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 |
1920年 |
|||
1 |
机器 |
111 |
机器 |
575.6 |
2 |
钢铁 |
105.3 |
钢铁 |
492.8 |
3 |
棉纺织 |
97.2 |
成材 |
393.4 |
4 |
成材 |
87.1 |
棉纺织 |
363.7 |
5 |
靴子和鞋子 |
82 |
造船(钢) |
348.8 |
6 |
服装 |
78.2 |
汽车 |
347.3 |
材料一 战国时期,墨子提出“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他认为每个人在天面前都是平等的,都应享受天赋予人的各种物质生活,欲富贵而恶贫贱是人性之自然。墨子提出“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美好则使之。”他抨击因血缘、门弟不同而造成的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主张君臣与平民平等。
——摘编自杨俊光《墨子新论》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人们大力宣扬墨学,此时墨学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儒学,成为当时思想界一大潮流。历史学家王桐龄曾如此形容:“就目下形势而论,墨子学说之传播力,乃正如日出东方,光焰万丈,有普照全世界之观矣。”很多中国共产党人推崇墨子,例如陈独秀提出:“设若中国自秦汉以来,或墨教不废,或百家并立而竞进,则晚周即当欧洲之希腊,吾国历史必与已成者不同。”
——摘编自郑林华《<墨子>与中国共产党人》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便开始了对非洲的援助,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在就职演讲中提出了政治意味极浓的“第四点计划”,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走上发展之路。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逐步加大对非洲的援助,且以非洲急需的经济援助为主。美国对非洲的援助通常不是无偿援助,而是伴随着一定的政治目的,要求非洲各受援国进行美国所认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模式,诱使非洲各受援国成为亲美势力。
——摘编自周弘《对外援助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国际威望明显提高,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事业。尤其在1956—1966年这十年间,中国与非洲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尤为显著,先后同13个国家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在此期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表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我国向埃及、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提供经援,派出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其中最著名的是坦赞铁路和索马里边境公路。
——摘编自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
材料一 有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详尽地叙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下表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原因 | 基本观点 |
两大阵营内部紧张的关系 | 协约国和同盟国内部各怀鬼胎,关系微妙复杂。国际关系普遍脆弱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
德国的战争罪责 | 德国为追求自己的实力强迫扩张 |
战争机器的发展 | 各国相继扩军;成立总参谋部 |
民族主义 | 民族主义思想助长了军国主义情绪;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交织在一起,使得战争愈益可能 |
巴尔干战争 | 巴尔干战争导致东欧国家之间仇恨更加强烈 |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914年以前,广泛传播的西方乐观主义带有一种国际性质。帝国主义者认为西方领导者给“劣等民族”带来了新的启蒙。19世纪晚期,已初步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国际组织,这为正在发生的国际危机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出路。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思《全球文明史》
材料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终于获得了胜利。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
1920年5月1日,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五一运动史”的纪念文章,他写道“只要他们认今年的‘五一’纪念日作一个觉醒的日期。”
1933年5月1日,中央苏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开展了阅兵与文艺演出活动。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为纪念“五一”,发表了“五一口号”,共23条。比如第四条 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从1951年开始,整个20世纪50年代的“五一”节都贯穿群众游行活动。1957年5月1日,五十万人游行主题是“庆祝五一,迎接整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和勤俭建国方针。”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五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
2013年4月28日,“五一口号”提出65周年前夕,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多党合作事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希望各民主党派全面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请你根据上述关于五一纪念史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五一劳动节的精神内涵的演变”为主题,选择某一年份或就五一节纪念史整体内涵展开述评。(要求:自拟题目,态度鲜明,行文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