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户数 | 口数 | |||
东汉 | 157年 | 10677960 | 56486856 | ||
魏 | 263年 | 663423 | 1466423 | 4432881 | 7672881 |
蜀 | 263年 | 280000 | 940000 | ||
吴 | 280年 | 523000 | 230000.0 | ||
西晋 | 280年 | 2400000 | 16160000 |
朝代 |
内容 |
宋代 |
仁宗“时议者谓士大夫言,七十当致仕,其不知止者,请令有司按籍举行之”,并要监察部门勘察官吏实际年龄,对已超龄者采取强制退休。 |
明代 |
“文武官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对“老疾不能任事者以及软弱无能的官吏,则随时勒令致仕”。 |
清代 |
“乾隆二十二年,定部、院属官五十五岁以上,堂官详加甄别”,在年龄规定上有下降趋势。 |
公元前119年 |
儿子使用希腊和埃及双名,其父仅用埃及名字:马隆,又名奈克察弗提斯,派托西里斯之子 |
公元前118年 |
马隆提到本人和父亲名字的改变:狄奥尼修斯之子马隆,过去名叫派托西里斯之子奈克察弗提斯 |
公元前116牛 |
父子均用双名:马隆,派托西里斯即狄奥尼修斯之子,又名奈克察弗提斯 |
公元前115-前101年 |
父子均只用希腊名字:狄奥尼修斯之子马隆 |
年代 |
谷类作物总产量 |
每公顷收获 |
1940年 |
9550万吨 |
860公斤 |
1943年 |
2940万吨 |
420公斤 |
项目 |
内容 |
财政 |
对家庭、个人和企业实行减税 |
劳动力市场 |
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就业,包括按职位空缺匹配岗位、进行职业培训 |
养老 |
实行灵活、弹性的退休政策,延长工作年限 |
医疗 |
加强医疗机构绩效管理、鼓励私人医疗机构、拓宽市场竞争渠道 |
材料一: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直至晚清时期,“天下观”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把中原王朝看做“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疆域,更非一个种族疆域”。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崇尚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观念,所要实现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良好的商业航海气氛和城邦政治孕育了古希腊人朴素的世界主义观念,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
——摘编自侯毅、吴昊《论中国“天下观”与西方“世界主义”》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缅甸、印度等有关国家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1957年11月6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88年,邓小平首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他特别强调,“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向全世界提出了这样一个时代之问,并明确给出了中国的方案,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创造性发展。
——摘编自黄惠康《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1911年10月14日,《中国的危机》载:“中国的紧张局势并未减弱……英帝国一直秉承的原则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利摆脱来自上层的奴役,这属于他们的内部事务,其他各国没有理由进行无理的干涉。”
1911年11月29日,《攻陷武昌进一步和平的希望》载:“袁正在引导他人接受这样的观点,除了推翻朝廷,关于立宪政府的一切事宜已经得到认可,再进行争斗已没有意义。”
1912年2月15日,《南京共和党人》载:“孙中山的怂恿的行动引起了人们的疑虑。人们认为,这表明中国与外国列强的关系出现误解,当孙准备移都南京时并未征得外国的同意。”
——摘编自英国主流报刊《泰晤士报》
材料二 1911年10月21日,《最后之胜负如何》载:“今以革命党与政府,较二者所遇之天时,果孰顺乎?所据之地利,果孰优乎?所得之人和,果孰多乎?”
1911年12月20日,《记孙文之最近运动及其人之价值》载:“故欧人前此惟知一中国有李鸿章,李死惟知有袁世凯,今者有孙逸仙,而袁世凯次之。”
1911年12月27日,《和呼,战呼》载:“愿我将士勿少希望于和议之可成,急整军旅矣,一日停战期满,即率大军北进以慰国民之热望。”
——摘编自同盟会中部总会机关报《民立报》
材料:外国人眼中的抗日战争
●比较德国、意大利、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的帝国统治,包括日本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及其他暴行和1939年希特勒—斯大林的协议。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历史与社会科学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世界经济危机与社会问题的产生、昭和初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我国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与中国等亚洲各国的关系、欧美各国的活动、战时国民生活等内容,让学生理解从军部的崛起开始到战争结束的整个过程,以及大战给全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日本《初中社会科•历史分野学习指导要领》
●“绥靖政策”一目中,提到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建立,日中战争和苏日冲突;在“名人录”中,有孙逸仙、蒋介石、毛泽东的名字;在“大事记”中,有1931年,日本侵占满洲里、1937-1945年,日中战争。
——俄罗斯《新的世界历史综合教学方案》
●理解各民族为对抗包括日本在内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殖民统治而开展的运动,同时又寻求国际团结合作。学习主题包括满洲事变,中日战争,南京大屠杀,轴心国,太平洋战争,第二次国共合作。
——韩国《高中“东亚史”课程》——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汉林《国外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抗日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外国人眼中的抗日战争”这一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一:隋唐统治集团来自于汉化了的鲜卑人,游牧在北方大草原的鲜卑人,在风格和审美上与中原的汉人有很多不同,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女性以健壮为美,因为与游牧民族的生活相适应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于是,对来自于鲜卑人的唐代统治者,在审美上自然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此外,佛教在唐代也得到了极大推崇和发展,佛教中的菩萨造像,都是丰肥而富态的,这也对唐代妇女的审美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唐代饮食上的胡化也比较明显,史书中记载了唐肃宗做太子时用膳的情形,提到唐肃宗用刀割羊肉,这明显是胡人的作风。相对于中原汉人的面食文化,胡人主要是吃肉、喝羊奶,这都是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这种饮食结构上的变化,也是唐代女性“以胖为美”的一个物质基础;此外,“胖不胖”或还真与心态有关,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百姓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动荡后,普遍安居乐业,民众心态乐观开放。
材料二:为什么物质丰裕程度较之唐代更高的宋代人,没有“以胖为美”的观念呢?从宋代流传下来的名仕书画中可以看出,清瘦是主流。究其原因,宋朝时刻处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风险下,百姓忧虑,充满了危机意识。
——均摘编自金寅斌《唐朝人为何以胖为美》
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