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29 浏览次数: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3高一下·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当我们看完一出优秀悲剧的成功演出(或者很投入地读完悲剧剧作),比如看了《窦娥冤》或者《奥赛罗》的演出,它们在我们情感上引起的反应,就是悲剧美感或曰“悲剧快感”。

    在悲剧中,有对人的悲痛与苦难的演示,甚至还要叫观众目睹仇恨、阴谋、杀戮等可怕的事件发生。然而奇怪的是,人们为什么还要坐到剧院里去欣赏这些剧情在舞台上的呈现,并且还要献出一掬同情之泪呢?为什么看过善良的窦娥含冤被杀、正直的奥赛罗中了奸计先杀妻后自杀这样的舞台上的悲惨之事,会得到审美的享受即“悲剧快感”呢?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之所以能产生美感的解释:第一,悲剧既然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那么“每个人都能从模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即使是对可怕和讨厌的事物的模仿,当人们观看其“逼真的艺术再现时,却会产生一种快感”;第二,“打动人心”的情节与“引发快感”的音乐、语言、画面等方面的技术处理;第三,“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换一个说法是,“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并从体验这些情感中得到快感”。第一、二两点,讲的是普遍性艺术规律,并不仅限于悲剧。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点,它所讲的正是悲剧美感的问题。这里说,看悲剧会引发我们的悲悯和恐惧之情,并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又说对这些情感进行“体验”,从中得到快感。“疏泄”本是古希腊的一种医疗手段,就是把体内可能导致病变的郁积之物疏导、宣泄、涤除出去,又可译为“净化”。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用药物治疗身上的病,用音乐治疗心上的病——“净化”不洁的灵魂。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看法,《乐记》主张用乐舞艺术“顺气”“倡和”,使人回归人道之正。因此,从戏剧对人的精神上的积极影响来说,这个关键词译为“净化”比较恰当。中国古代医学讲究一个“通”字,不通则痛,“通”与疏导、宣泄、净化之义是一致的。有气闷于心则病,气通则病除。怜悯、恐惧以及怨怒、哀伤之类的情感,大都属于否定性心理反应的结果,它们郁积于心,人们在艺术创造中,把这种消极的情感变成了美的创造的原料。当我们在欣赏悲剧时,随着剧情在我们心灵上引起的震撼与波动,上述这些否定性的情感便被我们以精神的力量加以疏导、宣泄与净化,并在疏导、宣泄、净化的过程中对这些情感重新加以“体验”,把它们转化成一种高尚、纯洁、爱我人类的慈悲情怀与追求自由的奋发精神,这就是悲剧美感。

    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被悲剧真正打动了的人,会有意无意地摒弃“外物”的毒化与诱惑,回到人之为人的那些光辉品性上来,他会变得纯洁、真挚、高尚起来。这样我们从大量悲剧经典中概括出一种悲剧精神。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中那很高的真善美的价值含量,不但未被否定反而更加突显在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生活之中。所以悲剧不仅有严肃的情调,而且有崇高的境界。这是悲剧净化、陶冶人的心灵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其主人翁往往还表现出“英雄的气概”。

    (摘编自董健、马俊山《悲剧美感与悲剧精神》)

    材料二:

    《哈姆莱特》《雷雨》都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制黑暗势力惊心动魄的斗争。《哈姆莱特》全剧由六个人的死亡构成。哈姆莱特决心复仇,不幸误杀了恋人奥菲利娅的父亲;奥菲利娅因此精神失常,溺死在河中;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为报仇,在新国王克劳狄斯阴谋安排的决斗中用涂了毒药的剑刺中了哈姆莱特,而他也死在哈姆菜特的毒剑下;哈姆莱特的母亲也因饮了克劳狄斯为哈姆莱特准备的毒酒而死。四人同归于尽使悲剧达到了顶点。这场悲剧以哈姆莱特的死而告终。莎士比亚将这一悲剧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和观众产生共鸣,哈姆莱特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悲壮而不悲观。

    同样,《雷雨》如《哈姆莱特》一样具有血与闪电的悲剧。全剧由在一天之内三个亲人死亡和两个人的疯狂构成。一次次的死亡事件制造了剧情的高潮迭起。第一次死亡是当四凤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后,羞愧地冲出家门不小心触电死亡;紧接着是为了劝解四凤的周冲随即为救四凤触电身亡;随后是周萍绝望地自杀。这个家庭中年青一代的突然离去使侍萍和蘩漪最后疯狂,在一个雷雨之夜制造出的悲剧气氛空前绝后、惊心动魄。作者用这样残酷的形式发出了对这个黑暗时代愤怒的吼声。

    《哈姆莱特》这部宏篇巨制是莎士比亚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的完美的理想主义与现实斗争的必然产物;莎士比亚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悲剧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还在于他的作品能给人们深刻的哲理这一“高贵的养汁”(雨果)。他对人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信心。

    同样,《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它通过冲突探索人性复杂性与人的悲剧,以引导人们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

    (摘编自周庆熙《试析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与曹禺〈雷雨〉的特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并从体验这些情感中得到快感”是亚里士多德对于人们观看悲剧并产生美感的解释。 B . 人们将消极情感变成艺术创造中美的原料,我们在欣赏悲剧时,情感随着剧情变化并最终转化成慈悲情怀和奋发精神。 C . 悲剧快感可以治疗人身上的病,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我国的《乐记》都主张用音乐或乐舞来“疏泄”。 D . 《雷雨》全剧由在一天之内三个亲人死亡和两个人的疯狂构成,作者用残酷的形式表达对黑暗时代的愤怒。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欣赏优秀悲剧演出之时,常常会有情感反应,即产生悲剧美感,这是由剧情情节与音乐、语言、画面技术处理引起的。 B . 观看悲剧演出或专心阅读悲剧剧本(如《哈姆莱特》)的人,不受“外物”的毒化与诱惑而回归人之为人的光辉品性上来。 C .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比如,《雷雨》以五个英雄人物三死两疯,一个个毁灭来使人们获得悲剧美感。 D . 《哈姆莱特》和《雷雨》都具有血与闪电的悲剧,都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制黑暗势力的斗争,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3. (3) 下列选项中所涉及的作品不属于悲剧的一项是( )
      A .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讲述了船商安东尼奥为帮助好友巴萨尼奥向美丽的富家女鲍西亚求爱,而向夏洛克借钱,以供巴萨尼奥所用,并立下了如违约愿割胸口一磅肉的故事。 B . 孔尚任的《桃花扇》中,侯方域与李香君历经千辛万苦、沧桑巨变才得以相见,却在张道士的“大喝”与“蛊惑”之下双双修道,爱情之花也随之枯萎。 C . 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天神普罗米修斯盗来火种送给人类,激怒了众神之主宙斯的故事。宙斯命令威力神和火神将普罗米修斯钉在高加索的悬崖上,暴露在雨雪风霜和烈日炙烤之中,以警告他以后不要再对人类滥施同情。 D .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4. (4) 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5. (5) 为什么说“悲剧净化、陶冶人的心灵”?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 2. (2023高一下·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需要一把雪亮的锄头刮骨疗伤

    邓建华

    我的乡愁,是被一把锈死的锄头给咬伤的。现在,我需要一把雪亮的锄头刮骨疗伤。

    父亲破天荒回得早,我有点惊讶,照例去给他打洗脚水。等我找来他的拖鞋,他一声不响侧卧在床。我没有再去喊他。

    他总是被人叫去做调解,帮崽多的人家分家,给不和的人家劝架,为受委屈的人家撑腰,就因为他有一个改变不了的身份——老支书。他一出去,一般是三更半夜回。他常常是喝了点小酒回的,一边将皲裂的双脚泡在我给打的洗脚水里,一边给我说道他调解的事,说得眉飞色舞,有鼻子有眼。

    这天,他没有讲什么,也没有洗脚。第二天天刚亮,就匆匆出门了。

    我问母亲,爹怎么了?

    母亲说,不就是昨晚在肖家,没讨到一句好话。

    我不解,望着母亲。

    母亲就说了肖家三个崽不养爹娘的事,说我爹讲了一通直话,老肖家的大崽不开心了,就说,老书记,你现在在我们家砍斧头,算够狠的了,你们家也有三个崽,但愿以后你家不要别人来做工作。

    母亲说,谁家能够保证不出报应崽?

    母亲盯着我说这话,或许,她在期待某一种铿锵的表态。然而,我没有。我收拾书包,逃也似的往学校赶。

    父亲从凉薯屋场回来,像打了鸡血。

    我看见他在菜园子里,钉下了16根木桩,行距、间距都有两米五左右。我估计他要干什么大事,就小心翼翼问了一声。

    他说,我到春生爹家取经了。

    春生爹是个名人了。一个70岁的单身老头,不要村里的“五保”。自己喂一头土杂猪,种植10棵早熟橘子树。树下种萝卜菜喂猪,猪粪养树。猪大了,杀了腌着吃一年。橘子红了,附近的罐头厂抢着要。每到过年,有崽有女的人家为这愁为那烦,这个光棍老头,却乐滋滋地烤着蔸根火,喜滋滋地数钱。

    父亲是瞄准春生爹的目标了。

    他不管白天黑夜,开挖着树洞。每一个洞子一米长,一米宽,一米深。晚上,我忙完作业,还没见他收工,就去菜园子叫他进屋洗脚,他还在一铲一铲从洞子里往外送土。一把杉木把锄头丢在旁边,估计是挖到坚硬的石头子了,锄刃上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缺口。新送上来的黄土上,已经落下了一层寡白的霜。

    我扯父亲上来,满头大汗的他,捡起地上的锄头和铁铲,理直气壮地说,老了我就靠它们了。是的,父亲说的是它们,没有说你们。

    父亲的橘树栽下了。

    不是他一个人栽了,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栽下了。

    父亲的时间缠绕在橘树上了。他殷勤地给树剪枝、捉虫、浇水、施肥、除草,毫不留情地砍去二十多棵遮住橘林阳光的老杉树。锄头,跟着他出入橘林,缺口越来越宽,锄把越磨越光。

    父亲自始至终,将橘树当了亲生崽。

    三年过后,父亲和左邻右舍得到了丰厚回报。

    良种柑橘满满地挂果了。父亲采摘橘子,仿佛在接受他16个崽的供奉。那么神圣,小心翼翼,只差没先沐手,再拿剪刀了。几天的起起落落,搭梯扶架、提篮抬筐、装袋灌篓,柑橘堆满了一堂屋。

    来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下来一位戴墨镜、提黑色皮包的小胡子,开了一个价。父亲不答白。手扶拖拉机就去了另一家。不一会,拖拉机就拉了满满一车橘子走了。

    过了几天,手扶拖拉机又来了,还是小胡子,开了一个价,比前几天少了5角钱一斤。

    父亲一句话不说,端着酒杯往菜园子里走。

    小胡子付款走人,邻居就围拢了。有人笑道,高价不卖低价售,老书记就是风格高啊。父亲将缺口的锄头咚地敲在地上,回应道,我看大家伙要细细想好,怎么统一定价,要不然,以后就会被这些人吊起来耍。

    那时候,还没有谁倡导成立产业协会、合作社什么的,父亲看出了销售环节的端倪。

    是的,接下来的几年,每年都是丰收年。可是,最近几年,每一个橙黄的橘子,都成了父亲和左邻右舍悬着的心。谁都知道,集镇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各式各样的水果堆积如山了,最不受待见的就是橘子。

    满山橘子,挂在树上,慢慢连采摘的兴趣都没有了。秋后,橘子在树上;严冬,橘子在树上。父亲病倒的那年,一场冰雪将满园的橘树扫荡得呜呼哀哉。

    父亲的伤口从脖子到胸口到腹部,那道疤痕,像一棵枯萎的橘树。

    在那些日子,我们兄弟姐妹苦苦守候着父亲,给了他最大的慰藉。他在遗书里,表达了他对儿女的满意。这个老早就指望16棵橘树养老的固执的人,被橘树榨干最后一点激情后,还是接受了儿女的孝敬。

    父亲是患食管癌去世的,我一直遗憾的是,没有在他还能进一点流食的时候,给他榨一杯橘子汁。

    父亲走后的第二年,我回老家的菜园子寻找,想看看那年冰冻后的橘树,是否还有一两个树蔸发了荪,如果有,我就要做个盆景,搬回来,好好养着,像接回失散多年的兄弟。

    我家的菜园子,杂草丛生,发荪的橘树蔸却没有一个。当我转身离开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父亲那把锄头还挖在草丛里。锄头已经锈死,锄头把也腐朽得不成形了。我跪下来,将锄头周边的杂草除尽。我那瘦得不成人形的父亲啊,最后没能拔出这把锄头,居然让这把锄头至今还咬在菜园子的肩头。

    我拍了一张照片。

    在某次乡村振兴座谈会上,我传给许多同仁看。

    我说,我的乡愁,是被一把锈死的锄头给咬伤的。现在,我需要一把雪亮的锄头刮骨疗伤。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没有向母亲表态会孝顺而是逃走了,因为“我”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为下文“我们”兄弟姐妹苦苦守候父亲做了暗示。 B . 文章运用了正、侧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父亲呵护橘树的殷勤,如锄头“缺口越来越宽”“锄把越磨越光”就是侧面描写。 C . “像接回失散多年的兄弟”这句话照应了前文中父亲将橘树看作亲生崽的情节,表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D . 文章标题充满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中“刮骨疗伤”一语表现了“我”深重的乡愁,有强烈的感染力。
    2. (2) 关于文中“春生爹”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生爹的故事表现了农民身上勤劳能干、自食其力、不依赖他人的精神。 B . 父亲从春生爹家取了经,得到启示,春生爹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 . 春生爹养老的事和肖家养老的事形成对比,意在批判农村普遍养老难的问题。 D . 春生爹的形象和父亲的形象相得益彰,互相衬托,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 (3) 橘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讲述父亲的故事,但在结尾处谈到了“我”自己的乡愁,文章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 3. (2023高一下·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汉元年,羽将诸侯兵三十余万,行略地至河南,遂西到新安。异时诸侯吏卒徭役屯戍过秦中,秦中遇之多亡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羽。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不如击之。”于是夜击坑秦军二十余万人。至函谷关,有兵守,不得入。闻沛公已屠咸阳,羽大怒,使当阳君击关。羽遂入至戏西鸿门闻沛公欲王关中独有秦府库珍宝。亚父范增亦大怒,劝羽击沛公。飨士,旦日合战,羽季父项伯素善张良,夜以语良。良与俱见沛公,因伯自解于羽。明日,沛公从百余骑至鸿门谢羽,自陈:“封秦府库,还军霸上以待大王,闭关以备他盗,不敢背德。”羽意既解,范增欲害沛公,赖张良、樊哙得免。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秦民失望。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者王其地。羽既背约,使人致命于怀王。怀王曰:“如约。”羽乃曰:“怀王者,吾家武信君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颛主约?天下初发难,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羽乃阳尊怀王为义帝,徙之长沙。乃分天下以王诸侯。

    (选自《汉书·项籍传》,有删改)

    1. (1) 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羽A遂B入C至D戏E西F鸿G门H闻I沛J公K欲L王M关N中O独P有Q秦R府S库T珍U宝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将微闻其计”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微”意思不同。 B . “飨士”意思是“犒劳士卒”,《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士卒”意思与此相同。 C . 亚父,文中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仅次于父亲;季父,父亲的幼弟。二者意思不同。 D . “如衣锦夜行”与“老者衣帛食肉”(《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衣”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率诸侯兵行进,队伍中的一些秦军降卒因遭受诸侯官兵羞辱而准备造反,他们的计划招致项羽对二十多万降卒痛下杀手。 B . 项羽打算攻击刘邦军队,项伯得知消息后赶忙给张良送信,刘邦于是主动向项羽谢罪,在张良、樊哙的帮助下最终幸免于难。 C . 韩生劝说项羽定都关中,项羽之所以拒绝这一建议,一是考虑秦朝宫殿都已被烧毁;二是思念家乡,想荣归故里,夸耀富贵。 D . 怀王与诸将有约在先,项羽违背了盟约,怀王却要按先前约定的办,项羽心生不满,扬言怀王没有功劳,并将怀王迁徙到长沙。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

      ②然身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

    5. (5) 选文中项羽的哪些做法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祸根?请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 4. (2023高一下·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张 炎[注]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薄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注释】张炎入元以后,不仕新朝,以“遗民”自居。此词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五十岁的词人在四明(现浙江四明山附近的鄞州区)盘桓,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因生计所迫,只得返杭。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五句,词人交代四明之游的地点和时间,又说明了“游情”淡薄无味,迫不得已。 B . 词人用“休嗟”来感叹身世坎坷,想起如今是“鬓丝断雪”的迟暮之人而百感交集。 C . “知住第几层云”隐含着词人对积极出山、早已飞黄腾达的“旧隐”的羡慕之情。 D . 词的最后三句写词人归家将为故国沦亡而忧愁,更加留恋四明友人,余味深长。
    2. (2) 运用典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请结合词的下阕简要分析该手法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四、默写题
  • 5. (2023高一下·广东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
    2. (2) 《静女》中,“”两句写“静女”从郊野采荑草送给“我”,荑草美好而又与众不同。
    3. (3) “马”作为古代日常生活中的代步工具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五、语言表达
  • 6. (2023高一下·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陈厚群的童年和少年在颠沛流离的逃难中度过。新中国成立,到处呈现出一片①_____________的新气象,这令陈厚群无比兴奋和激动,由此“对新中国、新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和向往、无比热爱和兴奋”。

    在莫斯科动力学院留学期间,陈厚群有幸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著名讲话。毛主席的话语里充满亲切的关怀,寄托了殷切的期望,陈厚群听了讲话,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科技报国的初心更加坚定了。以全优成绩毕业的陈厚群婉谢导师挽留,返回祖国。从此,他的人生与祖国的江河湖海紧紧相连。

    历经60多年探索,陈厚群创建了国内外唯一一个集理论、分析和设计为一体的高坝抗震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1995年,63岁的陈厚群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对于如此崇高的荣誉,他深感责任之重。“我深知自己虽已是花甲之年,但当选之日就是一个新起点,决心②__________以不辱使命,不负厚望。”2011年,79岁的陈厚群出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能亲身参与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中,并贡献一份③___________,我感到十分荣幸。”陈厚群说。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荣誉奖。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单句,要求能够与前句衔接紧密,并突出毛主席的讲话对陈厚群的影响。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三处直接引用陈厚群的话,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2023高一下·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神舟十四号“龙马精神”乘组在轨工作已有月余。有细心网友发现,这次航天员的衣服更加多样,彩色的运动衫也十分抢镜。航天员到底有多少衣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航天员的“变装秀”。

    舱内航天服是航天员在载人飞船中的压力应急救生装备,为航天员提供生命保障。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出舱活动时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用于生命和作业保障。实验服是航天员进行医学实验及在轨体检时的穿着,颜色不是很鲜亮,但非常实用。失重防护服也被称为“企鹅服”。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长期生活,由于①________,人体的肌肉会萎缩。“企鹅服”里面有很多弹性带,航天员穿上后通过弹性力的作用,使肌肉感到紧张,②________。锻炼服是航天员在轨锻炼时的着装。相比以往,这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的锻炼服③_________。除了蓝色还有黄色、红色、橙色、粉色等。

    怎么样,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航天员的“变装秀”十分吸睛!随着“太空之家”建设得越来越好,未来航天员的“太空衣柜”必将拥有更多“色彩”。

    1. (1) 下列句子中的“抢镜”和文中加点粗的“抢镜”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 这幅兰花图在展览会上极为抢镜,致使许多名家画作相形失色。 B . 小品《主角与配角》中,陈佩斯不甘当配角,花式抢镜引爆笑。 C . 谷爱凌在完成第二跳后,吃着韭菜馅饼等成绩的画面成功抢镜。 D . 有些文物凭颜值抢镜,有些则凭借精湛制作技艺令人惊叹不已。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六、材料作文
  • 8. (2023高一下·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以上名言体现了新一代与老一辈之间的辩证关系,给人以启发。请你根据上述名言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