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5-28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
  • 1.   古诗文默写。

    ,君子好逑。(《关雎》)

    ②蒹葭萋萋, 。(《蒹葭》)

    ,悠悠我心。《子衿》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⑤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自己想从政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⑥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表达对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的深情厚谊。

    ⑦《式微》中的“ ”表达为了养活统治者昼夜不辍地在泥浆中奔波劳作的悲怨。

  • 2.   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用一种植物,去描绘人的一生,我会选柳。柳初生蓬勃,开枝散叶,遇水即安;终了时,枝叶枯败,然腐朽。我们青春繁茂,在柳下缠棉;细语呢nán,明月皎皎。 我们暮年沉沉,柳絮随风翻飞,像零落的羽毛,怎能不让人感怀?折柳赠君,是告别的意境。栽柳等待,是人生的至苦。君别时难,见更难,在门前池塘边,栽一棵柳树,柳丝垂荡,一年又一年,柳树苍老如白云,等待的人还没回来。柳树渐渐成了离去之人的替身,风流tì傥,清雅淡泊。等到替身老去的那一日,等待的人已白发苍苍。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呢nán

      tì傥

    2. (2) “人生的至苦”中“至”的意思是
    3. (3) 短文中的词语“ ”书写错误,正确的应写作“ ”。
    4. (4) 划线句子运用了 修辞方法。
二、
  • 3.   名著阅读。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 (1) 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 》。
    2. (2) 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 的形式。
    3. (3) 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
  • 4.   八年级二班开展“古诗苑漫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小玉同学想朗诵《子衿》,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下面最适合作为其配乐的一项是 ______
      A . 《平沙落雁》——宁静抒怀 B . 《十面埋伏》——壮丽雄伟 C . 《胡笳十八拍》——委婉悲伤 D . 《高山流水》——清新明快
    2. (2) 下面是一位同学发言片段,请你修改。

      古典诗词朗朗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 【甲】不仅能陶冶学生美的视野,开拓学生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古诗文教学与一般阅读性文章教学比较,又有其特殊性。 【乙】为了让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侵蚀,古诗文教学有必要进行拓展

      【甲】处画线句应改为

      【乙】处画线句中的词语“ ”应改为“ ”。

    3. (3) 了解诗歌中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和把握作者情感的关键。找出下面诗句中蕴含相同寓意和情感的意象,并说说它们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4. (4) 请品读下面两组诗句,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完成后面的对联。

      第一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第二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上联:

      下联:读李杜吟唱壮志情怀

三、
  • 5.   阅读回答问题。

    离太阳最近的时光

    ①我翻过很多字典,对芒种的理解,仍不及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

    ②对节气,父亲嗅觉灵敏,尤其是芒种。麦芒日益坚硬,他整天在地里转悠,回来时,一双手能洗黑一盆水。当他嚼着麦粒、用麦芒般的胡子扎我时,我就知道芒种了,要收麦了。

    ③在我最初的印象里,芒种有些痛。阳光和麦芒,如箭矢,刺在身上,疼痛汗流如注。父亲却不在乎,光着膀子,挥着镰刀,任它们上下夹击。“气吞万里如虎”。那黄铜般的身体,就是铜墙铁壁,阳光和麦芒纷纷折落,洒落在滚滚的汗水中。我也学过父亲,气吞山河地割麦子,阳光炽热,麦芒燎人,我很快就败下阵来:腿上挂彩,掌心磨出水泡。父亲说我不是干活的料,打发我回家读书。

    ④以后,每年麦收时节,我都是父亲的观众、芒种的旁观者。

    ⑤那时,机械少,农活都靠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忙得热火朝天。我看不下书,就去送茶水。更多时,我坐在地头的树荫下,看父亲坦克般碾过麦田。麦芒如刺,麦粒滚圆;太阳刺眼,光芒万道。我惭愧地垂下头,我成不了父亲那样的人!

    ⑥我决心读好书。“种不好地,就把书读好。”父亲的话,我记得。他没机会把书读好,我有。我没有辜负他,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和他的麦子一样“出类拔萃”,一说起我,他的眼就眯成一条缝,就像乐呵呵地看他的麦子。

    ⑦高考前放假,正赶上芒种。“芒种芒种,忙着收忙着种。”我却是闲人,虽然个头已超过父亲,却仍干些送茶递水的活。天太热,我恨不得找片云彩躲进去。太阳像穗麦,阳光是麦芒吧!刺到身上,如芒刺背。父亲喝口水,抹把脸,汗珠饱满,像麦粒滚滚落下。我有些恍惚,感觉父亲也是一株麦子,皱纹的麦芒,已刺入骨肉。

    ⑧父亲让我回家看书,地里的芒种属于他,我的芒种是高考。书上说,芒种“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我想,“芒”不仅指“芒之谷”,还指“芒之光”,光芒、时光;而“种”则包括收获和播种。所以,“芒种”其实说的是生生不息的传递,就像父与子。

    ⑨父亲收割麦子,就像我做考题;他盘点收成,就像我估分;而播种,则像我填报志愿。父亲说得对,我的芒种是高考,他的高考是芒种。 我们一直都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在乡间,我在城里

    ⑩如今,我生活在城里,除了单位,就是家,我很少出门,住 21楼,但并没离太阳近些。雾霾遮住天空,空调混淆四季,那如芒刺背的时光,已遥不可及。

    ⑪又到芒种,想起那年,时光明亮,我和父亲席地而坐,他盘算收成、播种,我思量高考、大学。现在,父亲还做着同样的事,只是我们已天各一方。我开始懂得,那离太阳最近的时光,也是离父亲最近的时光。

    (有删改)

    1. (1) 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含义的理解。
    2. (2) 结合语境,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父亲却不在乎,光着膀子,挥着镰刀,任它们上下夹击。

      ②我也学过父亲,气吞山河地割麦子,阳光炽热,麦芒燎人,我很快就败下阵来。

    3. (3) 联系上下文,你如何理解第⑨段“我们一直都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在乡间,我在城里”?
    4. (4) 有人说,第⑩自然段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可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5. (5) “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除了芒种,你还知道哪些节气?请写出两个。哪个节气(“芒种”除外)会触动你内心怎样的情感或勾起你哪些难忘的回忆?请说一说。
  • 6.   阅读回答问题。

    当“敏感”成为一种时代病

    【网友热议】

    近几年,关于生存压力的话题又多起来,青少年如何在这个社会转型的时代,抗击敏感、坚持梦想,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网友们如是说:

    相见也怀念:青少年压力不小。现在物质条件是好了,但是随着人口激增,城市化进程加剧,生存环境更拥挤,生存竞争更激烈。

    小多:这个时代看上去每个人都有机会,但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我们年轻人在占有资源上处于劣势,易受挫,会有人焦虑、躁动、迷惘,甚至迷失,我们如何是好?

    万向轮:很多青少年热衷刷微博、看微信、发动态,每时每刻都在“晒”自己,有些人变得太过注重自我满足而很少关心他人需求,于是变得自私脆弱。

    【心理漫画】

    (摘自心理漫画《趣味人生25条定律》)

    【智慧小语】

    最好能好过蒋方舟吗?蒋方舟从小被誉为“天才少女”, 7岁写作,9岁出书,12岁开专栏,18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刚毕业成为《新周刊》最年轻的副主编,但年少成名也让她开始在意外界的评价。她认识到,人总不能活在外界的声音和眼光里面。

    “太敏感是种病,它会毁了你的幸福。无痛不人生,关键是你是否痛得起,输得起。别人岂能为我定位?我就是我的坐标,这是抗敏感青年的范儿。”蒋方舟如是说。

    最差能差过朱志强吗?朱志强出生第 3天,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脊膜膨出,下半身没有知觉,也不能站立和行走。除了努力学习之外,朱志强看不到其他更好的出路,就这样,母亲背着他求学十四载。

    上初中时,朱志强因为久坐生了褥疮住进医院。在病床上,他左手输着液,右手仍然在写作业。母亲找到学校校长,请求给孩子的教室里加一张床,校长当即同意了。从那时起,朱志强所在的班级里就多了这一张特殊的“书桌”。把轮椅挪到床边,双手撑起身体坐在床侧,翻个身趴在床上,用胳膊撑着身体看书——这是朱志强日常的学习状态。 2016年高考,作为理科生的朱志强考了645分,高出河南省一本线122分,被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录取,网友亲切地称他为焦作“励志哥“。进入数学与统计学院,他将自己沉浸在数学的世界当中,“这种全身心沉浸的感觉让我很心安”。平日里的朱志强忍受着病痛,却依旧笑意盈盈,眼神坚毅而又温柔,看不出丝毫阴霾。来路漫漫,这一程,他拨挂风雪烟尘,用顽强与坚持对苦难报之以歌。2018年他被共青团中央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也许这是一个让人敏感的时代。当你面对人生和社会上某些极端或意外情况时,要保持年轻的进取的心态,做一个抗敏感青年。

    【专家观点】

    心理治疗师林建雄博士认为,青少年压力大很正常,因为他们处于人生最关键的阶段,即将面临着各种严苛的选择:升学、就业、换工……这种压力一般 25岁以后会自然缓解。他给青少年提出几条建议:第一,着装整洁。衣服影响人的自我感觉方式。常沐浴、穿干净的衣服以及换个清新悦目的打扮能帮助你取得重大的进步。第二,坐在头排。在公共场合,喜欢后排源于人们缺乏自信。如果你坐在前排,你可以建立自信。第三,大声说话。有些人从不发言因为害怕说错话出丑。其实只要努力在每个讨论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你就会更自信。

    德国施罗姆工程学院向压力过大的学生推出了一项“健步”行动——每周由健身教练带领学员到郊外练习快走。这项活动的倡导者、心理学博士威尔利•葛林的研究表明,比一般步速走快 25%可以让你感觉更加自信。

    英国谢菲尔德高中每学年都会定期开展“感恩日”活动。在每月一次的“感恩日”里,每位学生都会花一些时间列出需要感恩的所有事情,包括自己过去的成功、独有的技能、来自各方面的爱、积极的动力等。校方认为这样会让学生“为自己拥有这么多适合自己的事物而感到震惊,更会有动力朝成功迈一步”。

    1. (1) 根据材料,说说青少年感觉生活压力大、变得“敏感”的原因有哪些?答四点。
    2. (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 . “网友热议”中三位网友提供的信息反映出目前青少年的心理比较敏感,很大程度上是时代因素造成的,青少年的心理总体情况是不够健康的。 B . 朱志强说的“这种全身心沉浸的感觉让我很心安”与梁启超所说的“苦乐不在客观的事,全在主观的心”都强调了心态的重要。 C . “专家观点”中心理治疗师林建雄博士认为青少年压力大很正常,是每一代人都会经历的,过了这个年龄段自然会缓解,不需要调节。 D . 心理学博士威尔利•葛林倡导通过“健步”行动克服焦虑与痛苦,他的研究表明,比一般步速走快25%可以让人感觉到你更加自信。
    3. (3) 目前一组漫画《趣味人生25条定律》受到网友热捧,被视作“心灵正能量”。请仔细观察“快乐定律”的图片,参考“动力定律”的内容撰写一条“快乐定律”。
    4. (4) 好友蓝欣感觉初三压力大而产生焦虑,你很想帮她走出低谷。当看到南京图书馆开展《感恩生命,拥抱阳光》的心理辅导讲座的公告,还安排有专家与听众互动环节时,你打算邀她一起去。请结合“专家观点”的相关知识设计一段邀请语。
  • 7.   阅读回答问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 , 瀑见。石青削 , 不容寸肤 , 三面皆郭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

    袁宏道《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嶂(xià):裂隙。③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④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此处为名词用如状语,指像城墙环绕一样。⑥掉:摇动。⑦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⑧掣折:转折。⑨欹(qī):斜靠。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潭中鱼百许头

      折蛇行

      神寒骨

      趋度石罅

      ⑤山行之极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 (3) 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水的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4. (4) 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四、
  • 8.   一张纸片可以变成废纸扔在地上,被踩来踩去,也可以作画写字,更可以折成纸飞机,飞得很高很高,让人们仰望……一张纸片尚且有多种命运,何况人呢?

    请以“最难忘的一次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讲讲这次选择的难忘,以及在这次选择中的心路历程。

    提示和要求: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