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29 浏览次数:2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舞蹈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中国舞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时代文化四个方面。中国舞蹈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扬。中国舞蹈蕴含诸多民族元素,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有着重要意义。中国舞蹈对民族文化的传扬主要分为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一方面,中国舞蹈传扬了磅礴大气的汉族文化。在长袖舞、古典舞等中国舞蹈表演中,通常会融入我国汉族古代长褂襦裙的服饰,从而彰显汉族人民的端庄大气、含蓄唯美……另一方面,中国舞蹈也传扬了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如通过表演新疆舞、藏族舞等体现多元的民族文化,这些少数民族舞蹈洋溢着热情的气氛,在表演中热烈奔放,极具生活气息,充满了不同的地域风情,传扬了民族文化的特征。

    中国舞蹈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扬。中国舞蹈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在舞蹈中会融入民俗元素,使舞蹈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间接了解了更多民俗艺术,对传扬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如在中国舞蹈中,可表现剪纸艺术、木偶艺术、风筝艺术等,通过服饰妆容模仿民俗艺人、通过肢体动作展现民俗技艺等,通过多样的形体表演,传达民俗文化内涵,加深观众对民俗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中国舞蹈还展现出我国一些重要的民俗节庆的特征。在民俗节庆日,中国舞蹈的表演会尽可能还原节庆日的热闹场面,通过舞蹈演员之间的合作,表现民俗技艺,让更多人了解民俗文化、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中国舞蹈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扬。中国舞蹈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逐渐发展起来,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表演特征,传扬中国历史文化。如舞蹈演员在表演唐朝舞蹈时,会营造华贵典雅的氛围,身着唐服,手抱琵琶,缓缓展现舞姿,在宫廷音乐的烘托下表现大唐舞蹈的雍容大气。中国舞蹈还能展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项目,在表演中融入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演员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展现书法技艺,在服饰妆容中展示绘画色彩,使观众感知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中国舞蹈还会讲述中国历史故事,通过肢体动作和情景还原,将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呈现在舞台上,加深观众对中国历史故事的了解,传扬历史文化。

    中国舞蹈是对时代文化的传扬。中国舞蹈虽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与时俱进。新时代的中国舞蹈在与其他舞种的交流融合中展现出别样的风采,实现了对时代文化的传扬。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舞蹈融入了更多流行元素,将爵士舞、街舞、团体舞等众多舞种的特征融入其中,舞蹈演员身着中国服饰,展现翻转颠倒、动感十足的舞姿技艺,通过新潮夸张的肢体动作,展现出流行时尚。

    综上所述,中国舞蹈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呈现出中华文化多元化的丰富内涵,并以其深厚的底蕴和风采多方面传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郭璟怡《中国舞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

    材料二: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舞蹈所蕴含的形象、技艺、韵律和情感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印记,对彰显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无言之美的舞蹈艺术,肢体动作的抽象性、模糊性与多义性,决定了其审美特性和诗学品格。中国舞蹈在形象表现方面充分彰显出中国古典特色,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审美特征,具有形象美。在舞蹈中,演员通常穿戴各式各样的服饰,辅以美丽的妆容,通过极富美感的外在形象,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舞蹈的特色之一是讲究肢体的舒展,借助各种肢体动作表达舞蹈主题、传情达意。舞蹈演员通常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娴熟的舞蹈技艺,通过在舞台上展现舞蹈技艺、表达舞蹈内涵,给观众以美的观感和心灵的舒悦。中国舞蹈技艺通过动作的协调转换、身体的翻转变化来展现事物特征,通过技艺的美感突出事物形象,使舞蹈表现更加生动逼真,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感受舞蹈传达的生动的故事内容。

    中国舞蹈通常与声乐互相配合表现,舞姿和声乐的相互融合体现了韵律美。在舞蹈表演中,音乐缓缓播放,舞蹈在优美的音乐中展现出不同的舞姿,时而跃起,时而俯身,时而旋转,时而倒卧,在舞姿丰富的变化中表达着音乐的主题和韵律。在双人舞或者群舞中,舞蹈跟随音乐指令发生的变化会更明显,舞蹈演员会在音乐中展现整齐划一的动作或者相互支持完成动作,使舞蹈更符合音乐的韵律要求。

    中国舞蹈是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舞蹈表演中并不只是外在形象的展现,而是会充分传达舞者的情感,与观众交流,使观众感受到舞蹈的内涵。中国舞蹈通常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显露出丰富的情感倾向,演员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神态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让观众感知故事中人物的复杂心情,从而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舞蹈主题。中国舞蹈通过情感的传递,达到与观众情绪的相互融合,引发观众共鸣。

    中国舞蹈通过肢体语言传情达意,呈现出多元化美感,吸引了大批观众,使他们获得良好的艺术享受。

    (摘编自《文化自信视城下中国舞蹈的独特价值》)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舞蹈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征,是对汉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共同传扬。 B . 中国舞蹈以在舞蹈中展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项目、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等方式传扬历史文化。 C . 中国舞蹈讲究肢体舒展,借助各种肢体动作传情达意,表达舞蹈主题,具有技艺之美。 D . 中国舞蹈的韵律之美都要通过舞蹈与音乐的互相配合、舞姿和声乐的相互融合来体现。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舞蹈能吸引观众,使其获得艺术享受的最主要原因是吸收了西方舞蹈元素,呈现多元化美感。 B . 在中国舞蹈中融入民俗元素,使舞蹈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是传扬民俗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C . 在舞蹈表演中,演员服饰丰富,妆容美丽,外在形象富有美感,有利于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D . 中国舞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扬中国文化的重任,其自身也须与时俱进。
    3.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论证材料一“中国舞蹈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扬”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舞蹈《双节棍》将中国传统功夫与流行的说唱元素搭配,极具动感表现力。 B . 舞蹈《七月火把节》中,演员们展现手持火炬围炉跳舞的动作和欢乐场景。 C . 舞蹈《昭君出塞》通过肢体动作和情景还原,展现王昭君哀婉幽怨的故事。 D . 历代中国舞蹈,如商代的巫舞、唐代的宫廷乐舞,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4. (4) 有专家认为,舞蹈创作与表演要遵循“诗一情一意”的递进结构原则。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原则的理解。
    5. (5)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结合你的思考,简要说明如何让中国舞蹈更好地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湖

    沈扬

    曾经在春阳之下荡舟西子湖,但见远处苏堤上的柳丝在轻风中舞动,如袅袅绿雾;断桥处湖光染翠,树披红云(那应当是烟柳之中的夹竹桃了);而小瀛洲上古典味儿很浓的楼台粉墙与湖中的三塔对应,果真是翠荫华阁,烟波塔影,其美无比。也曾经在夜幕之中舟行湖面,听水声潺潺,看星光闪烁,桨声欸乃之中,有琴声从湖中岛飘来,见鱼儿跃出水面,远岸灯火,在夜色中徐徐移动。一切都在朦胧而寂静的诗意之中。

    不过我更难忘一次雨中游湖的经历。那是二〇〇〇年的元旦,天空飘着寒雨,我们租船下湖了。早听说雨中西湖、雪中西湖最能激起诗人的诗情。东坡居士在杭州,写了晴湖写雨湖,都是摇曳生姿,灵动有神。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写雪湖,他对满目雪景的描绘,巧用了与“白”相对的“痕”和“点”等,“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氏游雪湖时正是旧历新年前后,有一个好心情,所以看瑞雪时分外生灵性,以至于要把包括自己在内的“舟中人”调侃为“两三粒”。

    我们此刻也成为舟中的“两三粒”了,小船在轻柔的雨线中前行。湖面宽阔,丝雨与湖水对接时,既无声也无形。水兴微澜,绿波上偶尔也有闪光。如若在阳光下,这种光点一定会明亮而耀眼。

    西湖的性格是柔和的、温顺的。雨中的湖面似有缥缈的轻烟,更具有诗韵。

    有鸥鸟在湖面掠水而过,那姿态娇而轻,很是好看。亲水是鸥鸟的天性。湖面上空因飘洒着细雨而使鸟儿更显得兴奋。有时候鸥鸟俯冲而下,尖喙击水之后即快速腾空,扑翅而去。大约是捕捉到了水中之物了。有一只鸥鸟“浮坐”水面,目视雨空,很是悠闲。到了三潭印月的湖面,只见两个石柱子上各有一只鸥鸟栖息。由于是近距离,可以看清硕大的鸟身,背羽灰黑肚羽白,尾羽尖而长。船从三柱间穿过,鸟儿并不惊恐,安然处之。常在“江湖”,鸟也练出来了。

    很想知道这鸥鸟的名字,船中人七嘴八舌,或说“沙鸥”,或称“海鸥”“湖鸥”。曾记得欧阳修的一首西湖诗,内中写到了鸥鸟,即“沙禽掠岸飞”,禽是鸟类的统称,沙禽即沙鸥大约不会错,“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杜甫的名句。杜甫也是在船行中看到鸥鸟的,不过那不是西湖,而是在成都附近的一条江中。欧阳先生看到的“沙禽”在湖中,杜甫先生看到的“沙鸥”在江中。可见不论是江中或湖中,都有同一类型的鸥鸟,所谓“江鸥”“湖鸥”,只是人们随意的称谓,并不见得有种类的严格区别。即便是海鸥,也是因地而异取的名称,许多地方江海相连,鸥鸟在海上是海鸥,飞到江上便是江鸥。我想“沙鸥”也未必是正式的学名,很可能是某些地方的俗称,只因诗圣杜甫用到了诗中,后人跟着用罢了。

    欧阳修的西湖诗中还有“无风水面”“隐隐笙歌”“芳草长堤”等字眼。从这些词中可以推测,欧阳先生游湖那天是个晴日,湖面清朗,堤岸上芳草鲜美,而耳旁还有阵阵乐声,沙禽就是在乐声的伴和下贴水飞翔,越过翠绿的堤岸,那情景真是很美很美的。诗传人意,看得出欧阳先生那天也是个好心境。

    杜甫写“沙鸥”时的情形就不同了,他是在好友——四川节度使严武辞世,失去依靠,离蓉东下的孤舟中咏写此诗的,天地之大,沙鸥之小,飘泊孤零,其凄凉伤感全在诗中。一个是艳阳笙歌,一个是“星垂”“月涌”,这里的隐喻比衬十分明白。物同情异。诗人的过人之处在于从同一类禽鸟的飞动之美中,通过不同的话语,各自找到心灵的依托和宣泄。

    此刻我们在雨中,所看到的不是艳阳下的沙禽,也不是星月下的沙鸥,而是雨丝飘曳中的鸥鸟。这其实是烟雨江南常有的好景致。我只是从同一物种的千年绵延和诗人文字的千年存续中,看到一种物质和人文相融相存的无与伦比的生命力,这种恒久的力量令我感动。

    堤岸上,有一个香港来的旅游团,一面小旗子上有“新春旅游”的字样。这很可能是一个长游团,从阳历新年一直游到农历新年。神州好风景,岂止一个西子湖?不过我总觉得他们的游览太匆忙。他们看湖,却难以单个儿与湖对话。在盈盈的湖水旁,他们能听到欧阳修的声音吗?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写作者春阳、夜幕下游西湖,描绘出有动有静的生动画面,展示了西湖的美和诗意。 B . 从“我们此刻也成为舟中的‘两三粒’了”可看出作者心情是愉悦的,流露出调侃的味道。 C . “常在‘江湖’,鸟也练出来了”旨在表达西湖是鸥鸟能练就胆识和适应力的最佳栖居地。 D . “神州好风景,岂止一个西子湖?”用反问强调祖国名胜众多,暗含对游客不能细赏西湖的惋惜。
    2. (2) 关于文中写欧阳修和杜甫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探究眼前鸥鸟的名字,引出欧杜诗歌里的鸥鸟,由“自然的鸟”写到“人文的鸟”,表现出依托“联想”的“形散”特质。 B . 文中欧阳修的西湖诗以乐景衬乐情,杜甫的诗却是以乐景反衬哀情,虽然所使用的手法不同,但都能表现内心的情感。 C . 文中“大约”“很可能是”等词语,意味着欧阳修诗歌中的“沙禽”和杜甫诗歌中的“沙鸥”是同一类鸟的结论属于推测。 D . 诗歌中的鸥鸟和诗人的情感千年流传,凝练成物质与人文相融相存、恒久绵长的生命力,其中蕴含着让人感动的审美力量。
    3. (3) 在谋篇布局上,标题“雨湖”是如何统摄全文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文末“他们能听到欧阳修的声音吗”有怎样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固劳 , 任人者故佚。”人曰宓子贱,则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巫马期则不然,弊生事精,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孔子谓宓子贱曰:“子治单父而众说,语丘所以为之者。”曰:“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曰:“不齐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孔子曰:“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昔者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贤人。夫举贤者,百福之宗也。不齐之所治者小也,不齐所治者大,其与尧、舜继矣。”

    宓子贱为单父宰,辞于夫子,夫子曰:“毋迎而距也,毋望而许也;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譬如高山深渊,仰之不可极,度之不可测也。”子贱曰:“善,敢不承命乎!”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也,阳桥也,其为鱼也,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注]宓(fú)子贱,春秋时鲁国人,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纶:钓鱼的丝线。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B .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C .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D .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固劳意思是当然劳累,“固”与《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的“固”字含义不同。 B . 尧、舜,两人均为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后用尧、舜泛指圣人。 C . “务来贤人”与“归去来兮”(《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来”字含义和用法相同。 D . “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与“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于”字用法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同样是治理单父,宓子贱依靠人才很轻松就把单父治理好了,而巫马期早出晚归,费尽力气,却没有把单父治理好。 B . 孔子询问宓子贱是如何治理好单父的,宓子贱开头的回答没有让孔子满意,宓子贱最后的回答得到孔子的赞赏。 C . 宓子贱到单父做官前,孔子和阳昼都给宓子贱很好的治理建议,孔子和阳昼都用了比喻但阳昼相对含蓄些。 D . 本文对话描写的运用很成功,特别是孔子与宓子贱关于治理单父的对话,层层深入,把治理国家的境界展现出来。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曰宓子贱,则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

      ②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 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C .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 . 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2. (2) 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一句表现了冉有对自己治国才能的肯定,但对于礼乐教化,就只能“”,这表现了冉有的谦虚谨慎。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用“”两句描绘了一幅沐浴清流、临风高台的快乐景象。
    3. (3)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重视教育百姓知孝悌之义,具体句子是“。”
六、简答题组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从主观来看,一部分“伪勤奋”的孩子好胜心比较强,希望自己不惜熬夜学习,甚至花更多的时间,达到在班里、年级里拔尖。他们的愿望和行动可嘉,但因为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结果却往往是     。比如他们虽然延长了学习时间,在形式上表现为很用功,但并没能实现高效学习,对所学内容仅仅停留在抄写、背诵、默写等机械和重复性学习的层面,对需要理解的内容依然       , 或不懂得深入思考,拓展思路,不会举一反三。

    生活中“伪勤奋”的孩子      , 他们有的人在学习上的时间没少用,貌似很勤奋,但是效果不佳;有的人上课不听讲,人在教室心跑天外;有的人不愿动脑,作业多图省事,靠抄袭或百度;还有的人连轴转上辅导班,但都是被父母“挟持”去的,自己无兴趣,出工不出力。其实,学习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而是比谁更用心,要勤求真学问,苦练真本领。而“伪勤奋”是      , 以为骗过了自己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结果是不会陪你演戏的!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根据材料内容,用一句话为“伪勤奋”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
七、选择 简答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过去,连接汕头湾两岸的通道,主要是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随着城市扩容提质,     ;加之汕头地处沿海,台风、暴雨季节的封桥禁行更让交通不便。海湾隧道的开通,不仅解决了恶劣天气下的过海交通问题,更打破了之前需绕行礐石大桥、海湾大桥的局面,将两岸通行时间从40分钟大幅缩短至10分钟以内,为城市发展提速。

    2022年9月28日,汕头海湾隧道正式投入运营。据介绍,     :上层是排烟通道,中间层是行车层,下层是为综合管廊和应急救援通道。隧道路面采用降噪沥青,隧道两侧采用蓝白相间的装饰板,营造清爽愉快的视觉感受。海湾隧道在南北两岸分别建有64米高的风塔,作为隧道的“呼吸系统”,      , 而且外形设计别致,灯光美轮美奂,成为汕头新地标。

    筑世界工程,圆潮人百年梦想,交通设施的完善,对汕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具有重大意义。

    1. (1)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一带一路”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你居然在课堂上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B . “希望工程”是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一项公益事业。 C . 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真是“恩将仇报”。 D . 红军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八、材料作文
  • 8. 作文

    语文课堂上,同学们学习《鸿门宴》。谈及“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学生甲引用范增的话说“君王为人不忍”。学生乙反问:“不忍”不好吗?孟子和齐宣王谈王道肯定了宣王有“不忍之心”,认为它是“保民”的前提。老师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啊。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它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大家深入思考。请你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