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观点来源 |
锐旅怀忠节,群胡窜北荒。坚冰销巨浪,轻吹集隹祥。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 北宋皇帝宋真宗《北征回銮诗》 |
不为长久之计,而用最下之策 | 《苏轼集·卷四十六》 |
以屈辱换取苟安 |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1941年在延安出版) |
对宋辽关系的影响并非全部是积极的,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 赵永春《试论“澶渊之盟”对宋辽关系的影响》(发表于2008年) |
①顺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意愿
②顺应了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③铁木真有统一蒙古草原的决心
④铁木真施行“治国安民”方略
甲: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 刘禹锡《百花行》 | 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
任务一[文献解读一汲 取政治智慧]
唐太宗继位时,摆在唐太宗君臣面前的是一幅政治制度缺失、社会经济凋敝、治国人才匮乏、文化教育停滞的混乱景象……经过唐太宗君臣的不懈努力,终于改变了隋朝末年以来社会破烂不堪的局面,使中国封建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乾莹《显赫于青史,影响于后世——贞观之治》
任务二[史料解读——感悟治国策略]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普曰:“……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毕沅《续资治通鉴》
任务三[制度解读——阐释巩固统一]
元朝拥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其创新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以及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下面是与《元朝的统治》一课有关的关键词。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全国性统一王朝 |
回族 |
行省制度 |
澎湖巡检司 |
北庭都元帅府 |
宣政院 |
材料一:中国古代(西汉一清)人口分布变化表
时间断面 | 西汉 | 西晋 | 唐代 | 北宋 | 南宋 | 明代 | 清代 |
2年 | 280年 | 742年 | 1102年 | 1208年 | 1460年 | 1820年 | |
南方地区人口占经 | 24.4% | 48.11% | 44.24% | 63.42% | 53.98% | 58.33% | 65.97% |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一秦岭一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表(部分)
项目 | 材料出处 | |
项目一:生产工具 | 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料刀”,谓之“开荒裂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农家或乏牛犁, 举此(铁搭)斫地,以代耕垦。 |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
项目二:水利技术 |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积水等问题。 | 摘编自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
项目三:种植技术 |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从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 | 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