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3高一下·楚雄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

    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礼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左传》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也是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古代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在称谓、站位、迎送、宴饮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的各种仪节,体现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即使是由于空间阻隔,双方只能用书信交流时,也有特殊的礼貌用语。人们在行礼过程中体味崇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

    (摘编自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材料二

    一提起礼乐文化,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封建礼教,如“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去芜存菁,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扬弃。比如,古代的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具有服从、统一、强制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总之,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宏观层面,我们应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普通老百姓只能对其“敬而远之”。现代社会,礼乐文化要想在和谐社会关系、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实际作用,需要在微观层面,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推广普及礼乐文化方面,学校和媒体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近些年,一些大学围绕培育和弘扬礼仪文化,开发出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比如,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很多中小学把礼仪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持续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确立符合礼仪文化规范的行为方式。这些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也在持续开展,提升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们的道德情操。

    无论是传统礼乐文化,还是新推出的现代礼仪,要想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都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国礼中国乐》中的《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从古至今其实一直是贯通的。

    (摘编自殷慧《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乐是周公在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创制的,经过孔子、孟子等人弘扬与完善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B . 作为一种社会生活规范,礼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其范围广泛,甚至包括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C . 儒家认为,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因此设计时依仿自然,重视形而上的天道而轻视人道。 D . 封建礼教中的“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消极落后的观念,在当今时代要予以扬弃。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儒家看来,礼是人类与禽兽、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人应该按照礼的要求生活。 B . 礼是社会活动的准则,古人在人际交往中很注重礼仪,为此在许多社交环节中都精心设计了各种仪节。 C . 我们要全面分析研究传统礼乐文化,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D . 传统礼乐文化只要适应现代生活,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在现代社会复兴。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古人见面、告别时要“三请三辞”,这些繁文缛节在现代社会容易让人望而生畏。 B . 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 C . 史学大师钱穆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中国文化之心。中国文化之心就是‘礼’。” D . 宋代的成人礼源于《仪礼•士冠礼》,但象征成人的三加之冠,由周代的缁布冠、皮弁、雀弁改为冠巾、帽子、幞头。
    4. (4) 关于礼乐文化,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5) 如何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2023高一下·楚雄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秋风桐槐说项羽

    梁衡

    这里属于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本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座古朴的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这项羽故里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

    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特别的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项羽是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梧桐这个树种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但是,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

    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它体型庞大,巍然如山,又寿命极长。由于此地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但不管南枝、北枝都绿叶如云,浓荫泼地。两千年的风雨,手植槐修成了黄河槐;黄河槐又炼成了雷公槐。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

    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不知几经战火,文物留存极少,而他的故里却一直没有被人忘记。清康熙四十年,时任县令在原地竖了一块碑,上书“项王故里”四个大字,从此这里就香火不绝,直到现在有了这个旅游城。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如:破釜沉舟、取而代之、一决雌雄、所向披靡、拔山扛鼎、分我杯羹、沐猴而冠、锦衣夜行…...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来条,项羽一人就占到百条。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呀,政治、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后人多欣赏他的武功,倒忽略了他的这一份文化贡献。

    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辄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但他却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说罢拔剑自刎。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他与刘邦长期争斗,看到生灵涂炭,就说百姓何罪?请与刘邦单独决斗。狡猾的刘邦当然不干。这也看出他纯朴天真的一面。

    项羽刚烈坚强又优柔寡断,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乡。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填了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好歌词,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存亡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他身上的这些矛盾、冲突、故事,有巨大的悲剧之美,因此他是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民间说唱的好话题。连国粹京剧都专为他设了一个脸谱。直到现在,他的故里又出现了这个旅游城,城门、大殿、雕像车马、演出、射箭、投壶、立体电影、仿古一条街。

    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百姓自觉地封他为神,这就像商人把关羽奉为财神,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信,自觉地信。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

    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后人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牧抱怨项羽脸皮太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宋代的李清照却推崇他的这种刚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毛泽东则借他来诠释政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而就在这个园子里,在秋风梧桐与黄河古槐的树荫下,我看见几个姑娘对着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个小男孩已经爬到乌骓马的背上,作扬鞭驰骋状。

    这个旅游城的设计是以游乐为主,所以强调互动,游人可以上去乘车骑马,可以与雕像拥抱照相,可以出入项羽的卧房、大帐。但是有两个地方不能去,那就是青桐树下和古槐树旁。两棵树周都围了齐腰的栏杆,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再嬉闹的游人到了树下也立即肃穆而立,礼敬有加。他们轻手轻脚,给围栏系上一条条红色的绸带,表达对项王的敬仰并为自己祈福。于是这两个红色的围栏便成了园子里最显眼的、在绿地上与楼阁殿宇间飘动着的方舟。秋风乍起,红色的方舟上托着两棵苍翠的古树。

    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青桐和古槐。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我以为要记录历史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文字,如《史记》;一种是文物,如长城、金字塔;第三种就是古树。因为世间比人的寿命更长,又与人类长相厮守地活着的生命就只有树木了。它可以超出人十倍、二十倍地存活,它的年轮在默默地帮人类记录历史。

    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故里被设计成以游乐为主的旅游城,但作者并没有否定这种商业化的做法。 B . 第八段末对姑娘和小男孩的描写,暗示项羽故里对他们仅具有游乐价值。 C . 第九段“红色的方舟上托着两棵苍翠的古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D . 文中的青桐和古槐就像历经沧桑的老者,用年轮无声地叙述着历史,用挺拔的身姿迎接美好的未来。
    2. (2) 下列对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实写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四种景物,与题目和开头呼应。 B . 点出青桐古槐与项羽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结构完整。 C . 揭示了游人把这两棵古树当作项羽的象征加以礼敬,和作者评价“成为项羽故里的一脉魂”的原因。 D . 卒章显志,作者凭借凭吊这两棵古树表达了对项羽的欣赏和敬仰之情。
    3. (3) 请赏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
    4. (4) 本文以“秋风桐槐说项羽”为题目,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项羽”的?
二、文言文阅读
  • 3. (2023高一下·楚雄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惠子为惠王为国法,已成而示诸先生,先生皆善之,奏之惠王。惠王甚说之。以示翟煎,曰:“善!”惠王曰:“善,可行乎?”翟煎曰:“不可。”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也?”翟煎对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 , 后亦应之。此举重劝之歌也,岂无郑、卫激楚之音哉?然而不用者,不若此其宜也。治国有礼,不在文辩。”

    田骈以道术说齐王,王应之曰:“寡人所有,齐国也。道术虽以除患,愿闻国之政。”田骈对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为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已虽无除其患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可陶冶而变化也。齐国之政,何足问哉!”

    白公胜得荆国,不能以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不能予人,不若焚之,毋令人害我!”白公弗听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日而禽白公。夫国非其有也,而欲有之,可谓至贪也;不能为人,又无以自为,可谓至愚矣!譬白公之啬也,何以异于枭之爱其子也?

    赵襄子攻翟而胜之,取尤人、终人。使者来谒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

    (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①邪许,劳动时众人一齐用力所发出的呼声,即号子声。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田骈对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为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已/ B . 田骈对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为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已/ C . 田骈对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为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已/ D . 田骈对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为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已/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生皆善之”与“善假于物也”(《劝学》)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B . 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 C . “患必至矣”与“余所不至也”(《登泰山记》)两句中的“至”字含义相同 D . “襄子方将食”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的“方”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翟照认为治国在于礼而不在于文辞,惠子制定的法令就如同“郑、卫激楚之音”,不如扛举重物时为鼓劲喊的号子那样实用。 B . 田骈用道术游说齐王,但齐王认为道术并不能消除齐国祸患,所以希望田骈能说说和治理齐国有关的事情,田耕却不以为然。 C . 白公胜没有听从石乙的建议,他既不愿意将府库内的粮食和兵器分发给民众,也不愿意用火将这些一烧了之,最终身受其害, D . 赵襄子没有被连下两城的胜利冲昏头脑,他富有危机意识,从自然规律中看到国家兴亡之理,孔子认为他是一个贤明的君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能为人,又无以自为,可谓至愚矣!

      ②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

    5. (5) 选文包含了哪些治国措施?请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 4. (2023高一下·楚雄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赵将军歌

    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注释】①博:这里指古代军中较量骑射和勇力的一种游戏。②貂(diāo)鼠袍:用貂鼠皮做成的暖裘。貂鼠即貂,体细长,色黄或紫黑,皮毛极轻暖珍贵。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篇展现了一幅寒风凛冽的边塞图,为赵将军的出现设置了特定的场景。 B . “城南”一句,写很能耐寒的猎马,在寒风中冻得缩缩瑟瑟,进一步渲染气氛。 C . 后两句构思巧妙,手法新颖,轻松之中绝不轻率,诙谐之中不失豪迈。 D . 全诗语言朴素生动,场面旷远开阔,形象鲜明生动,情调苍凉悲怆。
    2. (2) 本诗塑造了一位威武英勇、豪气善战的将军形象,请结合诗歌简析,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四、默写题
  • 5. (2023高一下·楚雄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2. (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从梦中惊醒、喟然长叹的情形。
    3. (3) 我们经常说“隔行如隔山”,这个意思也可以用韩愈《师说》中的“”两句表示。
五、语言表达
  • 6. (2023高一下·楚雄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鲁山是一座在鲁山文士乡贤眼里举世无双的、其实跟中原其他县城并无多大区别的、平凡质朴的小城。千年古县,全国生态魅力县;仓颉故乡,墨子故里;花瓷之都,名窑之乡,更是了不得……

    花瓷?这个动人的名称,惭愧我①______,从未听说过。在鲁山花瓷博物馆,第一次见识到花瓷的真容。一下紧紧抓住我目光的是一件腰鼓:黑、白、蓝,简单三色,却散发着神秘的气息,挑动着复杂的审美情绪;漆黑的底和,宛如黑色肥亮的绸缎,发出深沉的光芒;乳白的面釉,如云案飘浮流动,令人②______。古朴典雅的造型,清新脱俗的图案,简素瑰丽的色彩,将雄浑与精致、华贵与野逸、绚烂与清雅有机地融为一体,力感、美感、动感,最朴素又最惊艳,达到③______的艺术境界。

    “花瓷”全称花釉瓷器,在古籍中专指黑底、乳白、蓝斑的瓷器。我爱极了它们的色彩,也无比喜欢它们的图案:有的像一片片树叶,有的似一簇簇浪花,有的若鲜花绽放,有的如火焰跳荡,还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雨后彩虹——率意不羁之美,“如天花乱坠,不可捉摸”。花瓷,这朵陶瓷奇葩,绚丽到令人炫目。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框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2023高一下·楚雄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等四部委印发《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五年过去了,①__________?我们看到:上海戏剧学院“416女团”用戏腔唱古风歌曲的视频风靡全网;游戏《原神》中糅合了戏曲元素的“神女劈观”唱段甚至引起国内戏曲界各个剧种众多艺术家下场翻唱,在视频网站动辄百万播放量,成为时尚的校园文化……

    随着“戏曲进校园”政策不断推进、深化以及国家对美育、戏曲教育越发重视,②___________,他们不仅是“戏曲进校园”的受益者,有机会接触、认识戏曲,更自发成为传统戏曲的传承者、传播者甚至是研究者。

    “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戏曲多演绎历史故事,讲述中华儿女的家国大义,《牡丹亭》《西厢记》等不乏清丽典雅、韵味悠长的戏词……可以说,戏曲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舞美、服饰、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戏曲既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在理念,③___________,同时还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价值观念。戏曲是进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的一个很好的入口。”文艺评论家胡一峰认为,很多青少年戏迷,对戏曲的爱如同投石于传统文化之湖,泛起层层涟漪,引发他们对更广泛的传统文化的兴趣。

    “鉴今证古,舞台小天地;继往开来,天地大舞台。”听戏、唱戏的青少年,有了文化自信,自发地在天地大舞台中做传统戏曲的传承、传播者,将传统戏曲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下面各项与语段中画框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B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C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D .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材料作文
  • 8. (2023高一下·楚雄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庄子》)

    ②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④一沙一天地,极微即无穷。人是世界的量器,世界也是人的容器。(《2023 新年献词》)

    以上关于“小大之辩”的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选择其中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