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7-01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一下·伊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新闻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合村并居主要是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从而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合村并居无疑是一件好事。可合村并居后,对一些群众而言,“人住进了城镇的楼房,心却在牵挂老家的祠堂”。这说明,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特色。中国人素来就有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是乡土文脉赓续的重要空间。

    不管是被动的合村并居,还是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是客观现实。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该数字已下降到270万。长期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学者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

    一旦村庄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比如,遍布乡村的祠堂是乡村中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其主要功能是祭祖敬祖、宗亲联谊、家风传承。合村并居过程中,如果村子里的祠堂被简单拆掉,那么真的可能会祭拜祖宗都找不到地方,孝亲敬祖的传统可能因此就断裂了。 

    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那些农村的老房子。不少村子尤其是古村落都有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但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也流失严重,如果按照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标准,可能会一并了之、一拆了之。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应声倒下时,我们丢掉的不是几片残砖断瓦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

    不幸的是,合村并居过程中,不少地方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位,更多关注合村并居中“钱值”(经济价值)和“颜值”(景观价值)的开发,而忽略了“文值”(文化价值)的保育。有的地方按照城市商业住宅的统一标准,给村民设计房子,楼越盖越高,可原来各具特色的村落格局全都消失了。还有一些,生硬照搬外国风格改造农村的院子,结果使得乡村建筑中出现“欧洲补丁”“美国碎片”等不伦不类、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奇葩景观。乡村景观城市化与建筑西洋化,不仅割裂了乡土原生文化传承,也污染了乡土文化精神。丢弃乡土文化特色,一味地进行克隆复制,很难将新社区建成让群众拥有独特记忆的精神家园,也很难让搬入其中的村民拥有踏实的幸福感。

    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要住更新的房子,村庄要修更宽的马路,于是土窑洞被水泥瓷砖取代,青石板路上覆盖了厚厚的水泥,合村并居也成了一种现实选择。只不过,环境变了,生活变了,基于生活之上的习俗、文化、历史等也都会随之改变。因此,合村并居与保护乡土文脉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这其实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广泛存在的一个文化悖论。

    (摘编自唐尚书《合村并居,别丢了乡土文脉》)

    材料二: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在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一代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远。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 B . 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位,过分关注合村并居中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是得不偿失的。 C . 只有在中国社会,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 D . 农民要住更新的房子,村庄要修更宽的马路,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些村落规模较小,也没有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可以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 B . 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这是被动的合村并居和自然的城市化进程的结果。 C . 中国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但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以看到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 D . 中国乡村里,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这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3. (3) 下列不可以视为“合村并居”积极有效举措的一项是( )
      A . 云南山歌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分支,传承于古时最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不够高雅,可以取缔。 B . 对于那些因合并而消失的村子,可以帮其编写村史村志,有条件的可以建村史馆。 C . 对于农村现存的无人居住的老旧危房,为了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其倒塌给周围村民带来危险,可以拆除。 D . 陕西安康谭坝借助发展民宿的契机,对村子里的老房子进行保护性的改造。
    4. (4) 依照材料二的思路,填写下面图表中序号所指内容。

    5. (5) 近日,南京市就合村并居如何开展面向社会征集意见。请结合材料给出几条建议。
  • 2. (2023高一下·伊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主  角(节选)

    陈彦

    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化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要是不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

    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节制饮食,甚至用了吃大黄拉肚子的方法,直到减成现在二尺二的腰身。自打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塌陷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

    正式开演前,一些老汉老婆子不停地到后台化妆室来,他们要看苟存忠,说他当年演的李慧娘,可把好多观众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粮,也要买票看慧娘”。但苟老师有交代,说在他没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见的。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

    演出终于开始了,易青娥到门口看,观众特别多,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都在说,当年住在五福戏楼,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是深深记着师父的。

    在一声长长的叹息声中,她师父出场了。

    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突然间,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差异,将一个充满了爱怜与仇恨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一般可悲可怜。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着身子时,苟老师使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力,是从腿部开始一点点朝下卧的。易青娥练这个动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而一般没有功夫的,几十秒钟都难坚持下来。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一百一十下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灯光处理得及时,立即切暗了。剧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鬼怨》终于演完了。

    《杀生》是比《鬼怨》难度更大的一折戏,老观众都知道的“秦腔吹火”,就是这一折戏的灵魂。苟老师为练这门绝活,十二三岁就把眉毛、头发全烧光了。苟老师老对她说:“娃,唱戏是个苦活儿、硬活儿。师傅这辈子,还就是看大门的那十几年,活得消停。一旦把主角的鞍子架到你身上,那就是让你当牛做马来了,不是让你享福来了。”

    易青娥明显感到,师傅今晚的力气,是有些不够用了。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吐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这种学习方式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的。

       终于师父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三十六口“连珠火”。师父控制着力气,一口,两口,三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似道和贾府全部变成一片火海!继而,天地寂静,红梅绽开。

    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大铙、吊镲全都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拥上舞台。

    就在台上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朱团长急忙过来,帮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苟老师浑身颤抖着在呼唤:

    “青娥,青娥……”

    “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

     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

    “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

    在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附上去。苟老师轻声给她说:

    “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拌……”

    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

    舞台监督喊:“咋办?底下观众喊叫要苟老师谢幕呢。”

    朱团长说:“谢不成了,快关幕。”

    只见苟老师身子动了动,意思是要起来,但又起不来了。

    团长就紧急决定说:“青娥,你跟舞台监督一起把你师父抬上去!”

    易青娥跟舞台监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见,观众如热浪一般,在朝舞台上狂喊着。被他们抬上去的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

    那一刹那间,她反应过来:苟老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这是苟老师在默默地对角色进行内心体验,体现出他的敬业精神。   B . 苟老师表演的三十六口“连珠火”,“天地寂静,红梅绽开”,这是演出的高潮,也是他艺术生命的极致绽放,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C . 小说最后写苟老师在奄奄一息时示意青娥附耳过来,轻声告诉她吹火的松香的配方比例,这一举动透露了老一代艺人艺不轻传的特点。 D . 年近花甲,苟老师重新登台担任主角,他常对徒弟说的“唱戏是个苦活儿……”那番话 ,充分表达出他向往清闲生活,但是身不由己的无奈。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采用补叙的方式,介绍了“秦腔吹火”这门绝活,补充交代了苟老师的从艺经历和感受,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饱满。 B . “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滚滚涌上舞台。”这一段使用比喻和衬托的表达技巧,表现了观众对苟老师的热爱。 C . 小说在情节设计上颇具匠心,作者在铺垫与暗示方面安排得非常充分而巧妙,使得故事的结局自然而不突兀。 D . 小说以易青娥的视角描写苟老师的表演过程,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表现出苟老师技艺精湛,对表演竭尽全力。
    3. (3) 演出结束,苟老师的生命也随之谢幕。从全文看哪些情节为此结局做了铺垫或暗示?
    4. (4) 《主角》一书荣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有人评价说其“体现出非常茂盛、结实和坚韧的中国传统艺术根脉”。请从苟老师、易青娥、观众的角度分析节选部分是如何体现这一思想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3高一下·伊美月考) 文言文阅读

    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赵军食绝四十六日。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资治通鉴•周纪五》)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之       拔:攻克 B . 赵括乘胜追秦壁               造:攻破 C . 约束                       更:改变 D . 之,吾已决矣!             置:放下不管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B . 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C . 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D . 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王听说赵括已经当了将领,便对秦军的主帅做了调整,以应对变化了的形势,并将这一调整作为国家的重要机密,命令军中任何人不得泄露。 B . 赵括被任命为将领后,把赵王赏赐给他的金帛运回家中收藏,并忙于购置田宅,与他父亲当年接受任命后一心奉公、不问家事的表现截然不同。 C . 赵国的蔺相如、赵奢以及赵括的母亲都向赵王提出过赵括不适合担任赵国的将领的意见,但赵王固执己见,坚持任用赵括为将领。 D . 武安君认为赵国的士卒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这些人会成为后患,所以秦军只将赵国降兵中少数人放回赵国,其余的全部活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②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5. (5) 文中赵国大败,损失数十万大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4. (2023高一下·伊美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问题。

    秋  莲

    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注】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释】青房:莲蓬。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写秋莲顾影白怜、寂寞无朋的辛酸处境。 B . 颔联“江清月冷”的环境,为秋莲的枯萎衰败更增添了寒惨凄苦的气息。 C . 诗人将秋莲与自己的境遇联系起来,巧妙寄托身世,旨意幽深,回味绵长。 D . 颈联用借代修辞,写出了秋莲被秋风摧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的命运。
    2. (2) 同样是秋莲,《红楼梦》里林黛玉对“留得残荷听雨声”情有独钟,而本诗作者有“莫放扁舟酒易空”的感慨,请简要分析两人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
  • 5. (2023高一下·伊美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对子路的评价是:“。”
    2. (2) 《赤壁赋》中,苏轼明确了两个时间点:开始时,东升的月亮“”;结束时,大家倒头大睡,“”。
    3. (3) 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不仅写出了朝阳下日观峰以西诸峰中颜色错杂的特点,更赋予山峰以人的神态,形象生动。
    4. (4) 《师说》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赞扬了前者“”的正确学习态度。
    5. (5) 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感慨的句子是“”。
    6. (6) 在《涉江采芙蓉》中,“”写出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立在船头,徒劳张望故乡的情状。
    7. (7) 《静女》中,“”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8. (8) 《鹊桥仙》中词人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热情歌颂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2023高一下·伊美月考)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比(比较)及三年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B . 吾与(赞成)点也     王若隐(痛惜、哀怜)其无罪而就死地 C . 进(超过)乎技矣      批大郤,导(疏通)大款,因其固然 D . 百姓皆以王为爱(爱惜)也     不识(知道)有诸
  • 7. (2023高一下·伊美月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 而刀刃若新发硎     苛政猛虎也 B . 庖丁文惠君解牛       求也之,比及三年 C . 神遇而不以目视    将衅钟 D . 彼节者有间,刀刃者无厚     吾尝终日思矣
  • 8. (2023高一下·伊美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曾皙  ②是以君子庖厨也  ③赤也为之  ④乎舞雩  ⑤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⑥欲辟土地,秦楚     ⑦良庖更刀   ⑧足之所   ⑨吾老   ⑩之以桑

    A . ①④⑥⑧⑩/②⑨/③⑤/⑦ B . ①④⑩/②⑨/③⑤/⑥⑧/⑦ C . ①④⑧⑩/②⑨/③⑤/⑥/⑦ D . ①④⑧⑩/②⑨/③⑤⑦/⑥
  • 9. (2023高一下·伊美月考) 下列各项中,两句的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 .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 . 尔何如?/臣未之闻也 C . 莫之能御也/不吾知也 D . 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 10. (2023高一下·伊美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诗歌解读就是专家也未必在行,特别是将汉以前的古体诗拿给讲授古代文学的老师解读,也不见得句句都是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见

      ②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③写作需要真情实感,不得生搬硬造,可有的学生纯粹是为文造情,凭空写作,说空话,写假事,表假情,所写文章令人不忍卒读

      ④中国文坛对莫言作品中所展现的高密东北乡的特点曾经多有批判之声,可自从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纷至沓来。

      ⑤面对灾害他奋不顾身,用行动阐释着大爱无疆,可灾害过后回到家,老父亲已经去世半月。他悲痛至极,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⑥国庆节七天假期结束,大家已上学多日,但王晓同学久假不归 , 座位还空着呢!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⑤ C . ③④⑥ D . ②④⑤
  • 11. (2023高一下·伊美月考) 在下列句子横线上填上恰当成语
    1. (1) 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
    2. (2)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令你心旷神怡。
    3. (3) 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4. (4) 搞研究工作就要埋头苦干,耐得住寂寞,不能,三心二意。
  • 12. (2023高一下·伊美月考)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发生病毒性传染病时,科学家们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科学家通常会使用DNA比较,来确定动物宿主如何以特定病毒感染人类。从宿主动物到中间宿主动物再到人类的每一次转移,。突变会导致病毒结构发生变化,例如冠状病毒每次从一个生物传播到另一个生物时,都会形成一种新的突刺。新的突刺可以让冠状病毒感染蝙蝠以外的其他生物。随着新突刺的形成,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即便是同一种病毒,从蝙蝠到猫再到人类,其DNA的核苷酸排列也不一样。

四、写作(60分)
  • 13. (2023高二上·威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米兰·昆德拉曾说:“大多时候我们要学会调整,适应生活,因为我们所做的每一次调整,都将改变自己的方向。”

    儒家强调“诚意正心”:心有所止,心有所指,心有所执。

    生命的征途,有时需要改变方向,有时又要有所坚持。改变还是坚持,在新时代,这是一个尤其值得思考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