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炉镇普九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 1. (2023八下·涡阳月考) 默写。

    中国古典诗文特重情景相生,《关雎》中“ ”运用比兴,从听觉的角度表现河岸水鸟和鸣的美好场景;《蒹葭》中“  , ” 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的心情;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作者以“  ”草美花繁的桃花林引出一个单纯美好,没有战乱的世外桃源。

    愁由心生,因情消。孟浩然苦闷徘徊,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  ,”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却告诉人们真挚的友情可以突破空间阻隔,消除孤独苦闷。

  • 2. (2023八下·涡阳月考)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中国文字    是黄帝的史官叫【甲】的造的。这【甲】   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    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他xiè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háo哭。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迹        xiè 漏          天粟           háo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传   据说   真是 B . 据说     相传   真是 C . 相传  真是  据说 D . 据说   真是   相传    
    3. (3) 以上文段节选自 (作者)《经典常谈》的首篇《》,文段中的【甲】是
    4. (4) 读了《经典常谈》后你能就文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吗?
  • 3. (2023八下·涡阳月考) 某中学正在开展“古诗苑漫步”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下面是某同学在主题班会上的发言摘录。请按要求作答。

    吟读古诗,如同面对良师益友,让我们可以聆听教诲,受到刻骨铭心的启发;【甲】吟读古诗,如同徜徉在花海,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奇葩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                    。儿时,人们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新婚时,人们吟: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赞扬英雄时,人们吟: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乙】思亲时,人们吟: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等……吟读古诗,需要用心品悟,【丙】你如果不能全神贯注,诗味就会理解不透。

    1. (1) 请仿照【甲】处画线语句,在横线上仿写句子 
    2. (2) ①【乙】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 

    3. (3) 根据你的积累请分别写出下列古诗句中蕴含的语文知识。

      ①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蕴含的成语: 

               ②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蕴含的敬辞: 

二、阅读(55分)
  • 4. (2023八下·涡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夏日芒花

    廖辉军

    ①夏日炎炎,骄阳似火。万物耷拉着脑袋、匍匐着身子,唯有芒花日夜兼程、次第开放,像极了不辞辛劳的乡间农人。

    ②在我的家乡鄂南大地,漫山遍野自然生长着一种随处可见的植物——它俗名芒草,又叫芭茅,被称为“大山上的芦苇”。

    ③盛夏来临,从芒草丛中伸出一支支笔直向上的青穗,绿叶粉花,显露出粉嫩的娇态与朴素的可爱俏皮,让人联想到脸颊透红、不施粉黛的农家姑娘。

    ④山风拂过,片片花絮摇摇欲坠,一如娇艳欲滴的乡野女子,衣袂飘飘间不经意招摇出别样风情。晚霞里,点点花絮映射出耀眼的光芒,温柔的夕阳反衬出芒花火一样的热烈,瞬间生发出一种即将燃烧的壮美。如果一定要评选出夏日最美的花,我想一定是芒花吧。

    ⑤有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芒花绚烂,芒草顽强。你瞧!路旁溪边、田头地尾、山林荒野,它的身影无处不在,无畏严寒酷暑,任凭风吹雨打,依然根深蒂固、随遇而安、自然生长,与泥土合二为一。

    ⑥在乡间农人眼中,芒草的全身都是宝,日常生活离不开它。春分,它是牛儿喜欢的食料,吃一把绿油油的芒叶,总能多犁出一亩地来。夏至,将支支芒穗集成一把,便是再合适不过的芒帚——剩下的芒穗,母亲就编织成小马和手枪供我们玩耍。 霜降,结实的芒秆是造纸的上乘原料,无形中成了乡亲们农闲时节增收的“聚宝盆”;大小寒,芒根不仅甘甜可口还能入药,干枯的芒草也被当作过冬取暖的柴火,即便进了灶膛烧成草灰,也是来年不可或缺的好肥料。

    ⑦一年四季,各有千秋,但最难忘的还是夏日芒花。天刚蒙蒙亮,母亲便催我们起床,提起水壶,拿着镰刀,头戴草帽,穿上长衫,全家老小割芒去。当太阳徐徐升起时,一捆捆芒穗已被扛回家,褪去芒衣后,很快在母亲灵巧的双手里变魔术般变成一把把崭新的芒帚,浑身上下散发着金黄色的耀眼光芒。母亲总是告诫我们:“做事莫要偷懒,宁可多花些气力。记住,这芒帚虽不值钱,但也来之不易!”

    ⑧记得有一次,我因为皮肤过敏长满风疙瘩,奇痒难耐。母亲从阁楼找来一把烟熏晾干的陈年芒帚,在我身上不停地扫来扫去……神奇的是,没过多久,全身恼人的风疙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一刻,我蓦地对平时熟视无睹的芒花产生了一丝莫名的情愫。

    ⑨“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从青绿到粉红再到雪白,芒花用鲜明的四季诠释了生命轮回,这何尝不是我祖辈农人的缩影呢?

    ⑩眼下,家乡的芒草正繁茂,据说还成为新时代生态修复最优良的“护土精灵”。而那如粉如雪、摇曳纷飞的夏日芒花,则继续点燃我心中的最美乡愁。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7月30日)

    1. (1) 下列对上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年四季,各有千秋,但最难忘的还是夏日芒花”这句话照应文题。 B . “像极了不辞辛劳的乡间农人”“这何尝不是我祖辈农人的缩影呢”,这些句子都在暗示本文的写作意图。 C . 作者说“那一刻,我蓦地对平时熟视无睹的芒花产生了一丝莫名的情愫”,这情愫应该是惭愧、懊悔。 D . 对于远离故土的“我”,芒花在“我”心中就是故乡最深的印记。
    2. (2)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芒草

      个性(特点)

      随处可见

      普通

      芒花日夜兼程、次第开放

      无畏严寒酷暑,任凭风吹雨打

      全身都是宝

    3. (3) 试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4. (4)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

      片片花絮摇摇欲坠,一如娇艳欲滴的乡野女子,衣袂飘飘间不经意招摇出别样风情。

    5. (5) 说说本文寄寓了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
  • 5. (2023八下·涡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网络暴力”这个词相信人人都能理解 ,但如何来阐释它,有两种主流的观点:

    其一,虚拟社会里的暴力行为。这一观点的预设前提是网络空间的虚拟性,这种观点指出基于各种信息技术产生的网络空间是一种与现实社会不同的“虚拟社会”,是一个非实体无形化的公共场域,而网络暴力就是网民在其间针对某一对象的道德审判。例如,有学者认为,所谓“暴力”,是指通过力量上的优势地位,一种强制性侵入的方式,来干涉和控制他人的行为,而网络暴力突出表现在通过舆论的“集结”优势达到强制性干涉他人的目的,实质是一种道德约束。

    其二,忽视责任而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这种观点把网络空间看作现实社会的延伸,只不过它是一种通过虚拟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新型媒介而已。因此,同络暴力是部分网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因忽视本身责任所致,本质上是一种网络表达自由的异化。比如,有些人未经权利人允许,通过社会事件素材或既有文化符号,以嫁接、拼贴或修改等手段改编人物形象,虽可能富有幽默娱乐效果,但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事人的形象,为其带来了负面影响。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庭前独角兽”)

    材料二:

    一位博主在微博发了一张照片,上面是江西九江市的一个街道办所谓的“防疫”标语,上面写着“湖北回来的人都是定时炸弹”。

    博主本意是吐槽标语中的地域攻击, 结果微博发出去以后,却引来了一大群“线上侦探”,通过分析图中细节,试图论证博主故意P图造谣。

    有人研究布料的下垂的走势和透视原理,有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放大镜,比对不同角度的照片中墙砖数量的不同;甚至还有网友极其认真地在图中标示出了哪里有液化的痕迹、地砖不在同一平面、字体没有向下弯折等一系列的“P图细节”。到这里还能说是网友们谨慎,但这位博主后面遇到的事儿,就只能用“杠精”来形容了。他为了证明图片的真实性,晒出了当地街道和派出所民警的聊天截图,也有网友在亲自去街道办核实后向他道歉。后期湓浦街道办还在微博上发了一个正式声明,阐述了整个事件经过并道歉。

    (摘编自(Vista看天下》)

    材料三:

    据了解,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自媒体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如果没有尽到相应监管责任和管理义务,经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构成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对于评论、转发的网络大V,若出于故意目的实施网络暴力,可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对于实施网络暴力的普通网民,如果有组织且具有主观故意性,同样可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在司法实践中,实施网络暴力的大V和网民以寻衅滋事罪被定罪处罚的不在少数,只是有些未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法不责众其实是一种错觉,只是在具体案件中,受限于受害者的法律意识和固定证据的能力,有时并不能对每一个施暴者予以制裁。”

    张雁峰解释说,根据现行刑法,涉嫌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的网络暴力行为,如果未达到刑法认定的“情节严重”的标准,一般属于自诉案件,这需要被害人或家属起诉并举证。但现实是,网络暴力行为一般参与人数较多,被害人或家属往往很难一一追责。

    (摘编自《瞭望》)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网络上忽视责任而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本质上是一种网络表达自由的异化。 B . 网络上的“杠精”们的质疑也是为了寻求真相,即便是有所过分也无可厚非。 C . “网络暴力法不责众”虽然是错觉,但网络暴力行为一般参与人数较多,被害人或家属往往很难一一追责。 D . 不管是什么背景产生的网络暴力,我们都要予以坚决抵制。
    2. (2) 结合所选材料,说说从材料二引述的事例中能看出“网络暴力”的哪些特点。
    3. (3) 本文脉络清晰,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首先列举以及普通网民支持或者实施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界定和处罚,然后引述,最后指出对实施网络暴力的人很难一一追责。

    4. (4) 读了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该如何认识和应对“网络暴力”。
  • 6. (2023八下·涡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 ,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节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心   ②日光下      ③折蛇行   ④深不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3. (3) 【甲】【乙】两文都写出了水 的特点;分别运用了描写和正面描写的方法。
    4. (4) 【甲】【乙】两篇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两位作者怎样共同的情感和志趣?
三、写作(55分)
  • 7. (2023八下·涡阳月考)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作家刘墉说:“吃鱼的时候,小刺要比大刺麻烦,因为大刺很容易被发现,小刺则必须下很大的功夫才能清除。做人,小毛病要比大毛病难改正,因为大的差错很容易被发现,小缺点则必须格外留意才会被发现。”

    你有没有因为小毛病而不被人接纳的经历?请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提示与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