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五育...

更新时间:2023-06-10 浏览次数:19 类型:竞赛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1高二下·农安竞赛) 论述类文本阅读

    “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

    陈慧

    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

    国古典诗词的故事。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是否合适?

    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 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

    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义旨。

    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正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 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心向往之。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趣相异。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具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吗?

    《庄子·天地》篇中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蔽。那么小学生使用大数据,有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这个问题姑置不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要就此遮蔽。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大数据可以从古典诗词中提取出人类的共同情感,有助于把握诗人的心灵和情感。 B .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而大数据无法对数据进行整体化处理。 C . 大数据分析只是一项纯客观的技术方法,它无法触及诗词的内涵和义旨等本质特性。 D . 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而不能与诗词内外的自然生命发生感情共鸣。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援引一篇小说和一则报道,提出论题,并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 B . 文章通过对诗词和大数据各自特质的分析,论证了“大数据”研究诗词的不合理性。 C . 文章将体察涵泳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述了感性启发对诗词教育的意义。 D . 文章论述两个论题之后,指出了大数据对孩子诗心的危害,回应了开头提出的疑问。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没有注意到诗词主观性、整体性的特质,是对美的肢解。 B . 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所以读者无从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 C . 大数据分析容易使学生丧失“感动”能力,因而很难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D . 在诗词教育中应通过情感教育来帮助人涵养性情,塑造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
  • 2. (2021高二下·农安竞赛)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在北斗工程诞生之前,我国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83 年,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 2 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

    北斗工程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分“三步走”。作为解决“有无”问题的第一步,北斗一号需要花小钱办大事,验证系统设计思想的正确性。1993 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成,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面对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北斗二号迈开了提升性能的第二步。2004 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 16 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2012 年 12 月27 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站在前两代星座的肩膀上,北斗第三步迈得无比自信。星间链路、全球搜救载荷、新一代原子钟等新“神器”闪耀亮相,整体性能大幅提升……今日之北斗已经梦想在望。

    (摘编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科技日报》2019年01月24日)

    (数据来源于《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材料三:

    本报北京 6 月 30 日电(记者张蕾)30 日下午,第 55 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在东经110.5°工作轨位,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的完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专家介绍,定点成功相当于卫星进入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准备正式“开工”。目前,经过遥测数据判读,星载基准频率合成器、原子钟、导航任务处理单元、星间链路等载荷设备均工作正常,地面接收信号正常。接下来,卫星将进行多项在轨测试,确认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后,开启工作模式,编入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卫星“大家族”中。

    (摘编自《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定点成功》,《光明日报》2020年07月01日))

    材料四:

    2020年6月23日上午,中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部署完美收官。这对中国航天乃至中国科技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成就,也为全球经济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百感交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沈军博士对《国际锐评》评论员说,“26年的努力,梦想终于实现”。正如沈军所感慨的,从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到 2020 年完成全球组网,中国北斗建设历时 26 年,通过服务中国、服务亚太、服务全球的“三步走”战略,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一道,成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作为中国近年来“硬核科技”成果代表之一,北斗的通信与导航一体化是全球独创的技术亮点。北斗全球组网成功,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中的自力更生和开放包容两大核心要素。

    北斗系统坚持开放包容的科技合作理念,正如沈军所说,“国际化是北斗全球系统的天然属性”。为此,中国不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各项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卫星领域的多边事务,大力推动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应用。

    (摘编自【国际锐评】《北斗完成全球组网折射中国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搜狐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是陈芳允院士1983年提出的。 B . 我国于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成为继美、俄之后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C . 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轨位,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完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标志。 D .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表明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部署完美收官。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6—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核心产值逐年上升,而占比却逐年下降。 B . 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 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后,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 C .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对我国科技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有意义。 D . 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卫星进行了多项在轨测试,所有设备运行确认正常,开启工作模式。
    3. (3) 结合材料,概括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
  • 3. (2021高二下·农安竞赛) 文学类文本阅读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 “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 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 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 “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赛:天津地方土话,有“好像”或“似”之意。②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1. (1)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故事性和传奇性很强,语言典雅优美。让人粗读故事会大呼其妙,咀嚼文字又觉得精

      妙无比。

      B . 小说主人公苏七块职业是医生,在医术上可谓是"正骨神医",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

      就值七块",说明他的医德遭人质疑。

      C . 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结局颇有点出人意料,读者在对苏七块的个性、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会对他油然萌生敬佩之情。 D . 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后写苏七块

      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2. (2) 小说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苏七块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3. (3) 苏七块是冯骥才文化小说系列中的“奇人”之一,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苏七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1高二下·农安竞赛) 文言文阅读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B . 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C . 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D . 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中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B . 原文“绍定三年”中的“绍定”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 C .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 D .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死称“崩”,诸侯死“薨”,大夫死“卒”,士死“不禄”,一般人死了就直接说“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后,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皇帝很认同。 B . 杜范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时,只要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或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不讳,因而得罪了许多人。 C . 杜范担任宁国府知府期间,遇到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

      还劝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得以安定。

      D . 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先是派人犒劳他们,想让他们不要骚扰,但张世显还是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后来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
    4.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

      ②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

  • 5. (2021高二下·农安竞赛) 古代诗歌阅读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 . 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 含蓄而新颖。 C . 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两句都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 . 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 来。
    2. (2) 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6. (2021高二下·农安竞赛) 名句名篇默写
    1. (1) 《登高》一诗中,诗人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2. (2) 荀子的《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

       “”;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

    3. (3) 诸葛亮《出师表》中,“”两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

      词相呼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1高二下·农安竞赛) 阅读

    “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_____ 期间,对国产“手撕钢”的称赞。“手撕钢” 是一种宽幅超薄的精密不锈带钢。明明是一卷钢材,展开后薄如蝉翼,用手便能轻易撕开。对于这种国家重要新兴领域急需的高精尖基础材料,我国在很长时间内不具备生产能力, _______面临只能高价进口的困境。近年来,随着航天、核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飞速发展,使得国内市场对这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在这一背景下,国产“手撕钢”横空出世,占据了新技术“高点”,( )。

    从生产_______的 “大路货”到制造高端先进的“手撕钢”,背后是企业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太钢技术团队历经十余年攻关,先后突破轧制等工艺的极限,生产出厚度为 0.015 毫米的“手撕钢”。正是这份耐住性子、苦练内功的毅力和心气,才让企业具备了应对变局的实力和底气,最终完成转型升级的华丽蝶变。从中国工业大奖榜单看,不少企业在攻关技术、制定标准的赛道上勇攀高峰,在科技创新、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________ 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考察 一时 乏善可陈 突显 B . 考察 一度 平平无奇 彰显 C . 考查 一度 乏善可陈 彰显 D . 考查 一时 平平无奇 突显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变"高价买"为"平价造",补上了产业链"断点",更让"卡脖子"问题不再"掉链子" B . 补上了产业链"断点",变"高价买"为"平价造",更让"卡脖子"问题不再"掉链子" C . 补上了产业链"断点",让"卡脖子"问题不再"掉链子",更变"高价买"为"平价造" D . 变"高价买"为"平价造",让"卡脖子"问题不再"掉链子",更补上了产业链"断点"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随着航天、核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飞速发展,国内市场对这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导致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 B . 航天、核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国内市场对这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导致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 C . 随着航天、核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飞速发展,使得国内市场对这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导致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 D . 航天、核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市场对这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
  • 8. (2021高二下·农安竞赛)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 9. (2021高二下·农安竞赛) 为了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觉悟,学会尊重劳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某校开展了“暑假走进社会生活活动”,下面是该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字。

四、作文(60分)
  • 10. (2021高二下·农安竞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农场里,几十名同学在农田里麻利地干起了农活,割水稻,打谷子,锄地……大伙儿分工明确,忙得热火朝天。这一片金灿灿的稻谷于今年4 月栽种,经过几个月的生长,迎来了大丰收。同学们说“: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现在自己来收割,感觉特别有意义。” 自2006 年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种田课”就已纳入必修课程。

    材料二:

    近日,白岩松在未来教育大会上做了题为《德智体美劳,教育更全面的人》的演讲。他说,培养全面的人,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并行,同时这个教育标准还要做些适合新时代的“补充和改变”。比如,过去的“劳”,强调的是劳动,同呼吸,共命运,要学工学农;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的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当人工智能都成为一种现实的时候,我们要拥有新的劳动的概念,劳动能力要体现在智慧方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