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连江镇郭集学校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02 浏览次数:2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 1. (2023·定远一模) 以诗赋取士的制度促使士人去研习诗文,他们把文学创作当作是一种基本训练,这对诗歌创作的普及是有作用的。而盛唐诗的极高艺术造诣,可以说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促使唐诗繁荣的制度因素是(   )
    A . 三省六部制 B . 科举制 C . 分封制 D . 八股取士
  • 2. (2023·定远一模)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由此可见元朝时期(    )
    A . 出现了民族交融现象 B . 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C .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 . 采取民族歧视政策
  • 3. (2024九下·开州模拟) 近年来,我们的党和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同时要求各地公安机关配枪上岗,对涉嫌恐怖主义的行为毫不手软。这样的执政理念和下列思想相符的是(    )

    A . “仁政”和“法治” B . “兼爱”和“非攻” C . “无为而治”和“严刑峻法” D . “道法自然”和“为政以德”
  • 4. (2023·定远一模)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令内务部:“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在此之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的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在此之后,剪辫非但是正当的,而且是一个必须执行的命令。这反映了(    )
    A .   落后习俗已被彻底废除 B . 留辫受到当时人们抵制 C . 剪辫、易服体现新风尚 D . 民国成立促进社会变迁
  • 5. (2023·定远一模) 如图反映的一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   )

    A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 . 联邦政府和“南部同盟” C . 德川幕府和倒幕派 D .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 6. (2023八上·平桥期末)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这说明了(   )
    A . 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B .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 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7. (2023·定远一模) 运用下列史料,可以设计出有关中国历史的探究主题是(   )

    如仿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大。各遣使以珍货求种。

    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A . 农业技术的发展 B . 医药事业的进步    C . 思想文化的繁荣 D . 政治制度的演变
  • 8. (2023·定远一模) 《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对“大错”的理解最为深刻的是(   )
    A . 正常的海外贸易被完全禁止 B . 隔绝了海峡两岸的正常往来 C . 妨碍了国人对海外市场的开拓 D . 自我封闭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 9. (2023八上·高要期中) 《阿Q正传》中写道:“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
    A . 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 . 辛亥革命未真正推翻清朝统治 C .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 . 民主共和的思想未能深入人心
  • 10. (2023·定远一模)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句名言出自(  )

    A . 《人权宣言》 B . 《独立宣言》 C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 《共产党宣言》
  • 11. (2023·定远一模)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以下选项能体现当时“美国政府模式”的是(   )
    A . 鼓励兴办实业 B .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废止小学读经 D . 剪辫、易服、废止缠足
  • 12. (2023·定远一模) 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 取得航空航天领域大突破 B . 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C . 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 . 科教兴国取得重大的成就
  • 13. (2023·定远一模) 《现代西方史学》一书中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拓道路,同时也要用笔与舌为自己合理性辩护。”以下论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 . 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提供思想武器 B . 文艺复兴运动吹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号角 C . 马克思主义为巴黎公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D . 新文化运动为辛亥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 14. (2023·定远一模)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红旗》杂志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绝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可见促使中美关系改善的因素是(   )
    A . 中美双方的共同需求 B .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C . 第三世界的崛起 D . 美国停止霸权主义的需要
  • 15. (2023·定远一模) 列夫•托尔斯泰于1889-1899年创作了作品《复活》,其创作背景是他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认清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这一背景现象源于俄国(   )
    A . 彼得一世向西方学习 B . 农奴制改革不彻底 C .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二、辨析改错题,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20. (2023·定远一模) 国际关系主要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九年级学生以“国际关系”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
    1. (1) 任务一:【史海拾贝】
      请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内容。

      ①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是:

      ②最早提出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③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是:

      ④欧洲国家为加强联合而发行的货币是:

    2. (2) 任务二:【寻道图强】
      美俄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合以上两份文件,完成如表。

      时间

      国家

      障碍

      解决方式

      1861年前夕

      美国

      战争

      俄国

      农奴制

    3. (3) 任务三:【感悟提升】
      通过以上学习,结合中国的外交发展历史,谈谈你对国际交往的看法。(不少于2点)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 21. (2023·定远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被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

    ——摘编自杨德才《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习近平在2020年10月14日发表讲话时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建立经济特区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打开“中国的大门”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并说明这一事件爆发的原因。
    2. (2) 实行改革开放是党的历史上哪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广东建立的“最早”的经济特区是哪一个?2020年是该经济特区建立多少周年? 
    3. (3) 综合上述材料,对比现代中国的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的不同之处。(提示:从开放背景、所处地位、影响等方面作答)
  • 22. (2023·定远一模) 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以“科技创新与大国崛起”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英美科技创新】

    材料一:从16到19世纪之间,在英国出现了培根、牛顿等近代科学先驱,“科技进步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思想深入人心。“皇家学会”、“工艺制造业和商业促进会”等各类学术团体的涌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英国在工业革命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全球比重为31.8%,美国为23.3%,德国为13.2%,法国为10%,同时在工业革命前后两个世纪内,英国还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摘编自王铁成《英国科技强国发展历程》

    材料二:

    1936年11月3日,水晶宫在一场意外大火中化为灰烬,一个英国主导的蒸汽机时代和帝国时代宣告结束……美国已经成为新的世界领导者……在平民精神的鼓舞下,美国不仅发明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从惠特尼的互换技术,福特的大量生产到泰勒的现代管理。正是依靠这些革命性的“软件”技术,美国从一个后起之秀迅速成长为世界工业第一国。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日本科技发展】

    材料三:1983至1992年,日本科研人员总数由699万增加到953万,其中企业科技人员从377万增加到565万,由54%上升到59%。同时,科研机构与大学中的科研人员相对减少……这既能借助企业的盈利动机确保科技创新的持续动力,又能及时,准确地搜集市场信息,开发适销对路的垄断型产品和技术,加快科技转化,对于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至2000)》

    【中国科技新动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新、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最早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并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崛起有何影响?
    2. (2) 材料二图中的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成为“世界工业第一国”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90年代日本科研人员分布的变化情况,并指出这种变化如何促进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
    4. (4) 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请列举一例20世纪50到70年代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根据图B,归纳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举措。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科技创新与大国崛起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