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 “诗是 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 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 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 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 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 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 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 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 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 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 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 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 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 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 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 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 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 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 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 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 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
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 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 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 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 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 之。 ”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 (词人之性灵) 相泱而俱化”的境地 (《蕙风词话》卷一) 。照 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 “对话” ,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 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 “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 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 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 ”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 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 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 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 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 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 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 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 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 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 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 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 ,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 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节选)
冯至
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 是这样。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 日,默默地对着永恒。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 也是那样感想,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转上山坡,便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但是我们 从城内向这里来的中途,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 口还有四五里 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我想,这条 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 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
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这里原有的山村,是一次便毁灭了呢,还是渐 渐地凋零下去,我们都无从知道。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 韵。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 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 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 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 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 的地方。
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 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 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每当我看
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 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 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 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 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 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 色。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 想吧。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 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 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①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
②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 白如 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材料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 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 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
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 , 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 ”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⑤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 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 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 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 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 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 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 ·李密传》)
【注】①改醮 (jiáo ):改嫁。②烝 (zhēng) 烝:淳厚的释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 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沙: 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A .察、举,在这里指察举制,它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于汉武帝时间。
B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能秀异之士,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C .县,古代一级行政单位,原与悬为同一字,春秋时楚国最先设县,并在全国推行县制。
D .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礼制,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
①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②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安公子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①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② 、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①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后指妇 女春日嬉游。②画桡:有画饰的船桨。
情形的词句:“。”
子是“ , ”。
2023 年是癸卯兔年,兔子作为十二生肖之一, 因其生性机敏、繁殖能力强,被人们赋予多子 多福、家族兴旺的美好寓意。随着时光推移,我国民间逐渐形成了 的兔文化。
在民俗文化中,兔常常出现在剪纸、泥塑、布堆画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上。陕北民间剪纸艺 术被誉为陕北民间的“母体艺术” 。春节期间,陕北几乎家家户户的窑洞上都贴着各式各样的剪 纸窗花,其奇妙的构图、精湛的刀工、明艳的色彩,真是让人 。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灯节。灯节闹花灯时,除了将各式各样的剪纸贴在花灯上作为装饰, 民间还有一种兔子灯。唐朝出现的兔子灯民俗,人们把兔子当时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 就表现着吉祥和好运所在之地。现今,人们沿用这一吉祥物来迎神接福,寄寓劳动人民祈求神灵 保佑,期盼来年 、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望。
兔年兔唱主角,布堆画里的《兔卧花丛》《姑娘报兔》、宝鸡马勺脸谱上的《马勺脸谱兔》、凤 翔布艺玩具《白兔叼花》,还有皮影、刺绣、面花里的兔元素,不同的民俗表现形式送上的都是相 同的祝福,都是在兔年“兔”个喜庆、“兔”个祥瑞。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 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 。我举着杯子端详,金黄色的茶 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 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这样 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着,老刘
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 白壶… … 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我们村子现在都 以茶为生。 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呢。 ”视频里,老刘 开心地笑着,一脸阳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期,但服药需谨慎。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当药 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 身体健康。
有一种人格像“坚冰” ,拒绝融化,坚持自己的形态与坚硬,坚持自己不变的高冷和清醒。 “坚冰”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而老子却说: “上善若水……事善能。 ”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着外界情况变换自己的形态,化为云雨,融入江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 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