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咏·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即使你是一个小人物。也许你或是一粒沙尘,但一样可以折射整个世界;也许你或是一涧小泉,但一样可以奏出天籁。如果把世界看作一个舞台,能站在舞台中央、妇□(rú)皆知的人毕竟不多,更多的是处在舞台边缘、鲜_____ (A. xiānB. xiǎn) 为人知的小角色,但只要我们在自己的位置发挥好自己的职责,不卑不亢_____ (A. kēng B. kàng),依然能够整个舞台。生活不会因为平凡而失色,小人物的生命一样可以结出丰□(ráo)的果实。
①妇□(rú)皆知
②丰□(ráo)
①鲜 (A. xiānB. xiǎn) 为人知
②不卑不亢 (A. kēng B. kàng)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已有之。有的人,马蹄未远泪沾襟,那是岑参《逢入京使》时“① ,② ”的凝噎;有的人,闻折柳而伤别,那是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③ ,④ ”的思念;也有人,面对高官厚禄不为所动,那是《木兰诗》中“⑤ ,⑥ ”的归心似箭;还有人,丘山林月皆桑梓,那是王维《竹里馆》中“⑦ ,⑧ ”的天人相知。
A是,性格
B是,性格
中国人民的心(作者:杨朔)
①已经是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初,头一阵子落过场大雪,冬天早来了。谁知近来一变天,飘飘洒洒又下起细雨来,冰雪化了,到处化得泥汤浆水的,走路都插不下脚去。原先封得严严实实的大江小河,又化了冻,边边岸岸的冰上浮着层水,只有背阴的地方冰还比较结实,时常可以看见朝鲜小孩蹲在小爬犁上,双手撑着两根小棍,飞似的滑来滑去。
②这一天,雨不下了,怪阴冷的。晚间我坐在灯下读书,这时我接到个电话。我不清楚是谁给我的电话,他说:“你知道么?今天傍晚在安州车站牺牲了个战士。”
③我去看那位烈士时,他已经装殓好,平平静静躺在那儿。他的神情很从容,像是睡觉。我定睛望着他的脸,我不认识他,但我又十分熟悉他。他的面貌一点不惊人。谁要以为这样的人身上准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东西,那就错了。
④他只是个顶简单的中国人,几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他的一生。他叫史元厚,山东长清人。他像所有贫苦的农民一样,一生下过的就是苦日子;也像所有机灵的孩子一样,有时会想出很可笑的法子,对地主报个小仇。譬如说,把地主的南瓜挖个洞,往里拉粪;还有一回,把些毛毛虫的毛撒到地主被窝里,害得地主黑夜睡觉,浑身刺得又痒又痛。到后来,他长大了,就参加了部队。
⑤史元厚家里有老父老母。这对老人像所有父母一样,总怕儿子冷了不知添衣服,饿了不知道吃。千里迢迢,也要托人捎去做娘的连宿打夜带着灯做的老山鞋,还要在信上千叮咛万叮咛,就怕儿子晚上睡觉不盖被,受了凉。
⑥一九五三年二月,史元厚跟着队伍到了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队伍一到,立时打坑道,挖工事,进行反登陆作战的准备。史元厚挖战壕磨得手起了血泡,扛木头把肩膀都压破了皮,照样像匹小骡驹子,又踢脚,又撒欢。春天的夜晚,还是森凉森凉的。史元厚站在山头的哨位上,守望着朝鲜的国土。一听见半空中飞机响,枪就握得更紧。山风一吹,飘起股青草的香气,他忽然会想起了家。这种带点泥土气息的草味,他从小便闻惯了。一时间,仿佛他警卫着的不是朝鲜,却是他的本乡本土。他想象得出家里人正在做什么。父亲-时出现在他的脑子里。老人家披着棉袄,擎着根麻秸火,咳嗽着,正在给牛拌夜草。他娘却坐在热炕头上,呜呜摇着纺车。
⑦转眼到了冬天,朝鲜前线又飘了雪花。有一个蒙古族文工团来看望慰问史元厚那个部队,都住在宿营车上,就停在安州车站附近。史元厚和几个战士被派去担任警戒。
⑧车站背后是一带土山,叫龙潭岭。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龙潭池,夏天常有人在里边洗澡,一跳下去不露头,足有一丈多深。眼下冻了冰,像镜子一样亮,变成孩子们最留恋的滑冰好地方了。
⑨黄昏时候,慰问团的同志将要到别处去了。警卫战士都打好背包,下了宿营车,打算回本连去,背后忽然有人追上来喊:“你们一位同志掉到水里去了!”
⑩大家急着往回跑,只见那龙潭池塌了一大块冰,岸上丢着史元厚的枪,史元厚的衣服,人却不见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坐在水边上,浑身上下滴着冰水,哭都哭不出声。
⑪原来这个小孩刚才蹲在爬犁_上滑冰,说声不好,一下子陷下去。他的两手扒在冰上,水浸到脖颈子,眼看就要沉底了,哭着喊起来。
⑫一个志愿军飞跑上来。他扔下枪,脱了衣服,几步滑到小孩跟前,伸手去拉那小孩,忽隆一声,冰又塌了,两个人都落到水里去。只见史元厚在水里钻了钻,露出头来,双手托着那个小孩,一转眼又沉下去。他又钻上来,又沉下去。第三次钻上来时,他用尽力气一推,把小孩推到冰上,他自己却沉了底,再也浮不上来了。
⑬朝鲜人民用最隆重的葬礼,把烈士的遗体葬到龙潭岭上。岭下临着龙潭池,史元厚就是在这儿把他的生命最后献给了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又把龙潭岭改叫做“史元厚岭”,龙潭池叫“史元厚池”。千秋万代,望见这片山,这片水,朝鲜的子孙就会想起这个人来。史元厚是个战士,临下葬,朝天放了几排枪,这是一个战士应得的尊荣。史元厚被埋葬了,但我知道,他那颗伟大的心却依旧跳动着,跳动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坎里。好同志,我写的不只是你,我写的正是中国人民的心。
(选自《三千里江山》有删减)
看望烈士,初识史元厚;→;→;→→厚葬烈士,取名缅怀。
小江:我觉得文章中最感人的部分是第12、13自然段,我们在朗读上要如何设计才能让同学感同身受呢?
小山:我觉得“飞跑”“扔下”“脱了”“滑到”这些动词在朗读时需要读重音,而且语速要急促,仿佛让我们看到英雄史元厚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画面。
小江:我觉得第13段划线句中词语要读重音,因为。
小山:对于第12段最后一句“他自己却沉了底,再也浮不,上来了”,语调或语气上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为什么这么处理?
小江:我认为
材料一作家杨朔自1939 年参加八路军,转战于河北、山西抗日根据地,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创作了反映工人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红石山》;1950年赴朝鲜前线,写下了反映抗美援朝生活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材料二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捍卫和平,中国军人别无选择,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影片中,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浙江湖州、摄人心魄巍峨庄严的万里长城,与美军飞机滥炸下的边陲城市安东形成强烈反差。绝不能让战火烧到祖国大地,不能让敌人夺走我们的土地,不能让敌人剥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影片借梅生的话说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人民日报——历史上真正的长津湖战役》
青少年情绪管理
材料一:
情绪管理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以下是两个有关情绪失控的典型案例:
七年级学生小军(化名)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不愉快,上课时同学向老师说了这事,小军急眼了,对老师大声喊,然后摔门而出,导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八年级学生小霞(化名)特别爱玩手机,妈妈暂时把手机没收了,结果她去妈妈房间砸碎了花瓶、杯子,还把门一脚踢坏……
针对青少年不擅长管理情绪的情况,中学教师卓秀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青少年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冷静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学会和同伴交流沟通。教育硕士李莉也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情境的变化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能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被人所接受的情绪反应,那么,这样的表现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材料二:
谢瑞琦针对某地区456名13~20 岁青少年的常见情绪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当前青少年情绪类型总体呈正常分布,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焦虑、无聊、烦躁等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女生的积极情绪类型明显多于男生。在积极情绪类型中,平和、喜悦的比率,女生分别占61.85%和52.63%,而男生则为56.56%和38.18%。此外,男生的焦虑、愤怒、空虚、无聊等奔放的负面情绪要多于女生;而女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如悲伤、冷漠、孤独等要多于男生。
以下为青少年负面情绪产生原因的调查统计,原调查问卷为多项选择题。
材料三:
万文昌:学校要正视心理键康教育,尤其是学生情绪管理教育,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作为重要课程内容。
社会工作硕士许青云: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可以提升其情绪智力和情绪表达能力;反之,父母的冷漠和沉默会抑制其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发展。父母感情融洽的家庭,青少年更能够积极调控情绪。父母过分干预或者是任意放纵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材料四:
个人情绪调整常用方法举例: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资治通鉴》)
[乙]题鹤林寺僧舍([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丙]
读书,最乐之事,而懒人常以为苦;清闲,最乐之事,而有人病其寂寞。就乐去苦,避寂寞而享安闲,莫若与高士盘桓①,文人讲论。何也?“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既受一夕之乐,又省十年之苦,便宜不亦多乎?“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既得半日之闲又免多时之寂快乐可胜道乎?
善养生者,不可不交有道之士;而有道之士,多有不善谈者。有道而善谈者,人生希觏②,是当时就口招,以备开聋启聩③之用者也。
[李渔 《闲情偶寄》(节选) ]
[注释]①盘桓:交往。②希觏:(gòu)。 ③开聋启聩:使耳聋的人听到声音,比喻使人受到启迪或醒悟。
文言词语 | 释义方法 | 解释 |
但当涉猎 | 积累法:理解并识记课文中的文言词。 |
|
见往事耳 |
| |
就乐去苦 | 语境推断法:联系上下文。 |
|
有人病其寂寞 | 查阅字典法:①名词,疾病,弊病;②动词,生病;③担心,忧虑 | (填序号) |
既得半日之闲又免多时之寂快乐可胜道乎?
理解:“邪”表示反问语气,面对吕蒙不愿读书的推托,孙权在恳切的言辞中略带不满和责备之情。
B . 卿言多务,孰若孤?理解:反问语气,拿自己与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否定吕蒙没时间读书的借口,隐含着批评的情感。
C . 莫若与高士盘桓,文人讲论,何也?理解:“何也”表反问,与其逃避寂寞享受安闲,还不如与高士文人们交往谈论,暗含对躲避寂寞那些人的鄙视。
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