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5...

更新时间:2023-06-30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20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yīn)      育(fǔ) B . 恶(zēng)     愧(zhá) C . 徨(páng)     猎(shè) D . 起(dí)       澎(bài)
  • 2. (2018七下·盐城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揩汗      渲闹      伫立      目不窥园 B . 懊诲      硕果      嫉妒      来势汹汹 C . 斑斓      崎岖      屏嶂      九曲连环 D . 澎湃      深邃      彷徨      妇孺皆知
  • 3. (2023七下·嘉祥月考)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 .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 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 , 却也习以为常。 D . 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 . 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C .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D .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不闻。 B .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问我:“这人怎么了”? C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D .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B .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C . 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D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
  • 7. 根据提示填空。
    1. (1) 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2) 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3. (3) 从今若许闲乘月,
    4. (4) ,化作春泥更护花。
    5. (5) 《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了,然而忽然又有了转机的诗句是:
    6. (6) 《木兰诗》中的“”反映了木兰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二、综合性学习(共10分)
  • 8. 学习与探究

    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七年级(4)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活动中,有位同学写了下面的对联,请你修改上联,使其对仗工整。

      上联: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老百姓多灾多难,凄冷的黑夜何时才有尽头。

      下联: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2. (2) 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小语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小文同学接着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
  • 9. 名著阅读

    阿龙纳斯先生,共有一万二千本。这是我跟陆地上的唯一联系。但从我的诺第留斯号第一次潜入水底的那一天起,对我来说,人世就完结了。这一天,我买了我最后一批书,最后一批小册子,最后几份日报……

    1. (1) 上面这段话出自名著《海底两万里》中的哪个人物?请对此人物做简要评价。
    2. (2) 给祥子写一个小传。根据小说内容,用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勾勒出祥子的一生。
三、阅读(共32分)
  •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小题。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 “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千寻”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 C . “鸡鸣见日升”是正面描写,意思是鸡一鸣就能看见太阳,极言塔的高峻。 D . 诗歌后两句用典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天抱负。
    2. (2) “不畏浮云逃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常被后人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这句诗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 , 故称瑞耳。体兼彩 , 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②瑞:吉,善。③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乎众矣         ④即绘者以意取似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3. (3) 【甲】文中的莲和【乙】文中的兰,同是花中的君子,它们的香味和气质品格都具有相同之处,莲的香味是:;兰的香味是:氤氲无所。莲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气质品格是:;同样,写出兰气质品格的句子是:。(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空)
    4. (4) 【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北斗导航系统

    ①GPS已经很好用了,中国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北斗导航呢?因为GPS不属于中国。我们日常使用的GPS导航所用的卫星信号,主要来自于美国空军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投入建设的GPS,它一直占领着全球定位的民用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受惠于GPS定位系统,但同样也能够一直感受到这套系统的潜在风险。如果战争中GPS服务遭到了人为的暂停或干扰,那么依赖于GPS的所有武器装备都将无法使用,后果不堪设想。

    ②你可能会问北斗稳吗?相当稳。现在天上正飞着几十颗卫星,你能在全球任何时间和地点搜到6颗以上的北斗卫星,而在我们生活的亚太地区最少能够搜到12颗北斗卫星。在吸取了GPS,伽利略和俄罗斯的格纳斯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北斗的设计之初就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思路,三种轨道,三种频段,保证了信号质量和抗干扰能力,定位也更精准。

    ③在四川广汉搭载北斗终端的无人驾驶插秧机在水田里面自动转换插秧,它能够自动规划最优的路线自动完成插秧作业。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以前1个人7天才能完成的插秧劳作。在甘肃的田间安装了北斗终端的农机,用于马铃薯和玉米的插种工作,在北斗信号的加持下,农机作业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2厘米,效率提高了20%-25%。北斗正在疯狂输出市场价值,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了2284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④北斗还能干什么?它还能用来救人性命。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灾区曾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 , 正是北斗导航系统在救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架起了抗震救灾指挥部与灾区一线指挥机构的沟通桥梁。

    ⑤在目前整个卫星定位市场上,虽然GPS仍是主流,但是北斗具备非常强的竞争优势。北斗的产品已经输出到了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北斗高精度及北斗辅助快速定位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5亿。中国的北斗,正在成为全球的北斗。

    1. (1) 第②段画线句说明了北斗导航系统具有(1);(2);(3)的优点。
    2. (2) 阅读文章③④两段,概括北斗导航系统的作用。

    3. (3) 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一切”不能删去的理由是
    4. (4) 有人认为下列材料放在文中第④段最合适,你认为呢?理由是什么?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北斗系统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的无人机可以根据需求快速精准投送应急物资。在湖北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无人机,被广泛的用于区域内的消毒防疫,一架无人机单次喷洒面积可以达到5000平方米,并能覆盖防疫车无法抵达的死角。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沉默的竹笛

    ①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蹬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②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支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③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④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⑤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⑥后来,那支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 (1) 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渴望— —失望——平静

    2. (2) 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愁闷忧伤听竹笛;    ②;    ③回家途中吹竹笛;

          ⑤班会课上演吹笛。

    3. (3) 第(1)段划线句运用了描写,作用是
    4. (4) 第(3)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作用是
    5. (5) 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支竹笛却“沉默”了。原因是什么?
四、作文(40分)
  • 14.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光未然遇见黄河,红军战士遇见老山界,鲁迅遇见《山海经》,从此他们命运的情境就不再一样;遇见慧眼识珠的老师,臧克家成就了自己的诗坛;遇见远见卓识的上级,吕蒙非复“吴下阿蒙”;遇见身世寒微的阿长,鲁迅获得了半世温暖;遇见身怀绝技的卖油翁,陈尧咨收敛了傲气……如此,你定会感叹:生命中遇见某些人某些物,是多么幸运!

    请以“遇见你,是我的幸运”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⑶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⑷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