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10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 1. (2023·天河一模) 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中,人们发现了成层、成堆的灰烬和一块块颜色不一的经火烧过的兽骨、石头、炭块。这表明,当时的北京人(   )
    A . 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B . 已经过上农耕生活 C . 具有一定审美观念 D . 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 2. (2023七上·端州期中) 如下表。这表明,战国时期(   )

    时代

    战争

    人数

    春秋

    晋、楚城濮之战

    晋军投入兵力约5万人

    战国

    秦与韩、魏的伊阙之战

    秦军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

    秦、赵长平之战

    赵国被歼45万人

    A . 分封制逐步瓦解 B . 战争规模扩大 C . 诸侯国数量变少 D . 铁制兵器普及
  • 3. (2024九上·丰城开学考)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西汉在河西走廊“设馆置驿”,为过往使者和商队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消除了不安全因素。此举(   )
    A . 加强了中国和印度的联系 B . 有利于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C . 形成多国对匈奴夹击局面 D .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 4. (2023·天河一模) 南北朝时期,各政权积极宣扬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字作为“正音”被确定下来;游牧民族文化的优秀内容被各族接受。至北朝末年,民族间的差异逐渐消失。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
    A . 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B .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C . 民族关系始终和缓 D . 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 5. (2024七下·黄埔期中) 贞观三年,唐政府颁布法令,以奖励物质的方式鼓励生育,还把及时成婚与人口增殖作为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与升迁的重要依据。唐太宗的做法(   )
    A . 体现无为而治的理念 B . 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 . 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 D .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 6. (2024七下·西安期中) 据史载,宋代以前经常有武将出任宰相。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为进士出身,无一人出身武臣;南宋共有宰相62人,其中51人出身科举,一人出身武臣。这反映了宋代(   )
    A .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B . 形成文臣统兵格局 C . 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D .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 7. (2023七下·湛江期末) 2010年以来,由中国与肯尼亚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肯尼亚曼布鲁伊遗址发现了一枚永乐(明成祖的年号)通宝、数个明永乐官窑瓷器,这几件遗物均出自考古地层。该史料可直接用于研究(   )
    A . 郑和船队到过非洲 B .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 . 明朝实施闭关锁国 D . “三角贸易”的进行
  • 8. (2023·天河一模) 清代中期以后,某艺术“继承了宋元以来积累的大批剧本,并注意筛选、加工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者,所以其剧目的内容十分贴近民众心理及其审美需求,并注重反映广大群众的心声。”该艺术最有可能是(   )
    A . 杂剧 B . 昆曲 C . 京剧 D . 电影
  • 9. (2023·天河一模)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清政府曾采取多方面的对策,但未能收效。这是因为(   )
    A . 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 B .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 C . 中国自然经济的落后性 D . 《南京条约》损售中国主权
  • 10. 太平天国颁布的《太平礼制》规定天王洪秀全“得称为万岁”,凡“上言皆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其子“称幼主,……亦称万岁,但不三呼”。东王杨秀清“称九千岁,其属上言呼九千岁、千岁、千千岁!”作为论据,此材料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
    A . 不符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B .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 . 制度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D . 崇洋逐新的新趋向
  • 11. (2023八上·常德期中) 有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主题学习时,选用了以下部分相关资料。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B . 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C . 民族工业的艰辛历程 D . 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12. (2023·天河一模) “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决心发动的一场新的思想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这场运动指的是(   )
    A . 二次革命 B . 袁世凯复辟 C . 护国战争 D . 新文化运动
  • 13. (2023·天河一模)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一份书写在木板上的标语和一本法令,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这两件文物直接相关的历史是(   )

    A .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 北伐胜利进军 C . 国共合作的实现 D . 工农武装割据
  • 14. (2023八上·岳阳期末) “它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历经13年的独立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这里成熟,中国民主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在这里孕育萌生。”“它”指的是(   )
    A . 延安 B . 瑞金 C . 西柏坡 D . 太原
  • 15. (2023·天河一模) 1950年,我国的军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国家财政短期内紧张起来。这是因为(   )
    A . 内战爆发 B . 三大战役 C . 进军西藏 D . 抗美援朝
  • 16. (2023七下·湛江期中) 1950年,我国的出口产品中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所占比重为90.7%,1952年为.82.2%;在出口的工业品中,初级产品也占绝大部分。这种状况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 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B . 打破了西方经济封锁 C .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D . 人民政权得到了巩固
  • 17. (2024·潮南模拟) 下表是王老吉凉茶生产厂家的变化表。其中,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的背景是我国(   )

    时间(年)

    名称

    1956

    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1965

    广东凉茶

    1982

    广州羊城药厂

    1992

    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6

    广药集团

    A . 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 . 启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 .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8. (2024八下·合肥期末) 90年代后期,“健康消费”的口号逐渐引领时尚,“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生活奔小康,花钱买健康”等体育口号应时而出,并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消费宣言。这反映了我国( )
    A .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 .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C . 国际地位的大大提升 D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19. (2023·天河一模) 某帝国的建立将希腊古典文明直接传播到与中国西部接壤的中亚地区,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该帝国指的是(   )
    A . 奥斯曼帝国 B . 拜占庭帝国 C . 阿拉伯帝国 D . 亚历山大帝国
  • 20. (2023·天河一模) 中世纪时期,在欧洲只有王室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才有能力消费得起糖。后来,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殖民地大量种植甘蔗,使糖的产量迅速增加,价格下跌。这种变化是因为(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 全球化的形成 D . 制糖技术的进步
  • 21. (2023·天河一模)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指出:“英格兰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自从伊丽莎白时代以来,所有的党派一致赞成重商的必要性。同一个议会一边斩国王之首,一边若无其事地忙于海外商栈的业务。”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 . 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B . 党派之间不存在分歧 C . 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D . 发生过资产阶级革命
  • 22. (2023·天河一模)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扩展。可以用来佐证此观点的史事是(   )
    A . 彼得一世改革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日本明治维新 D . 巴黎公社起义
  • 23. (2023·天河一模) 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法国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小公司、小企业纷纷合并或被大企业收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工业集团,投入大量研发经费;政府拨出的科研经费在1959—1969年这10年里翻了两番。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 大革命为发展扫清障碍 B . 繁荣表象下隐藏危机 C . 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凸显 D . 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 24. (2023·天河一模) 1943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期间说道:“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据此可知,丘吉尔(   )
    A . 鼓动美苏之间的对抗 B . 主张加强欧洲的联合 C . 预见国际格局的变化 D . 相信盟军会取得胜利
  • 25. (2023·天河一模) 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最不发达国家”1964年为24个,1980年为31个,1990年43个(其中29个在非洲,其余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在这些地区,约有10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之下,20亿人没有安全的饮水条件。这说明(   )
    A . 殖民统治的恶果影响深远 B .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C .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仍强大 D . 非洲已摆脱殖民主义枷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2分,共40分)
  • 26. (2023·天河一模) 古代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治理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王朝建立之初,教育十分萧条。宋太祖即位之后,支持和鼓励教有,因而宋代官办教有十分发达,民间学校也得到支持和鼓励。宋太祖、宋太宗喜爱读书,也劝导臣僚多读书,还十分重视书籍的收藏、整理、编暴和刊印,组织大量文臣儒士对传世之书进行校勘和刻板颁行。科技的进步为读书风气的兴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各种书籍越来越容易获得。此外,宋人读书热情高涨,宋人曾说:“今天子三年一选士,虽山野贫贱之家,子弟苟有文学,必赐科名。”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化颓靡近百年后名篇巨帙不断涌现的一个高峰时期。

    ——摘编自王善军《宋代读书风气何以盛行》

    材料二: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光挥的科技成就,并将这种领先地位一直保持到15世纪。明代以前世界上主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有300项,其中中国的发明创造占相当大的比例。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列举了公元后15个世纪内中国完成的一百多项重大发明和发现,大部分在文艺复兴前后接二连三地传入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直到十七八世纪,欧洲人对中国文明还是十分仰慕的,这从莱布尼茨、伏尔泰等著名学者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

    ——夏春涛《中国古代治理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当代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读书风气盛行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 (3) 根据材料,谈谈宋代读书风气盛行对当代的启示。(要求:观点正确)
  • 27. (2023·天河一模) 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1840年,打破了过去“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社会长期封闭的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从那时起,无数仁人志士就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着属于中国的现代化,但一次次的尝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原因有很多,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一个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人民去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追求就有了“主心骨”。

    —唐洲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部分重要历史人物

    第一组

    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第二组

    康有为、梁启超、张塞、孙中山

    第三组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

    第四组

    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

    第五组

    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导致“天朝上国”迷梦被打破,以及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追求有了“主心骨”的历史事件。
    2. (2) 在材料二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

      观点:文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选择的人物:聂耳,冼星海

      说明: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涌现出一批优秀艺术家,通过文艺创作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精神。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文艺作品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推动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 28. (2023·天河一模) 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小”,又似乎“变”得越来越“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世界变化的几种视角

    观点

    视角

    内容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A:____

    1500—1840年,马车和帆船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0英里;1850—1930年,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65英里和36英里;20世纪50年代,螺旋桨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300~400英里;20世纪60年代,喷气式客机的速度是每小时500~700英里。

    世界“变”得越来越“大”

    B:人口爆炸

    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人口从5亿增加到10亿。1950年,世界人口约25亿。1987年,世界人口突破50亿。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2022年,世界人口超过75亿。

    ——摘编自哈维《后现代的状况》、教育部组织编写《世界历史》等

    1. (1) 根据材料,写出视角A的主题。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重大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地球“变”得越来越“大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