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兰州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5月联...

更新时间:2023-06-30 浏览次数: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因此,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

    (摘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新主流电影”坚持“人民性”原则,在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策略,创造“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

    从审美接受的角度来看,“新主流电影”是面向大众、邀请大众、期待通过大众检验的文化产品。“新主流电影”通过类型化,加强现实生活的可感性。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类型化程度不断加深,铸造出一批以军事战争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类型大片。如《战狼》《红海行动》等影片。“新主流电影”借助明星效应给现实主义带来契机与挑战。《建国大业》开创了一个新的传统:众多华语明星纷纷进入主流电影生产体系,为彼此带来建设性的符号资本。“新主流电影”努力开拓市场空间,让相关产业服务于民。中国电影在市场化的摸索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电影的档期属性,形成了贺岁档、暑期档、国庆档“三足鼎立”的态势。近年来上映的 “新主流电影”也多集中在这三大档期,而且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新主流电影”采用最强大的创作团队、最精良的视听技术以及最有效的发行放映,通过 感官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沉浸,达到综合性的审美效果,潜移默化地激发观众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人民认同,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书写、中国学派的建构推向高峰。真实事件是“新主流电影”现实主义美学的木本水源。对于公众来说,历史上曾经发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不断载入人们的集体记忆和文化心理。记忆兼具叙事性、创造性特征。“新主流电 影”只有把“想象的共同体”的记忆经验以各种方式讲述出来,才可以获得不竭的创作动力。真实人物使得“新主流电影”浪漫主义见微知著。把人写好是“新主流电影”的重要标准。观 众看电影,最关心的还是人的故事,他们通过注视电影人物的言语、行为并审视电影人物的思想,寻找生命的参考,回望自己的本心。《中国机长》《中国医生》所创造的高票房、高热度,固然有强烈视听效果的助力,但能否体现出对于具体处境下的人的凝视才是好电影的终极标准。“新主流电影”在商业片视听奇观的轰炸和艺术片喃喃自语的留驻之间,见证“源于真实、高 于真实”的真实事件与人物。“新主流电影”对于现实、对于人类的关注还包括对于浩瀚宇宙的无限遐想。如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硬科幻”类型影片。

    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也因电影的发展而繁荣,但是“新主流电影”强调:一定要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主旋律”到“新主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一条无限趋近“人民性”的渐近线。观众即人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心理期待是文艺作品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只有真正深入人民群众,体味他们在社会变迁中的生命轨迹,揭示时代的进程,解决他们的困惑,确认他们的认同,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所以“新主流电影”视域下的“人民性”,将在“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追求”上不遗余力。在制片、发行、放映的全过程中,“新主流电影”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始终沿着“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方向,使电影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摘编自黄钟军《新主流电影“人民性”的表述延伸与审美更新》)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属性,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继承与发展。 B . 文艺工作者在讲好中国故事时,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根植于生活,就会创作出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 C . “新主流电影”不需要有强烈视听效果,只需要把人写好,让观众通过对真实人物的凝视实现自我观照。 D . “新主流电影”要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当两个效益发生矛盾时,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提出“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核心要义,材料二阐述了“人民性”在电影艺术产业中的具体实践。 B . “新主流电影”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的真诚践行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立足于真实事件,二是还原真实人物。 C . 成功的“新主流电影”创作者为了向“人民”交上满意“答卷”,可能会吸纳众多华语明星进入生产体系。 D . 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是文艺作品的灵感来源,作家要深入人民群众,如曹雪芹对清朝的社会生活做过剖析,才创作出《红楼梦》。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列宁:“艺术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 B . 周作人:“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C . 鲁迅:“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  ‘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D . 郭沫若:“个性发展得比较完全的诗人,表示他的个性愈彻底,便愈能满足读者的要求。因而可以说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
    4. (4) 柳青为了创作以陕西关中农民为主体的长篇小说《创业史》,定居并蹲点在陕西原长安县的皇甫村14年,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等文学长廊里的经典形象。请结合材料一说说柳青这么做的原因。
    5. (5) 如何让“新主流电影”创造更多的“文艺精品”?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走严庄(节选)

    茹志娟

    雪,悄无声息地飘落着,附近一棵蛀空了的老树,给雪压得发出轧轧的声音,然后轰通一声,折断了倒在地上。远近的村庄,不时闪出一星两星的灯光,这家那家的屋顶烟囱里时不时有火星冒出,淮海前线的军民在欢度一九四八年最后的几个小时。

    我能想象,严庄和这里一样,大地上覆盖着白雪,人们住在新屋里,在过年。收黎子呢,她也许正盘坐在暖炕上,雪越下越大了,路上那一行脚印,已蒙上了一层新雪。我极力地想象着收黎子现在的形象。前面响着鞭子,来了一个大车队,赶车的都是女的,为首的一个,个子不高,头发和嘴巴都裹在一块大肩布里,只露出一对秀长的眼睛,她拉着马笼头,大步大步地走来。

    我想:沿这条路向前,就是前沿阵地,她们这是要把车子朝哪里赶啊?

    “同志,你们车上装的什么?”我拦住了她们,为首的那个喝住了牲口,上上下下地打量了我一番,然后说道:“粮食!”

    “你们知道前面是什么地方,你们要把粮食往哪里运啊?”

    “不知道,咱们是跟咱队长走!”

    “哪一位是队长?”我看定了为首那个秀长眼睛的,可是她朝我笑了笑,说:“不是我,喏!”她向雪地上的脚印点了点头说:“我们队长前头联络去了,我们跟着她的脚印走,不会错的。”

    “这样走多冒险,要是你们队长摸到敌人那里去了呢?”

    女民工先是愣了,接着,那个秀长眼睛的噗地一声笑了,回头对同伴们说道,“咱们的队长会摸到敌人那里去?”

    “哈哈哈……”于是所有的女民工都一齐大笑起来,她们在笑我,笑得毫不留情。

    “打碾庄,打济南,咱队长都到过前线,她会摸到敌人那里去?”女民工自豪地说道。看样子她们有一位极能干、威信极高的队长。

    “同志,不管怎么说你们大车不能再往前走。”我还是耐心地说。

    “不行,没队长的命令,咱不能停。”那个秀长眼睛的说着,便一扬鞭子要走。正这时,突然空中亮了一串耀眼的照明弹,霎时,树影摇摇,雪花像一只只白蝴蝶,在强烈的亮光中飞舞,四周一片银白。十来个雄赳赳的女民工,更加鲜明地站在我面前。

    我仔细地,一个一个地看着,寻找着,我总觉得在她们中间,会有那张熟悉的脸。这当然是痴想,她们拉着牲口的笼头,赶着车,一个个从我面前走过,沿着她们队长的脚印走去。

    “喂!同志,你们队长叫什么名字?”我忽然觉得非问问这位队长的名字不可了。

    “严正英!”远远传来女民工的回答。

    “严正英!”我说不出我是高兴还是失望,“为什么不是收黎子呢?”

    回到驻地,我吹灯睡下。半夜里,我给一阵窃窃的笑声惊醒了。

    “粮食送前线,送前线,枪声都听不见,就算送到前线啦?”这是那个秀长眼睛的声音,话语当中,好像要把粮食送到阵地上去,才算送到了前线。

    “叫我们送后勤部呀。后勤部,后勤部,总要靠后一些的呀!”

    “谁说靠后一些?你没听队长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咱处处要比解放军先走一步呢!”

    我刚想去凑个热闹,突然屋门开了,雪花和寒气扑进屋来。跟着,进来一位妇女,这是幻象还是真实?是她,是收黎子。她穿着一件男人的棉袍,前襟撩起,扎在腰间,头上包着手巾,两颊冻得绯红,站在当门说道:“大嫂子,大妹子,牲口喂饱了,人也暖和了,我们走吧!”

    “收黎子!”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

    “啊!”她走到我床前,看清是我,呆住了,然后两手紧紧地箍住了我。

    “好吧,严庄?”话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好,好,都好。今年麦子收得很好,秋粮也不错。春上来全也参加了队伍。”

    “原来你认识咱们队长啊!”这时,那些快乐的女民工又奇怪又高兴地围着我们,压在我们的肩上。

    “你看,她会摸到敌人那里去吗?”秀长眼睛自豪地瞥了自己队长一眼,仍没忘记我在路上说的那句话。

    “是,她不会。”我看着收黎子,心里想起那个盘腿坐在炕上的妇女。

    “你,你怎么改了名字?”

    “入党的时候,支部给我起的。”收黎子还是那样沉静而有些羞涩地说。

    是她到过济南碾庄的前线?到过那炮火纷飞的前线?我想起她席地坐在废墟上,静静地用马尾修补面筛的事来。是她,是这位收黎子。其实,这一点也不难想象。

    “房子呢?都盖好了?”这些话都不是我想说的,可是说出来了。

    “盖好了,早盖好了。”收黎子话还没说完,原先坐在我铺边的妇女俏皮地接过去说:“瞧,咱队长倒看到了熟人,咱那个大妹子,怎么偏偏找不到她那个人呢!”

    “哈哈……”这一阵大笑,惊得院里的马长声嘶叫起来,收黎子站起身说道,“天不早了,等我把粮车送到地方,完成了任务,回头再来看你。”说着就带着妇女们,一阵风似地走出门去。一会儿,门外响起清脆的鞭声,马喷着鼻子,车声辘辘地走了。

    东边天上已微微露白,敌人的运输飞机又嗡嗡地响着,想来冒雪空投;但在白雪的掩盖下,它们找不到方位,只能在上空呜鸣哀鸣。我披衣起床看见门外雪地上,到处是极深的车辙和脚印,逶迤向南而去。

    【注释】《三走严庄》以淮海战役为背景,写“我”三次到严庄的见闻。选文讲述的是第三次路过严庄的故事。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描写“蛀空的老树给雪压折”这一景象,既写出自然环境的静谧,也暗示社会背景,腐朽的反动势力将要被人民推翻。 B . 女民工笑我,“笑得毫不留情”,既写出女民工爽朗的性格,体现出她们对队长的信任,也从侧面写出队长威信高、能力强。 C . 文章写回忆中收黎子盘坐在暖炕上的情景,与“我”再次见到她的形象形成对比,表现了收黎子在党领导下的进步与成长。 D . “我总觉得在她们中间,会有那张熟悉的脸”,说明“我”渴盼见到收黎子,同时也渴盼收黎子能够进步,参加革命工作。
    2. (2) 关于文中“秀长眼睛的”女民工的言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见她时,她“拉着马笼头,大步大步地走来”,显示出她性格豪爽的一面。 B . “不行,没队长的命令,咱不能停”,一句话就看出她对队长的信任和拥护。 C . “枪声都听不见,就算送到前线啦?”从反问语气中透露出她的勇敢和顽强。 D . “你看,她会摸到敌人那里去吗?”她以嘲讽方式反击“我”对队长的误解。
    3. (3) 本文和《百合花》一样,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 (4) 茹志娟在《风格应该多样化》中说:“短篇不可能完成长篇作品所能承担的任务,但可以以小见大。”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做到以小见大的。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寡人之于国也》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数罟不入洿池(数罟:密网) B . 五亩之宅,之以桑(树:树木) C . 七十者帛食肉(衣:yì,穿) D . 之畜(豚:小猪    彘:猪)
    2. (2)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 斯天下民至焉      申之以孝悌 B . 战喻        斧斤时入山林 C . 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然不王者,未之有也 D .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3. (3)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妲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释】①此词作于词人谪居戎州之时。②妲娥:嫦娥。③醽醁(líng lù):美酒。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净秋空”运用了倒装句法,突出了烟消云散、玉宇澄清的动态感和清新的美感。 B . 月亮清辉依然,“驾此一轮玉”的嫦娥是词人的想象,凄美的形象惹人怜爱。 C . “共倒”“相属”等词与李白的“飞羽觞而醉月”异曲同工,写觥筹交错的宴饮之乐。 D . 孙郎感遇有知音,于是用笛子演奏,那悠扬的乐声呼应了词人的“最爱临风笛”。
    2. (2) 词人自诩此篇“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试作分析。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的崇山峻岭只有鸟儿可以飞过的句子是“”。
    2. (2) 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用“”两句,描绘了钱塘江绿树环绕,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
    3. (3) 李密《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六、选择类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关而攻秦    叩:敲打

    ③非于九国之师也    抗:抵抗

    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本其成败之际    抑:或者,还是

    ⑥夫祸患常积于微    忽:不注意,不重视

    ⑦以手抚膺长叹    坐:空,徒然

    ⑧女也不    爽:愉悦

    A . ④⑤⑦ B . ①④⑥ C . ①③⑤ D . ②⑦⑧
  • 7. 下列选项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夙遭闵凶     北冥有鱼           而谁与易之 B . 零丁孤苦     而征一国者         鼓瑟希 C . 知效一官     辩乎荣辱之境       夫子矢之曰 D . 常在床蓐     杀鸡为黍而食之     植其杖而芸
七、选择题组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 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根脉和生命力,城市文化建设则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引领与支撑。在当前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工作遇到了________的困境。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加快,从大城市到小城镇,高楼大厦如________般拔地而起。人们发现,无论走到哪个城市,目光所及,全是大同小异的高楼群、玻璃墙、霓虹灯、宽马路、大广场,很多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屡遭破坏。(    )城市规划“朝令夕改”、规划公示与实施阶段不透明等现象比比皆是。公众________过低导致规划项目往往是政府、企业一头热,规划项目未能充分考虑城乡居民的生活、文化需求。此外,还有政府重速度、轻质量以及对GDP的盲目追求导致“一政府一规划”、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层出不穷。这其中既可能有政府部门因自身利益所做的________,也不乏商业利益驱使带来的过度建设、重复建设。

    1. (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 B .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和谐发展、生态宜居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C .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D .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前所未有      鳞次栉比      参与感        干扰 B . 亘古未有      雨后春笋       参与感       干预 C . 亘古未有      鳞次栉比      参与度        干扰 D . 前所未有      雨后春笋      参与度        干预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究其原因,古建筑的受伤与城市规划的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B . 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名片,为何会变得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格格不入? C . 我们的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D . 究其原因,大都是以发展为名。
八、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近日,你所在班级拟举办本学期读书经验交流会,请你从以上句子中任选两个,形成有机关联,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符合情境,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