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达州万源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5月期中...

更新时间:2023-06-20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一下·万源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钟嵘在《诗品》把曹植列于上品,曹操居于下品,而曹丕虽列为中品,却被嗤为“新歌百许篇,率皆鄙直如偶语”,但就当前文坛对曹丕的研究成果来看,曹丕无论是在文学创作,抑或是政治统治方面,均毫不逊色。结合曹丕诗歌中出现的赌博、饮酒、乐歌这三类文化现象,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个真性情、有能力的贵介公子。

    曹丕在《艳歌何尝行》中以挎蒲、弹碁来形容富贵子弟的生活,描绘出“冬被貂酥、夏服绮罗”、“乘坚车,策肥马”的场面。但是,曹丕写这些赌博活动,目的不在于炫耀自己的贵族生活,而是为引出“男儿居世,各当努力”的勉励。在曹丕流传下来的诗歌中,宴饮约占到了1/4,但其酒无一不是苦酒。如“前奉玉卮,为我行觞。……岁月逝,忽若飞。”在金盏玉杯美酒的宴会中,曹丕感到岁月飞逝,人生苦短, 酒是好酒,情却是悲情。曹丕在诗中也多处提到歌与乐。如“哀弦微妙,清气含芳”,曹丕所写各类乐歌的余音都是“乐极哀情来,嘹亮摧心肝”的悲响,展现出曹丕作为贵介公子的真性情。

    曹丕在诗歌中以忧嗟之酒、哀思之乐歌,来陪衬欢快的宴会;在面对贵介公子常玩的赌博游戏时,也能想到不可安于祖荫,而应当在迅速流逝的岁月中不断努力。这些文化现象既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具有敏感的触觉以及缠绵婉约的情感的贵公子,也反应了当时战乱中文人的普遍心态。

                             ( 选自《浅谈曹丕诗歌中的文化现象与其性情》有删改)

    材料二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魏晋时期文学理论的发轫之作。其中,曹丕对于文学的价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在《与王朗书》云:“生有七尺之形,死惟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若著篇籍。……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对于曹丕而言,文章的最基本的功用是应当能使作者名垂千史、流芳百世。

    谈其成因,首先,从创作主体看,曹丕才高八斗,自幼随父戎马一生,所闻所见,感慨于怀,人的掌控力太小而“未若文章之无穷”,因此,撰写诗文来寄托自己的壮志,让自己流芳百世。同时他又作为一个善用权术的统治者,也是有其政治目的的,曹丕当时继位不久,稳固政局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典论》这篇文章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化解文人的怨恨情结,诱导文人安心文章,消除文人干政抱负,以期巩固曹魏政权”。这显而易见就是在洗脑劝诫文人们只要专注于文章就可以了。

    其次,在“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的情况下,任何野心家在形成一定权势地位后,都特别重视文学文章作为舆论工具的重要作用。在曹丕眼中,文士不应当仅仅是应和酬唱的友人,更应该是草檄作颂、纪事铭功的僚属,乃至出谋划策、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智囊。

    最后,从文学的角度来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当特殊,对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民族心理而言,无疑是一个很黑暗的阶段。儒家思想失去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这就使得个人的价值开始得到肯定。时局的动荡不安又造成了个体对于生与死,存与亡的大面积反思。

    一言以蔽之,曹丕所撰写的《典论》阐述了文章的社会功用和对个体的现实价值,树立了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标杆。充分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也是当时文学趋向自觉的深刻表现。

                             (摘自《 管窥曹丕“经国大业”辞赋观之内涵及成因》)

    材料三

    曹丕文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典论·论文》中。

    曹丕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对于这位皇帝文学家,他从小就以贵公子的身份周旋于声色犬马之中。这时的曹丕,游乐宴饮、斗鸡走马几乎是无所不为,即位前的作品,主要述写的就是这种贵公子生活。诗与赋这两类文学样式,虽然均可对声色酒乐的享受生活作如实记录,但却不能配乐以唱,于是,属于韵文学范畴的乐府诗就自然成为了曹丕的首选。曹丕热衷于乐府诗的创作,就是因其享乐生活的需要。

    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的主张。作家的“气”,主要指作者的个性气质。这正反映了经学束缚解除之后,思想领域普遍重视自我的倾向。气,反映到文章中来,就是指一种表现出个性特征的感情气势、感情力量,是反映到文章中来的生命力。“文以气为主”,就是以感情气势、感情力量为主。

    曹丕把各种文章称为“经国之大业”,充分肯定了文章在国家制度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古代,各种应用性文章,如诏、策、章、等文体使用都非常频繁。盟誓为外交场合使用;檄文系战争时期所用;每当封禅的时候,文人们也是竞相创作诗赋,这充分说明文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总之,曹丕在建安文坛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出他卓越的文学创作才能和独特的文学思想,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写上了重重的一笔,对后世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浅析曹丕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探因》)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对曹丕诗歌中出现的赌博、饮酒、乐歌这三类文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曹丕虽然是一个具有真性情的贵介公子,但也流露出曹丕消极避世的悲情。 B . 材料二从创作主体和时代背景等方面分析了曹丕文赋观形成的原因,认为《典论・论文》是魏晋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并充分肯定了其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C . 材料三简析了曹丕的文学创作及其文学思想,文学创作上他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热衷于乐府诗,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文以气为主” “经国之大业”等主张。 D . 三则材料都与曹丕的文学主张有关,虽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曹丕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以及对后世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典论》这篇文章的诞生主要是为了洗脑文人、消除文人干政抱负的政治目的。 B . “经国之大业”的文学主张,充分肯定了文章在国家制度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C . 曹丕认为文章的最基本的功用是使作者名垂千史,也就是文章的社会政治功用。 D . 曹丕的全部文学思想,在建安文学中独一无二,就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 (3) 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上述材料中文学观点的一项是(  )
      A . 文章功用不济世,何异丝窠缀露珠。——黄庭坚 B . 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陆机 C . 容我著书消岁月,管他飞檄动兵戈。——海上漱石生

      D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苏辙

    4. (4) 简述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 (5) 习总书记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提倡的“文化”功用与曹丕“经国之大业”的主张看似相同,其内涵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试加以阐释。
  • 2. (2023高一下·万源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代

    王愿坚

    在战斗后的东山岛上,我看到了一挺轻机枪,枪筒扭曲,枪口成了扁圆形。这是一个参军不到两年的新战士,在这次战斗中使用的,这挺机枪究竟杀伤了多少敌人,数不清,究竟打出了多少发子弹,也算不清,只知道枪管打红了,射手的手上烙起了泡,帽舌也烙焦了,他还在射击!射击!战斗结束,机枪冷却后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我专程采访了这挺机枪的主人——黄承谋同志。这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

    “你如此勇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我问。

    他窘迫地望望身旁的指导员,半天,指导员插嘴了:“你就把你家里的事讲给这位同志听听吧!”

    下面就是黄承谋同志的话,也是对我的问题的回答。

    我家乡是咱的一块儿老革命根据地。以前,我家连巴掌大块儿的地也没有,爹在农忙的时候给地主做做短工,哥给人家当放牛娃,一家人一年到头过着苦日子。1929年,红军到了我们那个地方,爹就参加了红军。因为爹是打猎的出身,准头好,就让当了机枪手。那时候我才四五岁,是个抱着大人胳膊打“滴溜”、趴在地上戳“尿窝窝”的孩子。1934年爹随着部队北上抗日去了,乡里给我家送来了很多慰劳品,还组织欢送红军出征的大会,妈领着我和哥哥,坐在“红属”代表席上,胸膛上还戴着一大朵鲜红鲜红的花儿。可没多久,白鬼子来了,日子一下子变了。爹很久没见回家,只有村东头根老爹经常来我家。根老爹有时候扭着我的耳朵说:“伢子,好好听话,等大了好接你爹的班!"

    一天深夜,爹突然悄悄回家了,那模样简直叫人不敢认了:脸很瘦,头发老长,满脸连鬓胡子都留起来了,活像个大刺猬,两只眼睛还那么乌黑闪亮。原来北上的部队遭到敌人包围。突围时,爹负了伤,伤好后,党决定要他回老家参加敌后游击斗争。爹讲完了这段事,对妈说:“看样子,苦日子又得过几年了,这以后,少不了又得把家扔给你了。”

    妈把话接过去说:“什么苦难我也不怕,就是这几个孩子……”

    爹说像咱们也不要什么人给上坟添土、接续香烟,就怕事情干不完,得有人接班啊!”

    妈叹口气说,“依着我呀,所有受苦受罪的事,就该咱们一肩挑过去,好让孩子们日后能享点福!”

    爹走后,妈悄悄在后院破墙根底下给爹挖了个藏身的地窖,之后爹回家的次数就多了,爹一回家就讲故事给我听:他怎样用一挺机关枪卡住了三百敌人,一个十多岁红小鬼怎样用一块石头缴了一支枪。这些故事一听了,我就半宿睡不好觉:我什么时候才能像爹那样去打白鬼子呢?有一次爹拿起一本油印书一举,“这是宝贝呢!上面写的打倒土豪劣绅!你想想,那几年咱把土豪打倒了,日子过得多美!”接着,爹就兴高采烈地讲起革会胜利以后的幸福生活来,讲的时满脸笑容,眼睛发亮,就像那好日子已经就在他的眼前了。又压低了声音说:“记着,老一辈的人,风里来,雨里去,血,一捧一捧地流,就是为的这个,这好日子是你们的了。那时候,可别忘了,这是老一辈人的命挣来的,就是拼上性会也得保住它。”

    1935年8月,爹已经有两个多月没回来了。这其间,根老爹前后背来过两个挂彩的同志,其中一个我叫他赵叔叔,在爹住的那个地窖里住过。

    有天半夜,我被一阵轻轻的但很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侧耳细听,仿佛还有人在喘粗气。只见根老爹和那个赵叔叔抬着一个人,赵叔叔背上还有一挺机关枪。是爹受伤了,他已经不像个人模样了,满头满脸都是伤,蓬松的胡子被血黏成了一片,衣服也全是一片红。他闭着眼,鼻孔里不断呼着粗气。

    原来,爹为了掩护大队突围,多处负伤,子弹也打光了。敌人冲到面前了,爹一咬牙,把机枪往怀里一靠,贴胸抱住赵同志,倒退几步,脚猛一蹬,坠下悬崖了。

    根老爹走后,好大一会儿,爹才慢慢醒过来,他摇了摇头:“还有多少事要干啊!……嘿,太早了……”他望了望妈说,“伢子妈,要常想着这孩子是谁的呀!”妈说:“伢子爹,你的话我记下了,我知道这后代是谁的。”爹又断断续续地说:“爹是个党员,没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留给你们的是……没杀净的白鬼子,要学好,别辱没了你爹的名字!”这是爹说的最后的话。爹埋在了他藏身的那个地窖。当天哥上山当了红小鬼,听说打仗很勇敢,同志们都说他处处像爹,后来,走上了抗日前线,1940年的时候听说当了排长,再往后就没有了消息。

    我们吃糠咽菜熬到了1949年。一解放,我积极地参加了二次分田的斗争。我家分了田,搬了房子,我还当了民兵队长。

    1951年抗美援朝的时候,妈忽然想到爹坟上去看看。我和妹妹扶着她来到爹的坟前。妈绕着墓地走了一圈,在小树底下坐下来,半天,突然说:“我唱个歌你们听吧!”我好奇怪:自从爹牺牲了,她就再也没唱过歌;只听得妈说:“这歌还是那年送慰劳鞋的时候,主力上一个同志教的呢。”说着就清了清喉咙唱起来:

    人民翻身闹革命,红军志气高如天;

    老子牺牲儿顶上,哥哥死了弟上前……

    这歌,妈一连唱了两遍,唱着唱着,妈眼圈一红,掉下泪来。

    第二天,我就报了名。不过因为参军的人数太多,没能到朝鲜,我就要求参加了解放军,来到了海防上。同志,你说我怎么能不好好地战斗呢!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主要讲述了参军不到两年的新战士黄承谋同志在一次战役中用一挺轻机枪杀敌无数的英雄事迹,甚为感人故事。 B . “爹”在临终前的遗言“没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留给你们的是……没杀净的白鬼子……”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愧疚之情。 C . “妈”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爹”不在了,“哥”也可能已经牺牲的情况下,还是毅然把黄承谋送上了朝鲜战场。 D . 对村东头根老爹的刻画着墨不多,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根老爹是游击队在村子里的秘密联络员,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后代》为题,意指革命事业后继有人,集中体现了“老子牺牲儿顶上,哥哥死了弟上前”的革命主题。 B . 作者在文中善于使用陌生化语言,如“打‘滴溜’”“戳‘尿窝窝’”“准头”等方言,是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 C . 小说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开篇对黄承谋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描写,是为了衬托“爹”更加高大的革命形象。 D . 小说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述革命故事,从而突现出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回味,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
    3. (3) 王愿坚的革命历史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结合本篇小说简要分析。
    4. (4) 根据黄承谋同志讲述的“家里的事”,概括回答他“作战如此英勇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一下·万源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诏议安边之策。

    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准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

    秘书监魏征曰:“匈奴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匈奴人面兽心,非我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  

    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南。”

    魏征曰:“晋代有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数年之后遂倾瀍洛。前代覆车,殷鉴不远。陛下必用彦博言,所谓养兽自遗患也。

    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 , 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

    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

    (摘编自《贞观政要》)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必须断句的三处是(   )

      前代A覆车B殷鉴C不远D陛下E必用F彦博G言H所谓I养兽J自遗K患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族”,文中意为“部族,民族”,与《庖丁解牛》中“族庖月更刀”的“族”意思相同,与《阿房宫赋》中“族秦者秦也”的“族”意思不同。 B . “居”,此处意为“处在”,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居则曰:不吾知也”里的“居”的意思不同,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域中之大”中的“居”意思相同。 C . “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中原地区;“四夷”,则是中国以外各族的统称,亦泛指外族。《齐桓晋文之事》中“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也是此意。 D . “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河北”是指黄河中下游以北;“河南”则常指黄河以南。《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也是此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征认为匈奴与中原世代为敌,即使不能诛灭,也应当把他们发配到河北地区,不能让他们在中原内地居住。 B . 隋文帝帮助突厥突利恢复其国,但后来可汗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温彦博以此来反驳魏征“居其旧土”观点。 C . 温彦博认为凡是归顺臣服的突厥人都要收居内地,用礼仪法令教化他们,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 D . 杜楚客和魏征是同一战线,都认为现在让少数民族的部落散居在河南,靠近中原政府,长此以往,必有祸患。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②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

    5. (5) 温彦博认为把突厥归降者安置在河南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 4. (2023高一下·万源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寓驿舍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释】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尾首呼应,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气氛始终幽暗凄冷。 B . 诗歌颔联运用典故,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 . 诗人在驿馆数竹量松,抚今追昔,感慨良多,看似悠闲的动作中实含有无穷凄惶。 D . 诗歌收篇运用“i韵”的叠词,意蕴凄凉,《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开篇叠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王弼(三国·魏)说:“象生于意,意以象尽,可寻象以观意。”本诗无一字明说“情”,其意象却又处处含有深沉强烈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一下·万源期中)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对于公西华所述志向,孔子评价道:“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2. (2) 《谏太宗十思疏》中,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3. (3) 《登岳阳楼》中“”两句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一下·万源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它常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为了打出喜剧地方特色,铁岭人发扬   ①    的精神,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大胆改革为辽宁喜剧小品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汇聚了大量的人才。如舞蹈演员出身的乔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由他导演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独创个性,令人   ②    著名编导李春明戏曲演员出身,百年老戏《瞎子观灯》为基础创作了拉场戏《大观灯》,连演几百场,创造了当时全国剧场演出的最高纪录。从此,铁岭民间艺术团形成了编剧、作曲、导演、演员一条龙的格局,可谓阵容强大,   ③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使内容恰当,逻辑合理。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3高一下·万源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植树娘子军纪念馆”徜徉,我心疼于陶凤娇们二十多年肩挑手提超乎常人的辛苦。每年七月到九月,是她们最为忙碌的时候。她们必须在早上四五点钟开始起床,戴上斗笠,蒙着面纱,挑着四十棵每棵三斤多重营养袋的树苗共一百三十斤左右的担子,再带上十多斤的淡水和白天的口粮走向沙地。

    她们的仇敌是沙子。她们要制服这个敌人。可是敌人哪有那么容易束手就擒的?趁着她们不停地在沙地上行走,沙子就会与她们的汗水混在一起,进入衣服内,攻击皮肤。要不了多久,她们的身体就会因沙子的摩擦破皮,继而引起红肿、发炎……为了对付沙子,她们经常在无人的地方集体赤身裸体,直到快回到近人烟处才再把衣服穿上。

    我无端地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言辞: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这样的言辞,带有明显的启蒙气质革命意味,似乎并不适合她们。可是,没有什么言辞,比这两句话更适合她们的了。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了突出了陶凤娇们种树的艰辛,在用词上颇为讲究,请简要分析。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 (3) 文章最后说鲁迅先生的言辞“似乎并不适合她们”,又说“没有什么言辞,比这两句话更适合她们的了”,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一下·万源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刚出场时是个穷书生,他饱读诗书,心怀大志,可在登科及第步入官场后就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底线,不仅有“贪酷之弊”,还“恃才侮上”,书中曾预言他“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脂砚斋曾十几次怒批他为“奸雄”。

    材料二:

    近年来,有太多的顶流明星因为守不住底线,一夜之间,光环消失,跌落神坛。偷税漏税的郑爽、薇娅,吸毒的柯震东、房祖名,还有吴亦凡、王力宏之流等,他们有的被行业抵制,有的受到法律的制裁,有的遭受全民谴责。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

    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警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