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宝山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适应性练习卷(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19 浏览次数:49 类型:高考模拟
一、人类工具(共22分)
  • 1. (2023·宝山一模) 在长期的人类文明演进中,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创造了工具,同时工具又不断改变了人类。某教师布置了开展关于“人类工具”为历史主题的自主性学习任务,要求如下:
    1. (1) 任务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的工具。将下列内容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写对应的数字)(   )

      A.河姆渡骨耜       B.西亚乌尔王陵出土的铜斧头     C.古希腊黑绘双耳陶瓶

    2. (2) 任务二:收集关于各类工具的文献记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②“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夷斤劚,试诸壤土。”

      ③“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

      ④“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 

      ①按工具发明或改进的时间先后,将上述材料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②比较全面介绍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3. (3) 任务三:感悟“工具背后的人类智慧”。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涂字母,)

      A.赫梯人的铁制战斧 B.1908年的福特T型汽车 C.明代简仪

      D.珍妮纺纱机(模型) E.“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F.14世纪的星盘

      工具

      人类的智慧

        ①

      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②

      远洋航海中使用的仪器

        ③

      西亚地区最先掌握冶铁技术

        ④

      中国古代领先的天文观察仪器

        ⑤

      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⑥

      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行业

二、中外改革(共25分)  
  • 2. (2023·宝山一模) 中外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的改革,一般包括对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做出的改良革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提示,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 3. (2023·宝山一模)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阅读下表,归纳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改革的共同特征。


    俄 国

    日 本

    社会

    背景

    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俄国沙皇政府进行改革

    1868年,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明治政府进行改革

    主要

    内容

    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

  • 4. (2023·宝山一模) 分析20世纪下半叶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有(三选)(   )
    A . 在世界处于冷战的背景下苏联东欧国家进行内部的社会主义改革 B . 20世纪80年代苏联东欧的改革都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 C . 苏联东欧国家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干预之间寻求平衡,保持了社会发展 D . 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最终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E . 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说明了改革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 5. (2023·宝山一模) 中国改革开放尽管充满了曲折与艰辛,但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以下材料指出了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与之匹配的选项有(双选)(   )
    A . 得益于优秀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 B . 得益于良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保障 C . 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实践的创新底蕴 D . 长期坚持正确发展道路的实践结果
三、问题探究(共26分)
  • 6. (2023·宝山一模) 小吴同学在高中历史选修课学习时发现,教科书中曾提到“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但教科书并没有提到马铃薯何时成为欧洲地区主要食物之一的,为此小吴同学尝试通过史料收集和研读,探究这一问题的解决。

    步骤一:

    研究该问题的起点,首先要确定16世纪末之前欧洲的主要食物。为此,小吴同学基于以下材料,对欧洲的主要食物做了前后比较。

    材料1: 在马铃薯传开前,欧洲的粮食作物主要为各种麦类。麦类属高档细粮,单产较低。地理大发现开始后,美洲原产的粮食与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玉米、甘薯接踵传入旧大陆。但只有马铃薯成为欧洲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被欧人接受,广泛食用。

    ——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它在世界上的发展与传播》

    步骤二:

    接下来小吴同学为了探寻问题的答案,搜集了以下材料,以帮助确定马铃薯成为欧洲地区主要食物之一的大致时间。

    材料2:克伦德特(荷兰城市)附近的领地在1739年前从未种植过马铃薯。就在1739年这一年,一个男子率先在0.6公顷的土地上种了马铃薯……这个男人不是一般的农民,他更像是个投机者……到了1741年,种马铃薯的农民增至3人,种植面积2.8公顷。

                         ——斯利彻•范•巴思《西欧农业发展史》

    材料3:佛兰德地区(法国、比利时、荷兰三国交界地区的旧时统称)因食用马铃薯导致每人每天谷物消费量变化统计表:

    1693年

    1710年

    1740年

    1781年

    1791年

    816克

    758克

    680克

    476克

    475克

    ——摘编自 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

    材料4:各地区长官,请高度重视种植一种被称为马铃薯的作物,此植物生长不受地域和自然条件所限,不论对人类还是对牲畜都有益而无害。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品……。

    ——节选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0-1786在位)政令

    材料5:(1845年后)“好吃的面包、牛奶、咸肉、猪肉等等,然而没有人喜欢吃,所有人都喜欢吃马铃薯。甚至年长的佩吉为其恸哭,没有其它的食物具有如此强的力量。”

    ——大卫•托马斯:《伊丽莎白•史密斯的爱尔兰日记》

    步骤三:

    通过对历史问题探究,小吴同学对历史研究有了一定的亲身体验。

    1. (1) 材料1中“马铃薯成为欧洲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的原因有哪些? 
    2. (2) 相较于材料1,材料2至材料5提供了哪些探究问题的新视角? 
    3. (3) 根据步骤二所列的材料,小吴同学得出了“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马铃薯成为欧洲地区主要食物之一”这一结论。请说明理由。
    4. (4) 通过步骤一到步骤二的实践体验,小吴同学会在研究方法上有何总结? 
四、纱厂“新生”(27分)
  • 7. (2023·宝山一模) 吴淞社区小王同学报名参加了小区组织的“故乡行走一日游”活动,活动的目的地是“半岛1919文创园区”(位于蕰藻浜与泗塘河交汇形成的半圆地带)。

    小王同学发现文创园区曾经是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的旧址,纺织机、运煤输送带、出渣口、钟楼等这些带着纱厂历史印记的元素也被一一保留下来,曾经的厂房、车间、仓库而今被改造成为设计工作室、艺术展示空间、婚礼会馆、创意体验中心等文创产业聚集地,旧时的纱厂重获新生。

    活动结束后,小王同学收集与整理有关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的资料供学习:

    材料一:                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大事年表

    大中华纱厂

    华丰纱厂

    1919年,上海聂氏家族发起筹建大中华纱厂

    1922年,正式开工,其规模和设备在当时是中国第一流,雇工上千

    1925年,纱厂由郭氏家族永安纺织公司收购,改名为永安纺织二厂

    1930年,增设永安四厂

    1942年,日商强制组成永丰公司

    1945年,郭氏家族收回永安二、四厂

    1955年9月公私合营永安第二棉纺厂

    1920年,沪上巨商王正廷、张英甫等人集资创办华丰纱厂

    1921年,建成投产

    1926年,出售给日华纺织株式会社第八厂(日资)

    1931年,改名为华丰工场(日资)

    1943年,改名为吴淞工场(日资)

    1946年,国民政府接管,改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八纺织厂

    1950年改名国营上海第八棉纺织厂

    1958年,公私合营永安第二棉纺厂、国营上海第八棉纺织厂合并组成国营上海第八棉纺织厂,成为上海生产力最大的纱厂,员工超万。

    20世纪90年代,上海国有纺织业开始调整转型,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向“科技+时尚”转型。

    2008年,由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对上海第八棉纺织厂进行了全面重新改造,转型为“半岛1919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上海“滨水时尚新地标”。

    2014年,纱厂遗址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材料二:……民国11年以后,民族棉纺织业受到日商企业的排挤和打击,……大中华纱厂第二次招股未能足额,……只好承办公司债,承受高额利息重负。加上外商纱厂联合压低纱价的倾轧,终于使这家开办不到3年的模范工厂被迫出售。

    ----摘编自《上海纺织工业志》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纱布进口锐减,市价突飞狂涨,纱厂连年大利,给中国发展棉纺织业以良机……。至民国11年,上海新设华商纱厂19家,新增纺锭487222枚,占全国新增华商纺锭的47.6%。

    上海棉纺织业的建厂高潮转瞬即逝,接着进入萧条时期。……从民国20年到1949年,上海纺织工业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阶段。……上海沦陷后,租界以外的华商厂均被“军管理”,由日军委托日商纱厂经营,倍受掠夺。……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棉花来源断绝,交通阻隔,纺织品销路锐减。两年后,日伪又对纱布实行强制收购,上海的纺织工业又一次陷入困境。

    抗战胜利初期,由于原棉缺乏,电力不足,资金短缺,纺织企业的开工率一般只有50%左右。……但是,随着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崩溃,上海纺织工业再度陷入困境。民国37年8月,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同时施行物价管制,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此举使上海民营纱厂遭受巨大损失。

    ----摘编自《上海纺织工业志》

    1. (1) 材料一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创办初期的企业性质是(   )
      A . 外资企业 B . 洋务企业 C .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 国营企业
    2. (2)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上海国有纺织业开始调整转型的背景是(   )
      A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 (3) 依据材料二,概括大中华纱厂被迫出售的原因。
    4. (4) 依据材料三,概括民国时期上海民营纱厂的经营状况。
    5. (5) 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纱厂“新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