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

更新时间:2023-04-23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活动一·书山有路】(20分)
  • 1. (2023八下·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是知识的源泉,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lěi()。我热爱读书,cháng()徉在书中,鲁镇月夜悠扬婉转、悦耳动听的笛声令我沉静;黄土高原粗犷(   )豪放、刚健雄浑的腰鼓令我陶醉;陕北独具一格、魅力无穷的民俗令我痴迷;村口红灯高照、充满温情的画面令我慰藉()……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áng() 徉      花lěi(

    2. (2) 从下列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粗犷(A guǎng   B kuàng)     慰藉(A jì   B jiè)

  • 2. (2023八下·台州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窈窕淑女,。(诗经《关雎》)
    2. (2) ,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3. (3)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4. (4) ,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5. (5)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
    6. (6)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句子是:
    7. (7) 《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 3. (2023八下·台州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 《社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B . 《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 .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社戏》),句中“老旦”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老年女子。 D . 《灯笼》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 4. (2023八下·台州月考) 解释下列加点字。
    1. (1) 便还家(陶渊明《桃花源记》) 
    2. (2) 后遂无问(陶渊明《桃花源记》)
    3. (3) 水清冽(柳宗元《小石潭记》) 
    4. (4) 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活动二·学海无涯】
    1. (1) 同学们将为北书校园图书角设计海报,请你从下列备选作品中选择一部,仿照小北的宣传语,为海报设计一则宣传语。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如一盏明灯照亮我迷茫的内心,使我懂得了阅读是需要我们下决心的事情,使我懂得了能动能创造便能享受快乐,使我懂得了能静下心来思考便能领略趣味。

                         ----小北设计的宣传语

      我拟写的宣传语:

      备选作品:

      a 《经典常谈》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 (2) 《经典常谈》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观点。请你将ABC三个观点填入表格中。

      经 典

      观 点

      《尚书》

      《汉书》

      《左传》

      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

      《离骚》

      ③   

      A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

      B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C断代为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

三、【活动三:鼓动精神】
  • 6. (2023八下·台州月考)     

    鼓 神

    王 雁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呼的蜀道第一关。因为生意亏了本,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做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锣鼓声从街巷小院传出,听得人心烦意乱。无奈中,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山村,谁知这里也在操练锣鼓做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儿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锣鼓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锣打鼓的汉子敦实威风,〔A〕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 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凄惶悲哀,孤身孑孓。我准备悄悄地离去,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了一下额头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耍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 , 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管中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妇儿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是满脸殷殷地望着他……这倒引起了我的好奇。

    ④能感到再也推辞不了,张伯突然像运气似的抡了抡双臂,脱袄、扔衣、几蹿,大步流星,就站稳在了大鼓前。他拉开架势,将双槌高擎过头,布满皱纹和胡楂的脸上突然焕发豪气万丈。一个在黄土申长大的像黄土一般普通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降临般高耸在鼓阵中间;一个在群山中滚爬像山石一样平凡的山民一瞬间如金刚发威般挺立在群峰之上。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光辉,脸上透出神圣,在轻敲几下鼓沿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嗖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双目紧盯着他,只见他急敲慢叩——急如狂风暴雨,缓似岚岗生月;重擂轻掠——重如万马奔腾,轻似惊鹿踏雪,把一面鼓指派得出神入化。除了力的迸射,还有技的绽放。〔B〕老人时而槌抹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低伏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刚时像枪挑滑轮;乱则乌云横飞,齐则兵阵突进。铁马兵戈飞鸣镝,细雨轻风荷叶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机杼声……

    〔C〕轰鸣!呼啸!冲突!纠缠!齐整!狂乱!

    ⑦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上天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弱,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中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着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⑧我虽然肃立在山民中间,精神却是跪着的。但形似卑微而神不卑微,处身卑微而心不卑微——调度这阵势,创造这奇迹的老者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顶天立地!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这是一种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卑贱者豪迈,低微者挺拔,全在于自己。

    ⑨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选自《露珠里的芬芳当代精短散文选萃》,有改动)

    【注释】①孑(jié)孑:孤单。②邋遢(lāta):不整洁、不利落。③槌(chuí):敲打用的棒,大多一头较大或呈球形。④杵(chǔ):用长形的东西戳。⑤罡(gāng)声:强烈的声音。

    1. (1) 根据文本内容,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 (2) 这篇散文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你细读本文,根据表格中的提示加以品析。

      文本特点

      典型语句

      我的品析

      用词精妙

      平中见奇

      〔A〕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着狂傲,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从加点词的角度进行品析)

      句式整齐

      反复咏叹

      〔B〕老人时而槌抹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低伏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刚时像枪挑滑轮;乱则乌云横飞,齐则兵阵突进。

      极尽铺陈

      着力渲染

      〔C〕轰鸣!呼啸!冲突!纠缠!齐整!狂乱!

    3. (3) 其貌不扬的张伯竟是身怀绝技的“鼓神”,这着实让人意想不到。可是当你细读文章,便会发现本文在写张伯震慑人心的表演前已经做了多处铺垫。请指出其中两处,并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4. (4) “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结合文本,探究这段话的内涵。
四、【活动四:沉浸阅读】
  • 7. (2023八下·台州月考)      

    〔材料一〕对话许倬云

    南风窗:你觉得读书与良好生活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要如何重建生命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许倬云:知识分子有两类,一类为知识而寻求知识,一类为生产找工具。后一类人是往效率更高、速度更快的路上走,找新材料、想新设计、发明新的工具,他们让社会走向机械化,人走向工具化。还有我们这一批读书人,为知识而知识,为认识自己而学习知识,再反过来看社会、看个人、想人性。“赚钱”两个字压死人呐,这是我们这批知识分子要面临的挑战。

    〔材料二〕谁在制造畅销书

    书,早就不好卖了。这是出版社的共识。

    前些年,各路作家或长或短地爆红。其中有些作家纷纷打造明星人设,以粉丝经济的方式来打造畅销书。畅销书是一个创造过程,来自作者及其经纪人、编辑、出版社、媒体、排行榜机构等通力打造。明星作家与流量作家也是当下社会逐利资本运作下的产物。“做一本好书,还是做畅销书,这是一个灵魂拷问。”一位图书编辑如是说。

    如今,自媒体关键意见领袖、网络红人,也挤进了畅销榜。网红作家、带货主播,也登上一时的畅销榜榜首。以前,先是一本好书畅销,给作家带去了知名度和利益;现在反其道而行之,作家写手们收获了流量和知名度,再带来图书的畅销。书和人,本末倒置。如今,人们有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刷不完的社交媒体和短视频,读书博主越来越符合当下人的习惯。当然也诞生了很多鱼龙混杂的读书博主。“几乎没时间留给图书了。”当有良知的读者越来越厌倦碎片化的网络垃圾信息时,对优质内容也产生了潜在的需求。

    (选自2022年5月20日“参考网”,有改动)

    〔材料三〕你为什么不“读”书了?

    看书是一件考验意志力的事,它需要一个人花费整块的时间专注于抽象的方块字,调动自己的头脑,全神贯注,无暇顾他。和时时刺激人感官的音频、短视频相比,看书太没吸引力。看书的人正在变少,但社会对知识获取的需求并没有降低。怎么满足那些时间零碎而又对知识饥渴的心灵?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方式应运而生——听书。

    从印刷文字,到音频出现并普及,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过程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从文字到语言,或者说,从视觉到听觉。文字是用来看的,是一套视觉符号系统。文字要存在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即便一张纸,也有其面积和厚度。过去,我们说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以“学富五车”来夸赞,“五车”就是一个空间概念。而语言是通过“听”来完成的,依托的是声音符号系统。它所占据的主要是时间,而非空间。在这个意义上说,从看书到听书,从文字到语言,从视觉到听觉,是一个知识从空间载体转身进入时间载体的过程。

    第二个变化,是从文字的“非对象性”到语言的“对象性”。写作是一个人在独属于自己的空间劳作,可以对某个人写作,对某些人写作,也可以完全不理会读者,仅仅表达自我。但音频是有对象的,它是对话性的,总是包含着一个诉说的对象,可以是一人或多人。

    人们接受文字信息的能力差别很大。文化水平、理解力不同,一个人获取信息的能力就不一样。但音频文稿更口语化,贴近日常生活用语,易于接受,不那么考验人们的意志力,是其迅速普及的一大重要原因。另外,音频保留了更个人的、更情感的、更丰富的信息。听者从讲演者的语气、口音、语调等方面,更易于捕获到重要信息。

    随着国民教育普及率的逐渐提高,阅读本身的障碍已走到尽头。知识的不平等虽然存在,但并不在于能否看懂文字,而在于有无支配时间的自由。多数人困于忙碌的工作,无暇自我提升。不过,音频这种知识传播方式的出现打破了知识不平等的可能性。听书这种形式,让学习与劳作成为一件并行不悖的事情。

      (选自《南风窗》2022年9期,有改动)

    〔材料四〕阅读不是孩子的苦差事

    北京大学温教授曾向全校本科生发起一项调查:回顾与评价中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令人惊讶的是:这群十分善于应试且最终拔得头筹的学生,竟有40%对中学语文教学持有批评甚至反感态度。“简直就是解读的暴力。”一位中文系学生如此写道。现在的语文课“把美文鉴赏变成了冷冰冰的技术性分析,甚至沦为考试技巧应对”。阅读本是一种美好享受,现在却变成了苦差事,生生“败坏了学生阅读的胃口”。

    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阅读到底是出于功利,还是出于兴趣?调查发现:读过很多“闲书”的学生,普遍思想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反观那些只读教材与教辅的学生,即使高考成绩不错,转入大学后学习也变得比较困难,思路不够开阔。读书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情,读书兴趣各有不同。不能简单地制止孩子去读他们喜欢的闲书。阅读不应被赋予太多桎梏和要求——这是温教授的主张。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以及兴趣的持久性,是当下语文教育的首要目的。

     (选自《南风窗》2022年9期,有改动)

    1. (1) 下列表述合乎文意的一项是(     )
      A . 知识分子有两类:一类为知识而寻求知识,一类为生产找工具。许倬云认为自己属于后者。 B . 当下社会,在逐利资本的运作下,打造出了大批明星作家和流量作家,可他们写的书早就不好卖了。 C . 随着国民教育普及率的逐渐提高,阅读本身已不存在障碍,绝大多数国民正通过纸质阅读实现自我提升。 D . 调查发现:读过很多“闲书”的学生,普遍比那些只读教材与教辅的学生,思想更活跃,整体素质也更高。
    2. (2) 有人感叹,当下优质书籍越来越少,全身心投入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少。请你根据材料概括原因。
    3. (3) 小北不爱看纸质书籍,她选择在听书平台上听有声书,以此积累阅读量。你觉得这个方法靠谱吗?请结合相关材料,简要分析。
    4. (4) 每周六下午,小北都会手捧武侠小说看得如痴如醉。小北妈妈因她这般“玩物丧志”忧心忡忡。你作为班级阅读形象大使,请结合上述有关材料,与小北妈妈沟通,为她排解顾虑。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得体,120-150字。
五、【活动五:漫步诗苑】
  • 8. (2023八下·台州月考)     

    同学们发现古人遇到人生挫折时,常通过寄情山水,在自然中寻求和谐,来达到心灵的释怀。但对柳宗元被贬永州的心境却有着不同看法。请你参与辩论,解惑释疑。

    〔甲〕愚溪诗序(节选)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定,士之居者犹断断然 , 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彻,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 , 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选自《柳宗元集》,有改动)

    〔乙〕夏初雨后寻愚溪

    〔唐〕柳宗元

    悠悠雨初霁 , 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 , 啸歌静炎燠

    (选自《柳宗元选集》)

    【注释】①愚溪:水名。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本名冉溪。柳宗元参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溪。②断(yín)断然:争论不休的样子。③鸿蒙: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一个时代,传说在开天辟地之前,世界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作鸿蒙。④希夷:指虚寂玄妙的境界。⑤霁(jì):指雨后或雪后转晴。⑥营营:谋求。⑦炎燠(yù):炎是指天气极热;燠也是指热。

    1. (1) 在研读资料时,同学们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助他们填写下表。

      柳宗元《愚溪诗序》(节选)、《夏初雨后寻愚溪》研读疑难汇总表

      释义

      ①             ②故之染溪

      ③今余家    ④而类于余

      断句(限断三处)

      ⑤今 余 遭 有 道 而 违  于 理 悖 于 事 故  凡 为 愚 者 莫 我 若 也

    2. (2) 同学们针对“柳宗元是否在自然中达到了内心的平和”展开了辩论。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帮助他们论证观点。

      正方:我方认为柳宗元在自然中达到了内心的平和。柳宗元在甲文中说自己“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用诗文描摹自然之美。乙诗中“ ”两句也体现出他在自然中平息躁郁之气。我方对这两句诗作如下解读:

      反方:我方认为柳宗元没有在自然中达到内心的平和。柳宗元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集团的诽谤和攻击。我方结合甲文和《小石潭记》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因此他看似超脱,实则是以“愚”自嘲,表达内心的不满。

六、【活动六:妙笔生花】(45分)
  • 9. (2023八下·台州月考) 写作。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道出了世间似是而非的梦想,或许陶公从未想过,千年之后我们吟诵他的诗,他的文,甚至被他的情怀所感染。我想在你们的心中亦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其实,陶渊明并未离去,他的身影还在,他的桃花源还在,他的理想还在,他追寻的脚步亦在……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作文(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