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9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2023八下·上思月考) 阅读

        祖国的西南和西北有着完全不同的风貌。丽江古城依山傍水,四周青山环绕,待落日的余huī(   )逐渐远去,古老的青石板上,只留下皎洁的一片月光。此时,看着茶杯中升起氤氲的水雾,听着街道小店萦绕着的美妙乐曲,欣赏着纳西族姑娘那轻灵飘逸的舞姿,一天就在静(   )而惬意中安歇了。壶口瀑布那奔腾汹涌的滔滔黄浪,摄人心魄的轰天巨响令许多人不敢走近细看。那滚滚黄河奔流至此,如万龙腾跃,波翻浪滚,惊涛怒吼,①    (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它那无可阻挡的气势真是令人②    (目瞪口呆  叹为观止)。

    1. (1) 阅读以上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再给加点字注音。

      余huī( ) 静( )

    2. (2)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①、②
    3. (3) 文段中画线处语句不通顺,病因是,修改方法是
  • 2. (2023八下·上思月考) 阅读

    ______(人名)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汉乐府《长歌行》有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人们常以______为喻,感叹时间无情逝去,仔细想想,也许未必如此。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可以拆毁的。时间看似无情,却仍然可以挽留。如果你爱惜它,它就留恋你;如果你用功读书,(   );如果你锻炼身体,(   );如果你开朗热忱,(   )。

    1. (1) 文段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依次是
    2. (2) 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中的括号内,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时间就留在你的人缘里②时间就留在你的成绩里③时间就留在你的健康里

      A . ②③① B . ③①② C . ②①③ D . ①③②
二、情景默写
  • 3. (2023八下·上思月考) 山河壮丽秀美,民风淳朴多情。上下千年历史,留在古人诗词文章中,蕴藏着对山川之美的赞叹和对人民家国的关怀。请你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

    作者

    题目

    事/景/情

    诗文

    王绩

    《野望》

    远眺山林,树木与远山一片苍茫之景。

    崔颢

    《黄鹤楼》

    以晴日里的原野,茂盛的草木反衬悲哀之情。

    郦道元

    《三峡》

    引用渔者歌谣,猿猴之悲叫隐含人文关怀。

    陆游

    《游山西村》

    农家迎春社,满是喜悦。

    曹植

    《梁甫行》

    描述海边人在荒野树丛中生存的场景,表达对民众的同情

三、名著阅读
  • 4. (2023八下·上思月考) 阅读下面朱自清《经典常谈》选段,完成题目。

    班、马优劣论起于王充《论衡》。他说班氏父子“文义浃备,纪事详赡”,观者以为胜于《史记》。王充论文,是主张“华实俱成”的。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所谓“华”,便是辞赋化。《史记》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宏丽精整,多用排偶,句子也长了。这正是辞赋的影响。自此以后,直到唐代,一般文士,大多偏爱《汉书》,专门传习,《史记》的传习者却甚少。这反映着那时期崇尚骈文的风气。唐以后,散文渐成正统,大家才提倡起《史记》来;明归有光及清桐城派更力加推尊,《史记》差不多要驾乎《汉书》之上了。这种优劣论起于二书散整不同,质文各异;其实是跟着时代的好尚而转变的。

     “班、马优劣论”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述。

四、现代文阅读
  • 5. (2023八下·上思月考) 阅读

    时间的脚印

    ①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②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③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阳光烘烤着它,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各种酸类腐蚀着它。水和空气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开山炸石,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④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在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得厚了,对下层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泥沙中的水分被压出了许多,颗粒与颗粒之间压得很紧,甚至可以有分子间的引力。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⑤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⑥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⑦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⑧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便是化石。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认识地球历史发展的过程。另外,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⑨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作者:陶世龙,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删改)

    1. (1) 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泥沙就会胶结得更紧密。 B . 粗糙的砾岩里面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 C . 石头颜色常表明地球上的变化,红色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寒冷,灰黑色常表示炎热。 D . 想了解生物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认识地球历史发展的过程,可以研究化石。
    2. (2) 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开篇自问自答,点明在大自然中保存有时间的记录,从而引出地质学上的“时间”。 B . 第⑤段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岩石形成缓慢,岩层顺序往往会被打乱。 C . 第⑦段加点词“很可能”是对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表示猜测,体现用词准确、严谨。 D .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运用逻辑顺序,详尽解析了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脉络清晰。
    3. (3) 人类用二十四节气、岩石、铜壶滴漏、钟表、日历等观察记录时间踪迹,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的方法,请写出一个,说说人们是如何用它来观察记录时间的。
  • 6. (2023八下·上思月考) 阅读

    晨曦里的莫高窟

    李宝堂

    ①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观洞窟,或临摹壁画,或现场写生,或学术交流,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②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描绘过姿态万千的“反弹琵琶”,欣赏过张议潮统军出行收复河西的雄强之气……正是在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

    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精心保护和整理,莫高窟成为全世界瞩目、光彩熠熠的古代美术“博物馆”。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

    ④我们阅读了有关史料与书籍,领略了敦煌艺术的伟大与神奇,深为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先生的艺术人生和“夜夜敦煌入梦来”“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我心归处是敦煌”的炽热情怀所感动。经过反复探讨,我们确定创作一幅以莫高窟为主体形象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为增强现场体验,在动笔之前,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

    ⑤大约清晨七点钟,我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莫高窟,登上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站在山顶,微风吹拂,山色朦胧。三危山巅有个牌坊叫南天门,由此俯瞰群山,逶迤连绵,莽莽苍苍,一派雄风。而鸣沙山和莫高窟则静静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

    ⑥很快,天边泛起了红色,群山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太阳就要出来了,连忙来到正对莫高窟九层楼的宕泉河畔,在当年常书鸿先生写生过的地方,等待莫高日出的动人时刻。

    ⑦八点二十几分,太阳出来了,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连绵起伏的沙丘,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温暖厚重的赭红色彩和涌动着的大漠气息,在明亮的晨光里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时,就像一块大幕缓缓拉开,阳光渐渐下移,刹那间照在了依崖而建的九层楼上。只见宏伟的九层楼渐次变得清晰,高耸的攒尖宝顶、错落的彩绘窟檐、挺拔的红色立柱和高深莫测的红门,在阳光下光彩熠熠,亮丽夺目。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也瞬间显现,凹凸有致,光影斑驳,如梦如幻。

    ⑧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蓊郁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

    ⑨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

    ⑩回到兰州,带着激情,我和朋友投入了创作。我们商量后决定这样描绘: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

    ⑪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

    ⑫经过半年多紧张创作,作品终于完成了。展出后画界朋友评论,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色彩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无限遐想。

    ⑬而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24日)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表格填充完整。

      文章脉络

      “我”的情感态度

      自从求学时期第一次到莫高窟至以后几十年间到访

      “我”想用画笔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

      回到兰州完成与莫高窟相关的画作

    2.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

    3. (3) 读第⑩段画线的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一位画家忙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

    4. (4) 文章以“晨曦里的莫高窟”为题有哪些作用?请说说你的看法。
    5. (5) 文章结尾作者写道:“把敦煌之美,永远铸刻在了心中。”请说说作者镌刻在心中的美指哪些美?你在初中阶段一定也有镌刻在心中的美,请简要写下来。
五、诗歌鉴赏
  • 7. (2023八下·上思月考) 阅读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1) 诗的尾联运用了修辞,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 (2) 对上述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ou韵。 B . 首联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时间和目的。 C . 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的视角勾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D . 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六、对比阅读
  • 8. (2023八下·上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崖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有改动)

    [注释]①信:真,确实。②荡累:消除疲劳。③悟衷:内心领会。衷,内心。

    1. (1) 下面对《与朱元思书》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作者“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是自己内心在官场中无法把握方向的折射。 B .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以正侧面描写极言水之清澈,照应“异水”。 C . “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美景令人忘却世俗功名,点明主旨,意境高远。 D . 此文风格简淡清新,文辞隽永,语言如诗,情景皆美,属骈文山水佳作。
    2. (2)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这种用法叫作词类活用。请你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义。

      词语

      意义

      用法

      任意东西

      名词活用作状语

      猛浪若

      动词活用作名词

      互相轩邈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4. (4) 《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均出现了“猿”和“鸟”,分别说说它们在这两篇文章中的作用。
    5. (5) 郑振铎称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此“三书”“皆为绝妙好辞,能以倩巧之语,状清隽之景”。请你结合《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的内容,谈谈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七、综合性学习
  • 9. (2023八下·上思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为此,班上决定开展“践行低碳生活”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任务一:宣传低碳】为提高活动的影响力,班级准备利用学校电子屏播放低碳宣传标语,请你用工整的句式写一则宣传标语,含标点符号不得超过20字。
    2. (2) 【任务二:话说低碳】班级开展低碳话题讨论。有同学认为,国家要兴旺发达,必须加快城市发展,环境被破坏可再治理;有同学认为加快城市发展必然会导致环境恶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不应被破坏。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出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3. (3) 【任务三:践行低碳】班级同学准备制订“低碳生活指南”宣传手册,宣传日常生活中的众多低碳行为,请结合你的理解,补写两条低碳生活建议。

      低碳生活指南

      一节约水电。

      二不使用一次性用品。

      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八、作文
  • 10. (2023八下·上思月考) 作文

    ⑴请模仿第一单元某一篇课文的写法,记叙家乡流行的一种民俗风尚。

    要求:①自选叙述对象;②自拟标题;③不少于600字。

    ⑵春天来了,花红柳绿,一派新的气象……请以《春来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可以写景,可以叙事;③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