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 1. (2023七下·朝阳期中) 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宿(lù)  狂(lán)     亮(huò)       不可捉(mó) B . (xùn)   妥(tiē)     胸(pú)        人不倦(huì) C . (dì)    越(zhuó)    粗(zhuō)      大广众(tīng) D . 对(jiào)  咀(jué)     辱(wú)        不以然(wéi)
  • 2. (2023七下·朝阳期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高粱     斑斓     屏嶂     悲天悯人 B . 烦燥     诘问     修葺     妇孺皆知 C . 契约     门槛     污秽     颠沛流离 D . 滞笨     竹蔑     恳切     苛捐杂税
  • 3. (2023七下·朝阳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 .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C . 在草原上,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D . 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 4. (2023七下·朝阳期中) 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 《土地的誓言》《老王》《台阶》《叶圣陶二三事》均是情真意切的散文,它们的作者分别是端木蕻良、杨绛、李森祥、张中行。 C . 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来打更的器具。 D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5. (2023七下·朝阳期中) 阅读材料,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   )

    ①独处,是卢梭先生在瓦尔登湖荡起的双桨;

    ②独处,是海明威守望乞力马扎罗山时心中的信念;

    ③独处,是席慕蓉踩着的布鲁塞尔的皑皑白雪;

    ④独处,是梵高那欣欣向荣的向日葵后的真相。

    人生活在世上,不可不避免地要人交往 , 但我们却可以保持内心的一份独守,清风为伴,与明月为友,去独享自己内心的一份纯净,让心在宁静的状态中驶向彼岸。

    A . ③句中的“皑皑白雪”是偏正短语;④句中的“欣欣向荣”是主谓短语。 B . ⑤句中加点的两个“与”字都是连词;⑤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C . “人生活在世上,不可不避免地要与人交往,但我们却可以保持内心的一份独守”一句中,“生活在世上”作定语。 D .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不可不”改为“不可”。
  • 6. (2023七下·朝阳期中)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B .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C . 人当然要冷静,要温厚。不过,我们的冷静不是对丑恶的视而不见,我们的温厚不是遭遇不公时的胆小如鼠。关键时刻有担当,是一个社会人应有的道德追求。 D .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璨若星河的篇章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代代流淌。
  • 7. (2023七下·朝阳期中)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正确的一项是(   )

    ①城内大街小巷中辣子与熏肉的香味四季飘香,多情湘女婆娑而过。有月光的晚上,苗民男女的对歌声可惊醒每一扇临水的窗户。

    ②凤凰县位于湖南吉首市与怀化市之间偏西的地方,城区傍沱江而建。沱江如酒,沿江的吊角楼就如美人醉酒一样憨态可掬。

    ③出了城,见一座山如利剑穿空,拔地而起,为天星山。

    ④下得山来,性犹未尽,还可去奇梁洞。

    ⑤进山,再见斧削刀砍的绝壁中一清溪婉转。跨过清溪,登栈道,古树夹道,怪石峥嵘。

    ⑥ 山顶有一平台豁然开朗,中有一方池为“天池”,汩汩溪流,却久旱不涸,常有麝獐临水,百鸟低回。

    A . ②①⑤③④⑥ B . ②①③⑤⑥④ C . ⑥②⑤①③④ D . ⑤③④②①⑥
  • 8. (2023七下·朝阳期中) 名句填空

    ①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陆游《游山西村》)

    ④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⑤《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二、阅读理解(42分)
  • 9. (2023七下·朝阳期中) 课内文言文

    陋室铭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仙则             莫其妙 B . 乎众矣             因地制 C . 爱莲             无有偶 D . 陶后有闻           为人知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 . 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 . “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 . 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炼,骈散相间。
    3. (3) 刘禹锡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为交友之道,周敦颐则认为与人交往要“濯清涟而不妖”,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 10. (2023七下·朝阳期中) 课外文言文

    柳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穆宗政僻 , 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

    【注释】①僻:不正,偏离正轨。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进士第( ) ②浣濯之衣( )

    2. (2) 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 B . 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 C . 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 D . 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
    3.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

    4. (4)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从他讲述用笔的道理中,你能得出怎样的人生感悟?
  • 11. (2023七下·朝阳期中) 说明文阅读

    聊聊折柳寄情

    ①北京冬奥闭幕式,让我们再次感受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开幕式“迎客松相迎”,闭幕式“折柳相送”。“折柳寄情”让人动情!中国古代,送行者往往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亲朋。折柳也成为了独具东方文化韵味的送别方式。

    ②在文人骚客笔下,柳树被赋予离别、思乡、悼古、清高、柔美等诸多意象,其中最经典的文学意象便是送别。由于柳字发音与“留”相近,柳树就成为古人寄托相思之树,折柳也成为送别的重要仪式。柳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管顺插、倒插,不管土壤湿润还是干旱,柳树枝都可存活。正因为柳树具有如此顽强的适应能力,所以折柳相送的另一层含义是,用柳祝福远行的人们随遇而安,希望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③最早将柳树与惜别联系起来的文学作品是《诗经》。古人缺乏严格的植物分类学知识,“柳”与“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素来是混称的。《诗经·小雅·采薇》中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这里将戍边军人离家时内心的凄凉化为杨柳依依惜别的主观情思。自秦以后,“杨柳依依”便成为一种富于美感的表达离别的经典意象,被历代诗人传承下来。

    ④两汉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内外开放,交通便利。于是商人外出经商,学子外出求学的情况日益增多。有离别就会产生思念与牵挂,游子思念家乡,妻子思念丈夫,长者思念旧友。离别主题的诗歌不断增多。比如《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诗歌运用比兴手法,以春日里郁郁葱葱的柳树起兴,引出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对情郎的思念。

    ⑤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对柳树的吟咏从春季延展到春夏秋冬四季。自号“五柳先生”的陶渊明曾在《拟古诗九首(其一)》中写道:“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诗中以春秋季节柳的荣枯象征时光易逝和对挚友离别的思念。到了隋朝,新开凿的大运河两岸遍植杨柳。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云:“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条折尽”这一现象说明,隋代折柳送别这种习俗已经相当普遍了。

    ⑥唐代是咏柳诗歌最繁荣的时期,《全唐诗》中仅专门咏柳的诗就有400多首。唐代诗人更是将柳的“离别”与“思念”意象发挥到了极致,杨柳往往和“客”“行人”“送别”“游”“归”“攀折”“断肠”等字眼一起出现,让杨柳成为离别、思乡的典型。比较著名的包括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李白的《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后两句是诗人丰富的想象。

    ⑦折柳不仅是送别,也是望归。李贺《致酒行》中写道:“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此处的“折柳”是盼望征人归来的意思,折断门前柳也未归,可见迟久之意。后来宋元明清几朝人折柳的意蕴,大抵不过在这之间徘徊。清末词人樊增祥在一首广为流传的《一剪梅》中写道:“携手今朝。折柳明朝。”表达的同样是思念之情。

    1. (1) 下面对文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折柳寄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文化内涵在不断丰富和演变。 B . “折柳寄情”只因“柳”与“留”谐音。 C . 唐代是咏柳诗鼎盛时期,柳更成为离别、思乡的典型。 D . 折柳不仅仅是一种送别仪式,而且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2. (2) 本文以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开头,有何作用?
    3. (3) 说说文中第⑤段画线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 12. (2023七下·朝阳期中) 现代文阅读

    故乡的野味

    ①我的故乡无可殊胜之处,山连缀着山,傍水相依,使人满目皆是山河。故乡于我来说是年少轻狂岁月的痕迹,因生于斯长于斯,便长年难以忘怀,若时光溯洄,常觉得故乡的野菜可以闻出味道。

    ②在清明时节前后,我与朋友一同去山里游玩。牧童遥指不见了,青霭入看无的意趣也不见了,杏花春雨落在云蒸霞蔚的山岭里,倒是映衬江南的烟雨蒙蒙。窥见一片竹林,一簇簇的竹笋,拔尖拔尖,虎踞龙蟠,精气神十足。我跟朋友提议,午餐觅一家小店,让店家烧竹笋炒腊肉,嗅一嗅竹笋的清香。

    ③竹笋烧法有多种,清、蒸、焖、拌皆能成美味佳肴,烧法有别,对竹笋的择剔就有要求。竹笋炒腊肉,竹笋不宜取材太老太嫩,老了干涩清苦,嫩了没有嚼劲。

    ④店家把一盘炒好的竹笋炒腊肉端来,异香充斥,不禁一阵神飞,尝一口,那股淡淡的清香弥荡口舌,直泌口鼻,萦回在脏腑中。味蕾有如千军万马,锣鼓喧天,口颊的每一根筋肉都跳跃着。人的味蕾是百科全书,也是最古老的档案馆,封存着生命最初最真实的回忆,再次品尝到那味道,对故乡野菜的记忆渐渐涌上心头。

    ⑤朋友吃惊于我大块朵颐的吃相,状如饿狼扑食,她殊不知人间最美味的食材,都来源于山里。为此我生在山村里,是冥冥注定的缘分!

    ⑥山里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耍的花样:瀑布崖下可以游,树上的鸟窝可以掏,别家的番薯地总缺不了息列索落声,儿时见情见性的捣蛋,倒是乐趣无穷。山里又四季常青,蕴藏的“宝贝”孕育苍生,山里的孩子是山林探险者,深入腹地去采猎自然的恩赐!一阵春雷滚滚,满山间细雨斜风,待到雨后天晴,便往后山坡捡菌丝,状如青丝,跟苔藓植物一般,附生在岩石上。清洗干净,与山芋一起煮,浇在饭里,呼噜一声丝滑入喉。

     ⑦最难辨别的是菌菇,菌菇喜阴,簇生在丛草垛里。老人告诉我们,通常不能食用的菌菇,或茎细小,或戴一顶翻边的帽子,或色泽纯白。上山采菇,提蛇皮袋的大婶,提篮子的稚儿,哼唱的儿曲,妇女间的唠叨,一枝一叶关着乡村风情的春光图。可食用的菌菇种类繁多,肉美鲜嫩,口味醇厚浓香。日本人把菌菇称之为“增智菇”或“聪明菇”,可见菌菇除了味美之外,营养价值颇丰。

         ⑧竹笋不单春季可吃,冬季也可吃。到年底,拿起锄头,呼喊着挖冬笋去,成群结队就去山里转悠。挖冬笋需要技巧,满竹林乱刨是胡来,辨别有无冬笋在地下,方法有三:看竹子颜色,叶子绿油油呈墨绿色而且又比较浓密,竹子下方就有很多的冬笋;观察竹鞭走势,顺着竹鞭周围去挖;看竹子的朝向,朝哪头倾斜,就从哪头挖。如我等之辈,常以挖到冬笋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冬笋吃法较为挑剔,切成薄片或丝,放入羊肉火锅或清炒,嫩脆鲜美,口感细腻。一家人围坐一圈,边吃边聊,惬意享受难得的团聚。

    ⑨割鱼草的时候,碰到最多的是山抛子,又称树梅。果实状如玫瑰,据说蛇会向果实吐信子,喜湿好阳,作攀扶状,长满毛刺,肉甘甜可口。尤得孩子所喜,常采摘用草茎串成串,冰糖葫芦似的,一摇一摆提回家。嘴馋的孩子,把它装入罐子里,放入些许糖块,甜如蜜饯。家长们若有质疑我们偷懒,把手伸过去,细如密针的血丝,便是劳作最好的佐证。

    ⑩有一种野果,让人爱恨交加,到了馋不能自已了,才会去采摘。果实毛茸茸的,把它掰开,用石头磨掉表层,常揣在兜里,嘴馋时摸索几块,嚼起来嘎嘣脆、酸不拉唧的。如若不清理茸毛,不大多时,膀胱可得遭罪。人可吃带毛的肉,不能吃带毛的果实,民间不成文的谚语不打诳语。

         ⑪还有满山遍野的山茶树的茶苞,有躲在密丛中的龙葵果,有农家种植的拐枣……故乡的野味数也数不清,越数越馋越垂涎欲滴,越数越醉人,我好像醉了!

    1. (1) 作者笔下的“野味”有哪些,各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 (2) 根据要求,结合上下文回答问题。

      ①味蕾有如千军万马,锣鼓喧天,口颊的每一根筋肉都跳跃着。(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故乡的野味数也数不清,越数越馋越垂涎欲滴,越数越醉人,我好像醉了!(体会句子的含义)

    3. (3) 文中的第③段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
    4. (4) 散文需要用恰当的情感和语气来朗读。你认为朗读文中第⑪段,下面哪一项最恰当(      )
      A . 热烈奔放 B . 哀婉悲戚 C . 温情舒缓 D . 慷慨激昂
    1. (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是法国作家法布尔的著作,他将野外观察和实验相结合,花了三十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十卷本科学巨著。 B .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小说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C . 《骆驼祥子》中虎妞因难产死后,祥子卖掉了赖以生存的车,对人生不再抱有希望,彻底走向堕落。 D .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骆驼祥子》创造性地运用了北京市民的口语,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2. (2) 下面的片段,哪一个更有可能出自于《昆虫记》?请根据你对《昆虫记》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原因。

      【甲】蟋蟀总是在暖洋洋的阳光下,在家门口而从不在屋里唱歌。前翅发出“克利克利”的柔和颤音,而且无休止地延续下去。整个春天的闲暇时光,它就这样自得其乐地歌唱,它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乙】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声响。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禁止进入,又可求偶。

    3. (3) 经典大义,薪火相传。你打算将所读名著浓缩为一句话,做成书签,送给新初一同学。请从以下“备选名著”中选择一部,仿照示例,完成书签文字部分制作。(句式大致相仿即可)

      备选名著:《骆驼祥子》  《朝花夕拾》  《西游记》  《海底两万里》  《昆虫记》

三、综合实践与写作(56分)
  • 14. (2023七下·朝阳期中) 百善孝为先。学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三题。
    1. (1) 下列句子,不符合“孝亲敬老”主题的是( )
      A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B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 (2) 相比于传统的“孝”,“0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发现的两个新特点。

      材料一: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他们”。

      材料二: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回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材料三: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的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特点一:

      特点二:

    3. (3) 请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写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 15. (2023七下·朝阳期中) 作文

    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人与你同行。他们是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也可以是温馨的校园、美丽的春天……

    题目:与我同行

    作文要求:在横线处填上一个对象,人物、事物、景物都可以,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