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提高”改为“推动”。
B . 雨果在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谴责了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在“谴责”前加上“强烈”。
C . 第三十三届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总用雪量约为9万立方米左右。去掉“左右”
D . 说真话需要付出代价,有时还需要勇气。将“勇气”与“付出代价”调换位置。
【情境】升入九年级以来,琪琪每天都学习到深夜,早晨起床较晚,总是来不及吃早餐就去上学。她的妈妈担心长期不吃早餐会伤害她的身体健康,影响她的学习,对她说:
辩证分析是指分析事物既要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既要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①抢:
②徒: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一幅古画的动人之旅
①古画《千里江山图》的文化创新实践,为文物活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全新途径,由此,这幅古画开始了它的动人之旅。
②开发文创产品,让文物走进日常生活。例如,《千里江山图》异型茶具套组,仿山石造型制作,异型茶壶和公道杯正放为实用器皿,倒置后可做家居摆件装饰。《千里江山图》多功能艺术折扇、《千里江山图》艺术丝巾等亦相继面世。此外,故宫博物院还利用《千里江山图》经典的青绿配色,研发了包括耳饰、戒指等首饰系列,真正让青绿山水走进日常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
③采用数字技术,给人带来沉浸式体验。《千里江山图》的衍生开发与科技结合,寻求跨界突破,以游戏、音乐、数字展览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大众。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的《绘真妙笔千山》手机游戏,借鉴古画创作技法,通过技术手段,营造出“如入画境”的体验,满足更多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爱好,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除了游戏,故宫博物院还与腾讯创新大赛、QQ音乐联合主办了“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此外,故宫博物院举办“星槎万里——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注:星槎chá,泛指舟船)大型文物展览,其中的动态数码长卷“千里江山图3.0”糅合了传统美术与数码科技的优势,生动再现出宋代青绿山水巅峰之作的雄浑壮阔,让观众宛若置身于《千里江山图》中,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④传统文化对接时代审美,让文物焕发新生。2022年央视虎年春晚舞台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选段惊艳亮相,好评如潮。该剧以今人视角切入,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舞蹈诗剧的方式诉说了文化的沉淀、发现和传承。《只此青绿》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节目中高难度的“青绿腰”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只此青绿》首轮演出在南通、上海、苏州、佛山等16个城市进行,演出大约50场。二轮全国巡演近40个城市,演出120余场,目前很多场次的演出已经一票难求。
⑤《千里江山图》的文化创新之旅,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在创作中兼顾文化内涵、数字科技与实用价值,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①例如,《千里江山图》异型茶具套组,仿山石造型制作,异型茶壶和公道杯正放为实用器皿,倒置后可做家居摆件装饰。
②二轮全国巡演近40个城市,演出120余场。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②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③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④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⑤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⑥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东一句西一句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⑦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旧事,还有沉淀在农村老家的她年轻时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琐事,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意识流,一种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
⑧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
⑨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当然,我们更明白:窗前母亲的身影,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有删改)
①[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
②[B]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
以严苛教人,以快乐化人
①许多专家呼吁,教育应当快乐。一位清华教授却称此观点是“带坏”教育的祸根。如何摆脱困境?我们迫切需要探寻一条出路。
②古往今来,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道:“中国人只要生得多,成不成才不重要。生他的人从不教他负做人的责任a”中国教育难,与偌大的人口基数不可分割。每一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都达上百万。“多拿一分,干掉千人”的严酷氛围,教育选拔必然是严苛的。这是就外部环境而言。从人才成长内部而言,教育的严苛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人带来痛苦,使被教育者须经过千锤百炼,方能成才。
③对尚且雅气未脱的儿童来说,学习的艰辛是成熟的途径;对热血心中燃的少年而言,学习的艰辛是对心智最好的打磨;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学习的艰辛提前教会了他们如何面对人生。人学习的艰辛使人如在烈火中炙烤,让人能够不惧烈焰。(一)
④但同时,接受教育的人终究只是些孩子,仍旧有着追求快乐的天性与纯真,值得被守护。
⑤也许当你多年后回忆起校园生活时,更多的是运动会上的肆意,是课外活动课的欢笑,是校园歌声中的陶醉。而没有这样欢乐记忆的人是失败的。这不仅是个人的失败,也是社会的失败。比如,鲁迅先生回忆起少年的学习时光,更多的是停驻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快乐。(二)学习不应该只是逼迫、埋头苦读,更应该是拥抱这个世界的美好。
⑥雨果说:“极端的痛苦与极端的快乐一样,难以长久延续。”(三)教育所带来的不应该是死板的低气压 , 不应该是一味的笑闹,而应当是苦与乐并存。从一方中汲取另一方缺失的东西,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生,让每一个自我都有光感。
⑦以严苛教人,以快乐化人在学习的旅途中,收获耕耘的艰辛与成长的快乐。
㈠人学习的艰辛如在烈火中炙烤,从而能够不惧烈焰。
㈡比如,鲁迅先生回忆起少年的学习时光,更多的是停驻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欢乐。
㈢雨果说“极端的痛苦与极端的快乐一样,难以长久延续。”
⑴命题作文
令人震撼的电视剧《三体》,引领我们走进科幻的世界。让人感受到科学的“巨大的真实”;又让人惊诧于幻想的冷峻幽邃。科幻的世界带给你怎样神奇的体验与联想?科学与幻想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科幻的世界将会是我们的明天吗……
请以“科学与幻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⑵给材料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车。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这个材料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传统观念里过分强调道德而忽视利益,其实二者并不矛盾,重义轻利但不排斥利。评价好事的标准应是于己于人都有好处,这样才能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良性循环。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