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
①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得到干冰,从构成物质微粒角度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的。
②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下图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部分转化关系图。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①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直饮水是软水,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烧杯(填序号)中加入的固体是硝酸钾。
现欲配制一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g。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实验操作 | 目的分析 | |
A | 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 节约药品 |
B |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
C | 称取氯化钠时,在两边托盘上放一张等质量的纸 | 整洁美观 |
D | 量取水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准确细致 |
请写出步骤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①SiO2是一种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硫酸反应的物质;
②铝盐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铵盐。
操作I的名称是。
A 转化为 D,E 转化为 F。
小组同学进行图1所示的探究实验,A试管中现象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Y一定呈中性吗?小组同学产生了质疑。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0.0的溶液中呈红色。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无色溶液Y于试管中,加热蒸发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Y呈中性 |
溶液Y呈碱性 |
得出结论:Y溶液呈碱性。
交流反思:Y溶液呈碱性,则Y溶液的溶质为。
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下图中产生现象能证明中和反应会放热。
①10mL一定浓度的稀硫酸加10mL蒸馏水稀释,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加10mL蒸馏水稀释,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10mL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说明酸碱稀释不影响结论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