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②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③推动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和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④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①“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②“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③“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④“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8:30 |
出席中国同印度尼西亚关于华侨双重国籍问题协定签字仪式 |
9:00-12:00 |
出席各代表团团长会议 |
14:00 |
参加决议起草委员会会议 |
16:00-19:00 |
出席各代表团团长会议 |
19:00 |
宴请出席会议的印度尼西亚、锡兰、阿富汗、尼泊尔、叙利亚、菲律宾代表团团长 |
22:25 |
去印度总理尼赫鲁驻地同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代表谈印度支那问题 |
第一次西征 | 1219-1225年 | 攻灭花刺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
第二次西征 | 1235-1242年 |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 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
第三次西征 | 1253-1260年 | 攻陷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
①使井田制开始瓦解 ③通过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②统一了货币与度量衡 ④鼓励以小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① |
陆王心学 |
明代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
② |
癸卯学制 |
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
③ |
西欧庄园 |
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
④ |
大陆法系 |
以习惯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
1801-1875年出国契约华工人数估算表(部分) 单位:人
国家/地区 | 1801-1850年 | 1851-1875年 | ||
共计人数 | 年均人数 | 共计人数 | 年均人数 | |
美洲 | 60000 | 1200 | 535000 | 21000 |
美国 | 18000 | 360 | 160000 | 6400 |
澳大利亚 和新西兰 | 10000 | 200 | 60000 | 2400 |
①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出国
②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
③欧洲人入侵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锐减
④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
材料一:汉代,《户律》“单独成章,成为封建国家根本法的重要篇章之一”。特殊户籍在秦的基础上,增加了“侯籍”、“博士弟子籍”等。平民户籍第一次被称为“编户齐民”。户籍登记一般为姓名、籍贯、爵级、住址、年龄等,户籍迁移也有一定的程序。还制定了“舍匿(首匿)”法,打击范围从逃亡者扩大到藏匿者。中央仍以上计检查地方的户口等。
-整理自林浩《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材料二:
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 | 廷议:“(康熙)五十年以后,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仍五岁一编审。” |
雍正四年 (1726年) | 直隶总督李绂《改编审行保甲》一疏略云:“编审五年一举,虽意在济户口,不如保甲更为详密。既可稽察游民,且不必另查户口。请自后严饬编排人丁。” |
乾隆三十七年 (1772年) | 停编审造册。时丁银既摊入地粮,而续生人丁又不加赋。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 |
-整理自《清史稿·食货志》
材料三:对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少子高龄化、人口高流动性现象等带来了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也给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带来诸多重大挑战。有鉴于此,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步入成熟、定型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树立适应人口发展变化的新思维,高度重视从人口变化的视角来谋划其发展方略与具体措施。只有真正全面把握人口变化态势并在适应其变化规律的条件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成为维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世代福祉的稳定可靠保障。
-摘编自张赢方《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应适应人口变化新趋势》
材料一:近代地理大发现的开启与欧洲人对胡椒的饥渴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得到让他们神魂颠倒的东方香料,他们势必要找到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贸易路线。率先迈出第一步的是葡萄牙。由于本国商品在亚洲没有销路,葡萄牙人不得不奔走于世界各地进行转口贸易。他们用美洲的白银换取棉布,再用印度的棉布交换非洲的金砂和奴隶,再用它们换胡椒。香料贸易使世界各地的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整理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等
材料二:长江的“营业额几乎是难以估计的,即以原棉一项而论,其数量便十分可观。湖南、湖北等的茶叶在供应市场时肯定还得顺长江而下,总量便估计有7万吨。”随着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一批因工商业兴起的城市迅速壮大。上海在开埠初期仅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依靠长江流域广阔的腹地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上海开埠以后很快就取代广州而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
材料三: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引自2013年习近平重要讲话
材料一:同所有古希腊人一样,对亚历山大来说,文化、思想和机遇-同样还有威胁-统统都来自东方。于是,他最终将目光落在了实力最强大的帝国:波斯。……他东征的速度和广度令人难以置信。影响更深远的一点是-尽管常常被人们忽视-他留在身后的巨大遗产,以及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昙花一现,但他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转瞬即逝的:它们翻开了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片地域的历史新篇章。亚历山大死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古希腊的思想、观念和意象逐渐传入东方,人们目睹了渐进的但确定无疑的希腊化进程。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1840年以后,传教士是与商人一起东来的,西洋宗教在中国登陆之后,比商品走得更远,甚至深入穷乡僻壤。西洋宗教不仅触犯道教和释教,而且直接践踏了儒学真义,但它比商品和大炮更多地输来过“西学”,并以此影响中国的一代知识分子。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印度精英人士,如提拉克、甘地、尼赫鲁等国大党领袖就非常注意发扬和利用印度传统文化,推动印度的民族独立进程。殖民时代的教育基础与现代知识分子的涌现推动了独立后的印度走上了独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由于印度传统文化的核心印度教包含的一些消极因素还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根深蒂固,成为印度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障碍。因此,在印度这样一个受宗教影响如此之深、如此之广的国家,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整理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