发现,在拿破仑帝国所覆盖的所有欧洲国家中,总有很多当地人愿意支持拿破仑,而且这些人主要是商业界和有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许多进步贵族。这可以印证,拿破仑统治(   )
    A .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 B . 沉重打击了封建等级制度 C . 维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D . 动摇了欧洲民族国家观念
  • 15. (2023·汕头一模) 读如图,从图描绘的场景可推知,当时古巴(   )

    A . 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主 B . 延续了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C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D . 劳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 16. (2023·汕头一模) 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要求北约司令部从巴黎搬出,并要求美国军队从法国撤出。美国总统约翰逊要求国务卿质问戴高乐:“你要让我们把美国烈士的坟墓也搬出法国吗?”这反映出,当时(   )
    A . 美国综合国力相对衰落 B .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C . 西方阵营逐渐出现分化 D . 欧洲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二、非选择题
  • 17. (2023·汕头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学素有“食货之学”的传统,“食”代指生产,“货”代指流通,正史多列有《食货志》,即为经济史专篇,复写、记录了中国历代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经济活动和发展脉络。以《明史》食货志为例,其条目如下:食货一:户口、田制、屯田、庄田;食货二:赋役;食货三:漕运、仓库;食货四:盐法、茶法;食货五:钱钞、坑冶、铁冶、铜场、商税、市舶、马市;食货六:上供、采造、采造柴炭、采木、珠池、织造、烧造、俸饷、会计。

    ——据《明史》(1739年修成)等编写

    材料二:本书的第一卷就在研究劳动生产力得到改善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出在社会各阶层与不同条件的人民之间,自然而然分配的次序;本书第二卷将说明资本的性质,资本逐渐积累的方式,以及资本使用方式不同,所推动的劳动数量又会有何不同;自从罗马帝国覆亡之后,欧洲各国的政策对手工艺业、制造业和商业等城市产业有利的程度,一直优于农业这种乡村产业。本书第三卷将尝试说明这种政策的由来;在本书第四卷,我将尽可能周详解释这些不同的学说(如重商主义、殖民思想),以及他们在不同时代与国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书第五卷,则是讨论君主或政府的收入。

    ——据[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出版)

    1. (1)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国富论》相比中国古代“食货之学”有何特点,并对此作出自己的解释。
    2. (2) 结合材料二,说明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 18. (2023·汕头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全集》1~17卷目

    第一卷变法通议(1892~1898)

    第二卷瓜分危言(1899~1901)

    第三卷新民说(1902)

    第四卷新大陆游记(1902~1903)

    第五卷开明专制论(1904~1905)

    第六卷王荆公(1905~1910)

    第七卷中国国会制度私议(1910~1911)

    第八卷新中国建设问题(1910~1912)

    第九卷伤心之言(1912~1915)

    第十卷欧游心影录(1916~1920)

    第十一卷墨子学案(1920~1921)

    第十二卷先秦政治思想史(1906~1922)

    第十三卷翻译文学与佛典(1920~1924)

    第十四卷中国历史研究法(1922~1925)

    第十五卷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4)

    第十六卷要籍解题及其读法(1923~1927)

    第十七卷古书真伪及其年代(1926~1928)

    ——据《梁启超全集》

    (注:“王荆公”即王安石。)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并拟定一个论题,撰写一篇关于梁启超思想述评的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9. (2023·汕头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美国社会学家Massey的统计,1846-1924年间,总共有4800万移民离开欧洲,约为欧洲1900年总人口的12%,其中英国向外移民占1900年英国人口的41%,其它欧洲国家依次是挪威36%,葡萄牙30%,意大利29%,西班牙23%,瑞典22%,丹麦14%,瑞士13%,芬兰13%,奥匈帝国10%,德国8%,比利时3%,俄罗斯和波兰各2%,法国1%。这些移民85%前往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其中单只美国就吸收了总数的60%。

    ——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材料二:2000年,全世界在出生国以外居住一年以上者,其人数已达到1.75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移民人数比1970年增加了一倍多。目前,全世界移民的60%居住在较发达区域,40%居住在较不发达区域,其中欧洲外来移民5600万人,约占欧洲总人口的7.7%;北美外来移民4100万人,约占北美总人口的13%:澳洲外来移民占其总人口的19.1%;亚洲外来移民5000万人,但因亚洲人口众多,移民只占其总人口的约1%;非洲外来移民占总人口的2%,拉丁美洲为1%。

    ——据联合国人口署《2002年国际移民报告》和国际移民组织(IOM)《2003年世界移民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提出一个有关1846-1924年国际移民趋势的结论,并运用材料数据及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 (2) 根据以上材料,与1846-1924年相比,2000年国际移民趋势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 20. (2023·汕头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表:20世纪20-6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时间

    形式

    简介

    始于1929年

    劳动突击队竞赛运动

    倡导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积极性。

    始于1935年

    斯达汉诺夫竞赛运动

    倡导生产技术革新,提高生产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

    始于1941年

    支援前线生产队竞赛运动

    倡导建立支援前线生产队,保障卫国战争军需物资供应。

    始于1967年

    推广“谢基诺工作法”

    提倡精简人员,提高效率,节余资全由企业自行支配,奖励超额完成任务。

    ——摘编自侯宝泉《论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历史背景,简述20世纪20-6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演变。
    2. (2) 某学习小组计划举办“新中国的劳动竞赛”主题展览活动,拟将材料二中的宣传画作为展览内容,请结合历史知识为该宣传画撰写一段简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