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延边州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27 浏览次数:33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期末) 西周时期,统治者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而呼之为“天”,周王则为受天之命而王天下的“天子”。同时,统治者也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民”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天子既要“敬天”,又要“保民”,才能维护“天命”。这种思想(   )
    A . 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 B . 催生了朴素唯物主义萌芽 C . 表明统治者放松约束民众 D . 成为维系宗法分封的纽带
  • 2. (2023·吉林二模) 南北朝时期,北方人保持家族成员间的密切联系并共享财产,登记户籍时经常会十几户人家都注册在同一个家族之下,而南方的家族则倾向于分财产,所以宅子也都会各自分出来。这反映南方(    )
    A . 政局相对稳定 B . 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C . 门阀士族兴盛 D . 均田制的广泛推行
  • 3. (2023·吉林二模) 北宋时期,不少官员秉持着“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的思想,以至于出现了“(君主)亲贤礼下,大臣有赐坐之仪、造膝之请。谏官有人阁议事,对仗读弹文之典”的“君臣共治”的局面。这反映出北宋(   )
    A . 官僚政治开始走向成熟 B . 士大夫政治具有较大影响力 C . 门阀等级观念相对淡薄 D . 崇文抑武政策导致君权式微
  • 4. (2024高三上·萝北月考) 明朝隆庆年间确定了白银的合法经济地位。在经济交易中涉及的交易数额比较大的就用白银计值,小面额的交易则是使用铜钱。据统计,明朝铜币发行量为宋代的1/60左右。该现象说明明朝(   )
    A . 朝贡贸易发展迅速 B . 贵重金属产量提高 C . 深受世界贸易影响 D . 税制改革卓有成效
  • 5. (2023·吉林二模) 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尤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两种两人均认为(   )
    A . 政体呕须调整 B . 西方技艺为末 C . 纲常政教为本 D . 不能仅学技术
  • 6. (2023·吉林二模) 下表是“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变动(1887~1936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近代中国(   ) 


    国民收入

    就业人口

    年份

    1887

    1936

    1887

    1936

    农业(%)

    69.62

    64.50

    80.00

    75.52

    工业和服务业(%)

    30.38

    35.50

    20.00

    24.48

    A . 农业发展已急剧萎缩 B . 城市化的水平较高 C . 工业化进程发展缓慢 D .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 7. (2023·吉林二模)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中共文委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中小学普遍开设近代世界史与中国革命史课程,教材由马克思主义史学小组编写,涉及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和动力等内容;八路军也要求所有干部和战士学习历史。据此可知,当时(   )
    A . 马克思主义引导了国民教育 B . 抗日根据地教育体系完备 C . 历史教育成为文化工作重心 D . 中共重视文化领域的抗战
  • 8. (2023·邵阳模拟) 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下列三张不同年份发行的邮票,见证了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这些变革都(   )

    A . 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 .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党的路线 C . 促进了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D . 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 9. (2023·吉林二模) 《一千零一夜》以古波斯故事为蓝本,增加印度、希腊、埃及各种东方民间故事,其叙事结构和内容影响《十日谈》等近代欧洲著作。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
    A . 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 B . 推动了欧亚非文化的统一 C . 改变了西方文明的进程 D . 贯通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 10. (2023·吉林二模) 薄伽丘这样描述:“浩劫当前,这城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全都荡然无存了;因为神父和执法的官员,也不能例外,都死的死了,病的病了,……因此,简直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在这种情况下,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开始抬头。”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冲击(   )
    A . 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起源 B . 提供了欧洲历史转折的契机 C . 有利于民众获得人身自由 D . 摧毁了天主教思想垄断地位
  • 11. (2023·吉林二模) 1922 年 5 月 22 日《土地劳动使用法》颁布,到 1926 年,苏联土地和生产资料租佃关系发展到顶峰,这一年出租土地数量达 1090 万俄亩,贫农户占出租土地的农户的 82%,承租土地的则主要是富裕农户,其中 67%是中农户。由此可知农村租佃关系的发展(   )
    A . 彻底完成苏联农民阶级的分化 B . 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转变 C . 适应了苏联农业集体化的需要 D . 有利于加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 12. (2023·吉林二模)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积极推动实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许多国际条约应运而生,并且达成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这表明( )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 . 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 C . 国际新秩序初步形成 D . 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 13. (2024高二下·双清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各民族贸易的主要形式。宋代西北少数民族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无不嗜茶如命,已将茶叶由奢侈品普及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宋代一度曾用银两、绢帛来购买和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但“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最后不得不改为以“名山荼为易马用”。“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西北,利尝致数倍”。交易时,茶商须持有政府发放的凭证——荼引,并只能在指定的市场内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熙宁七年(1074年),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荼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 

    ——摘编自魏明孔、阎庆生《西北茶马互市论纲》

    材料二: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茶叶贸易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以来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 14. (2023·吉林二模) 【文件中的历史】

    材料  我们生活在文件的时代,它们是历史的指示牌。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些文件,我们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得以窥探由知识、文明、权力和社会一同织造的庞大文献记录。这些文件就像时间胶囊,带我们走进创作者的心灵,走进催生了这些文件的历史情境。

    ——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选取上述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文件,以“历史中的文件”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5. (2023·吉林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摘编自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减贫政策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政策阶段、扶贫攻坚政策阶段的努力,中国农村反贫困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的绝对贫困状况得到了很大缓解。 

    ——摘编自吕书奇《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及成效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成就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乡村振兴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