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三校联盟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2023八下·莱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锦绣山河、锦绣前程……“锦绣”何以成美的代言?作为丝绸中的精品,锦绣霓裳当然都能诠释华彩之美。而视觉背后,还有些更为深刻的密码:桑蚕化丝织锦绣的演变印证了中华先民的勤劳智慧;丝线装扮的万象世间承载着匠人们推陈出新的创造力。

    探讨中华美学,更兼谈背后的精神符码,这是央视《衣尚中国》正在做的事。作为首档聚焦服饰之“美”的文化类节目,《衣尚中国》艺术化地解读中华服饰的三生三世,并由表及里,借服饰勾勒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年轻的观众们在“锦绣之美”中领略到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跟随“良缘之美”读懂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古老誓言,又透过“骁勇之美"感受着“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家国情怀。

    1. (1) 上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hang)          释(quán) B . (zǎi)            勾(lè) C . (chén)            互学互(jiàn) D . 言(shì)            勇(xiāo)
    2.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演变 B . 领略 C . 推陈出新 D . 与子携老
二、选择题
  • 2. (2023八下·莱芜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立身于风云变幻的世界上,我们要学会遇事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B . 千佛山已成为济南市“人气最旺的祈福场所”,人们在除夕夜从四面八方接踵而至地到来,辞旧迎新,祈盼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C . 作为济南八景之首的“锦屏春晓”就在风景最佳的“独秀峰”处,这里群山环抱,危峰兀立,真可谓巧夺天工 D . 近年来,抄袭事件层出不穷,学术丑闻络绎不绝 , 让公众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有了清醒的认识。
  • 3. (2023八下·莱芜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B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山区的孩子们用动听的歌声打动了世界。 C . 绕城公路建设中的张家界市,全长29.27公里,连接城区南面和西面,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D . 中国乒乓球队能够在第32届奥运会中如愿包揽男女单打冠亚军和男女团体冠军,关键在于每个运动员是否都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 4. 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变过程中,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①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

    ②至少有数千年的历史

    ③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④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①④③② D . ③④①②
三、课内阅读
  • 5. (2023八下·莱芜月考) 阅读文章,回答各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溪行                   缘:沿着,顺着 B . 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 . 便向路                扶:沿着,顺着 D . 处处之                志:做记号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渔人甚异            久 , 目似瞑 B . 不知有汉            去后 C . 不足外人道也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D . 后遂无问津        有闻而传之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 B . 本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主要写了逢桃花源、访桃花源、离桃花源、寻桃花源四件事。 C . 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的人“皆叹惋”的原因是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D . 文中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四、课外阅读
  • 6. (2023八下·莱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看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 , 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借指雏鸟。③独:在文中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全身之阶:全身,保全身体;阶,同“借”,凭借。⑤戆(zhuàng):愚。

    1.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画一处)

      善 惊 以 远 害 利 食 而 忘 患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3. (3) 请结合原文内容,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五、诗歌鉴赏
  • 7. (2023八下·莱芜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太原早秋

    [唐]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农历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②故国:家乡。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众芳歇”和“大火流”含蓄地交代了诗歌所描绘的季节。 B . 颔联“早”“秋”二字巧妙点题,从视、听角度写出太原早秋的特点。 C . 颈联两句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融合,诗歌由前两联的写景转入抒情。 D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结构严整,格调高远,可谓“健举之至,行气如虹”。
    2. (2) 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句。
    3. (3) 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B .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已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端午就是其中的一个节气。 C .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竹简为汗青。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
六、情景默写
  • 8. (2023八下·莱芜月考)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1) 微君之故,?(《式微》)
    2. (2) 悠悠我心。(《子衿》)
    3. (3) 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4) 城阙辅三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5) 蒹葭萋萋,。(《蒹葭》)
    6. (6)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洞庭湖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7. (7)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转悲戚之感,认为真挚的友谊能够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苦闷的句子是:
七、名著阅读
  • 9. (2024八下·民勤期末)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1. (1) 以上内容出自苏联作家 的长篇小说《》,“老弟”指的是
    2. (2) 请结合小说中主人公面对“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巨大痛苦时的表现,说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怎样的。
八、现代文阅读
  • 10. (2023八下·莱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的,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其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宫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地“签名”,只能偷偷地把名字写在树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样一来,对画家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根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呢?《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文有删改)

    1. (1)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题目交代了说明对象是题跋,体现出题跋的历史悠久,绵延不绝,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 . 文章第②③④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题跋的萌芽期,发展期,兴盛期。 C . 文章从定义、发展历史、艺术价值、重要作用等四个方面来说明题跋的。 D . 如果一幅画作没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一定是宋代之前的作品。
    2. (2) 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3. (3)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 11. (2023八下·莱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我出彩了吗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⑪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萦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yīn)氲(yūn),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⑫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⑬我心里一 , 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摘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 (1) 根据文意,在表格的横线处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小说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李东不爱学习

      忧心

      感动

      惭愧

      李东给“我”倒水润喉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 , 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句。

      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⑬段加点词语。

      我心里一 , 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

    3. (3) 谈谈你对第⑪段中画线句“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萦绕,慢慢向上、向上”的理解。
    4. (4) 本文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进行赏析。
九、作文
  • 12. (2023八下·莱芜月考) 按要求作文。

    请以“最美的行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谢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