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晋中市2023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1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11. (2023·晋中模拟) 回顾2022年,上天入海、极目远眺、遁地蛟龙…..一系列国之重器硬核亮相,标志着我国创新勇攀新高度,科技再上新台阶。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相关问题。

    1. (1) 上天:东航正式接收首架C919飞机,标志着中国民航运输市场首次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C919飞机采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铝元素和锂元素的本质区别是。飞机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压入燃烧室,促进了航空煤油的燃烧,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
    2. (2) 入海:国内首批智能液化天然气动力守护船的交付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又迈出关键一步。守护船的动力主要来自液化天然气的燃烧,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我国海洋石油资源丰富,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可得到多种产品,例如:(写一种)。
    3. (3) 远眺:“极目一号”I型浮空艇首次在珠峰地区从海拔9000米以上高空进行了气象观测。浮空艇外形呈流线型,这样做的目的是。浮空艇内部由两个气囊组成,氦气气囊负责提供升力,这是利用了氦气具有的性质;空气气囊则使浮空艇在升降过程中保持外形与压力平衡,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4. (4) 遁地:中国盾构机犹如一条钢铁穿山甲,能在山间、水底和城市地下钻出一条条隧道既高效,又安全。盾构机刀盘上的刀具主要使用了超粗晶硬质合金,它所具有的特性是。盾构机的外壳由钢制成,钢的主要成分是
  • 12. (2023·晋中模拟) 硅酸钠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学产品。工业上用某种石英砂矿石(主要成分是SiO2 , 还含有少量CuO、Na2SO4、Na2CO3)制备硅酸钠晶体的流程如下。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溶液组成的角度分析,溶解池中所加的水是溶液中的;为加快有关物质的溶解速率,可进行的操作是
    2. (2) 滤液1中的溶质是
    3. (3) 酸溶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滤液2中的阳离子是
三、科普阅读题
  • 13. (2023·晋中模拟) 请阅读短文,然后解答问题。

    文字的载体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字的作用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文字的载体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最早的文字载体之一是陶器,人们把文字刻在泥胎上,经烧制而不脱落。制作泥胎用的是黏土、其中含有铝、镁、铁等金属元素。周代把文字铸在青铜钟鼎上,这就是钟鼎文或金文。青铜器表面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西周到春秋时,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被广泛使用。制作竹简时,用大火烤制竹子,使其内部的水分蒸发,这一过程叫“汗青”或“杀青”。

    替代竹简的文字载体是纸,我国西汉就有了纸。造纸时,在树皮中加入强碱液进行蒸煮制成纸浆,再经一系列操作得到纸,同时产生碱性废液。现代生活中,电子书成为一种新的文字载体。

    1. (1) 黏土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 (2) 钟鼎文载体的材料属于哪种材料?其主要成分的元素符号是什么?
    3. (3) 铜生锈除与氧气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哪些物质有关?
    4. (4) 从微观角度看,“杀青”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什么?
    5. (5) 将树皮制成纸浆,利用了强碱的哪种性质?处理造纸废液的方法是什么?
四、综合题
  • 14. (2023·晋中模拟) FeCl2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试剂之一,同学们在实验室里用Fe2O3制取FeCl2 , 并用FeCl2进一步制取其他物质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 (1) 分析1:Fe2O3→B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分析2:B与C反应的微观实质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3. (3) 分析3:FeCl2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计算题
  • 15. (2023九下·恩阳模拟) 硫酸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向100g水中加入16g10%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收集到4g氢气后停止实验。
    1. (1) 请计算:得到4g氢气时所消耗的水的质量。
    2. (2) 16g10%的硫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g,电解实验结束后剩余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六、实验题
  • 16. (2023·晋中模拟) 同学们在实验课上进行了制取氧气的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

    【实验目的】练习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1. (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实验用品】

      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棉花、高锰酸钾(其他用品自选)。

    3. (3) 【实验步骤】

      按照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向大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固定装置。加热大试管,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

    4. (4) 【问题与交流】

      该实验中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什么?(写一点)

    5. (5) 请设计实验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写出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
  • 17. (2023·晋中模拟) 中国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碳中和”的含义、现状,途径等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1. (1) 任务一:了解“碳中和”的含义

      【查阅资料】“碳中和”是节能减排术语,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其他形式进行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小组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碳中和”的“碳”是指

    2. (2) 任务二:分析“碳中和”的现状

      【调查研究]同学们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收集到近50年来全球CO2总量变化的数据及成因。通过分析数据,同学们发现,自然界中CO2含量逐渐增多的原因是(写一条)。同时也发现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碳中和”已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

    3. (3) 任务三:探索“碳中和”途径

      【资询专家】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向环境研究专家咨询了“碳中和”途径,专家介绍。“碳中和”途径包括减少碳排放和促进碳吸收,碳吸收的方式又分为生态固碳和技术固碳。

      【设计实验】同学们结合生物学知识设计了如图实验以验证生态固碳。

      【观察分析】同学们观察实验两周后发现,甲装置中的植物比乙装置中的长势更好,说明植物生长时需要吸收。乙装置中植物长势不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交流评价】同学们交流后认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即为生态固碳的一种,而用NaOH溶液实现碳吸收则属于技术固碳。

      【提出问题】乙装置烧杯内的NaOH溶液吸收CO2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乙装置烧杯内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

      另取乙装置烧杯内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的溶质有Na2CO3

      【反思质疑】有同学认为此实验过程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NaOH,应将实验方案进行整,方法是

    4. (4) 【实验验证】同学们用调整后的方案进行实验,证明了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

      任务四:制作“碳中和”宣传栏

      【成果展示】同学们制作了“’碳中和”关系你我他”的宣传栏,请你与他们一同完成制作。

      碳中和”关系你我他

      “碳中和”途径

      生活中的具体措施

      减少CO2的排放

      促进CO2的吸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