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

更新时间:2023-07-20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二下·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尽管“图”与“书”如今已经合为一个词,但是对于“图”的研究却始终不如对“书”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思想史研究者或者囿于“言为心声”的习惯,觉得只有文字文献才能真实而准确地表述思想,图像分析难免穿凿之嫌,或者觉得文字文献已经足够思想史研究者左右采撷,因而对于图像文献漠不关心。所以,至今用图像文献来研究思想史的尝试仍然很少,仿佛那些并不直接表达思想的资料,可以任凭它们处在思想史研究视野之外。

    有的领域,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图像。不过,除了文字文献匮乏而不得不依赖考古发掘和传世文物的早期历史研究之外,大部分图像还只是作为“插图”。从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历史参考图集》出版以来,虽图像用得已经不少,但其只是文字叙述的附庸,它在书中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作为文字文献的佐证。有的图像被过分还原为文字,研究者注意到它的叙述内容,却并不注意图像的形式意味,于是图像还原成了文献,如近年各国学者对《点石斋画报》的一些精彩研究,可是这里的内容如西风东渐等,只是作为社会史的资料被使用。

    巫鸿关于武梁祠汉画像石的研究相当深入,其中很多论述已经涉及了深层的观念世界。问题是,汉画像石始终被看作是艺术史的专门领域,因此这种论述没有引起人们对其他图像中的思想史内容的重视。同样,杜正胜对于《番社采风图》的研究也很精彩,特别指出了“风俗画容易抄袭,终于成了‘格套’,然而真实的格套也可以作为生活万象的缩影,具有典范意义”,这种格套恰恰呈现的是“日用而不知”的传统观念,可惜的是人们没有进一步讨论所有图像中最容易落入“格套”而成为某种思想史“象征”的构图、变形、位置、设色等等。从图像学研究的角度看,构图、变形、位置、设色等等恰是图像与文字文献的差异所在,从思想史研究角度看,这些方面的图像学研究才是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地方。图像是历史中的人们创造的,它必然蕴涵着某种有意识的选择、设计和构想,而有意识的选择、设计与构想之中就积累了历史和传统,无论是它对主题的偏爱、对色彩的选择、对形象的想象、对图案的设计还是对比例的安排,特别是在描摹图像时的有意变形,更掺入了想象,而在那些看似无意或随意的想象背后,恰恰隐藏了历史、价值和观念,于是在这里就有思想史所需要研究的内容。

    宋人郑樵曾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如果真如古代人理解的那样,象中蕴理,理以象出,那么,我们不仅可以在文字文献中找到思想史,也许还可以在图像资料中找到思想史。在西方,图像学自19世纪从考古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研究宗教艺术中的图案、象征、符号的意义之后,渐渐进入关于民族、宗教、观念、意识形态的研究领域,然而,这一领域在中国学者的研究中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

    其实,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图像相当丰富,它也真的蕴涵着相当丰富的思想史内容,只是思想史视野中的图像研究,尚需要一些方法上的摸索。

    (节选自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有删改)

    材料二:

    巫鸿在《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一书中所采用的方法论表明的是,图像并非单个的图像本身,诸多图像之间相互联结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其背后显示出强大的文化逻辑与思想深度。巫鸿采用跨学科方法,以图像学方法为主,集合文化学、历史学、考古学、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等多重理论路径进行研究。其主要采用了图像志和图像学的方法,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社会图像,并力图通过对图像进行文献和形式的综合分析,进而考察汉代的社会结构和精神状况。在确定了石刻的来源之后,再进行图像志描述与图像学阐释。巫鸿极为强调图像背后的文化依据,以具体材料为支撑,将结论还原于当时的文化、社会以及历史背景中以保证结论的真实有效性。

    仔细审视巫鸿的方法论不难发现,其关于图像的鉴别与整理总是以系列单元的形式呈现,以凸显图像的宏观叙事力量,进而由图像重构历史。在“墙壁:人类的历史”这个章节的开篇处,巫鸿先给读者提供了两条重要的信息:一是武梁祠墙壁上的画像石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阅读方式从右向左、从上到下排列的。二是石刻上的三组图像也是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这就表明,观看方式和图像的叙事方法、排列方式并不是巧合,而是构图者或者说武梁个人有意安排的结果。这一连贯的动势其目的在于形象化地隐喻历史的连续进程。

    巫鸿还将武梁祠的图像叙事与司马迁的史观联系起来。他得出的结论是:“首先,武梁祠墙壁上的画像描绘了从人类产生一直到汉代的中国‘通史’。其次,就像《史记》一样,它通过精心挑选的个体人物来浓缩历史。再者,这些个体人物根据他们的政治关系、生平德行以及他们的志向而分为几个系列或类别。最后,作为一个儒家学者同时极为可能是这个祠堂的设计者,武梁的肖像出现在后部历史的结尾处。”

    然而与《史记》最本质的不同是媒介的不同,这部历史是武梁祠图画在一个立体三维的建筑结构中,而不是简单地被书写在简帛之上,在《史记》的非编年书写中事件通常被打乱,并被描写于不同的条目中,整个历史的叙述随之编排往返进行。而武梁祠的图绘历史融合着线性时间与立体层次两种叙事结构。巫鸿对图像的分析也正是从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整体结构出发,将它们放在一个序列中进行考察,这就是他所谓的“位置的意义”。在巫鸿看来,墙面的画像石刻不但是一种全景式的历史演变图解,同时也是个人政治意见的表达途径。

    然而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武梁祠的图像与汉代司马迁的史观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吗?巫鸿的依据在于“《史记》在公元2世纪已被普遍认做是史学写作的典范。”而《史记》的内容则与武梁祠的图像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例如《史记》中对三皇五帝,如神农、伏曦、尧帝、禹帝的记录都能和武梁祠的图像一一对应。巫鸿的第二种有力的论据是“《史记》和武梁祠堂画像的内在证据显示司马迁和武梁在学术传统和个人经历上的深层相似。最终的共同点有三:一是强调天人感应;二是相信历史的说教功能;三是笃信历史学家的独特作用。”因而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以及图像重构等环节,最终他将这种历史史观和中国汉代整个儒家学术传统与汉代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进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展开了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

    (周媛《图像学视域中的文学和艺术研究——以巫鸿的武梁祠研究为例》,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思想史研究者对于图像文献漠不关心的原因是文字文献表述的思想更为准确、真实,这是图像文献无法比拟的。 B . 图像文献在构图、变形、位置、设色等方面与文字文献的差异恰恰是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地方。 C . 巫鸿非常重视图像背后的文化依据,以求将结论还原于当时的文化、社会以及历史背景中,保证结论的真实有效性。 D . 为了将历史的连续进程形象化,观看方式和图像的叙事方法、排列方式应该是构图者或武梁个人的有意为之。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历史参考图集》的出版说明了当时插图在书中的存在只是为了作为文字文献的佐证。 B . 我们可以在文字文献中找到思想史,也可以在图像资料中找到思想史,因此思想史视野中图像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C . 虽然武梁祠的图像与《史记》最本质的不同是媒介的不同,但是武梁祠的图像与司马迁的史观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D . 司马迁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以及图像重构等环节最终将汉代儒家学术传统与汉代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
    3.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证中国学者对于思想史视野中的图像研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 B . 材料一第四段引用宋人郑樵的话是为了呼应首段“对于‘图’的研究却始终不如对‘书’的研究”的这一观点。 C . 材料二第二段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论证巫鸿的武梁祠图像研究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 D . 材料二第五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史记》的内容与武梁祠的图像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
    4. (4) 结合材料二概括巫鸿图像研究的学术特点。
    5. (5) 作为文学研究者,应当广泛接受各方意见。假定你有机会与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葛兆光先生进行有关“思想史研究中图像问题”的探讨,请你结合文本列出讨论提纲。
  • 2. (2023高二下·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审判(节选)

    徐纪周  朱俊懿

    高启强蒙了,看着陌生的黄瑶,“瑶瑶……”

    黄瑶喊道:“别叫我!你每次叫我的名字我都觉得恶心!我一直在等,等着你众叛亲离,等着你戴上手铐的这一天!我要给我爸报仇!”

    高启强苦笑着,任凭手上的血滴落在地上。高启强说道:“好吧,我认输。”

    审讯室内,黄瑶被戴上手铐,控制在了审讯椅上。负责审讯她的有安欣、孙旭、方宁。

    孙旭问:“黄瑶,几次通过举报平台向我们匿名提供强盛集团线索的都是你吗?”

    黄瑶点点头。

    “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黄瑶抬眼望着安欣:“我爸爸说过,这世上他只相信两个人,高启强和安欣,可他就是死在你们两个手上的。”

    安欣说道:“对不起,我当时想救他,没救下来。”

    “对,你是警察,我爸爸是杀人犯,他受到惩罚,我不会怪你。但高启强不一样,他利用了我爸,把我当作人质,自己还越活越好。陈书婷的死也是我干的,是我把她从盘山道撞下去的。”

    安欣惊讶地问:“可是陈书婷对你很好,你为什么要对她下手?”

    黄瑶喊道:为什么我家破人亡、寄人篱下,他高启强就能阖家团聚、幸福美满?!我一直耐心地等着,等到高启强足够信任我,这样我才有足够的力量把他毁掉!”

    安欣叹了口气:“你知道代价吗?你付出的是你整个人生。”

    黄瑶点头:“我认了。”

    何黎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见徐忠正坐在屋里,愣了一下。

    何黎明问:“京海的案子还没处理完,你急匆匆回来,是不是中央的同志找你?”

    徐忠点头:“他们约我明天谈话。”

    何黎明点头:“京海的案子,你办得漂亮,他们不会难为你,问什么就答什么。”

    徐忠拿出录音笔,摆在桌子上。

    何黎明扫了一眼,什么都明白了,像是瞬间老了几岁。

    徐忠问:“这个,我怎么回答?”

    何黎明从抽屉里拿出另一支录音笔,也放在桌上。

    两支录音笔并排摆在一起。

    何黎明说道:“赵立冬给了我一支复制品,让我叫停指导组工作。如今他把原件给了你,就把我的命交到了你手上。人非圣贤,我也有糊涂的时候。事到如今,我也不想什么再升一步了,就让我踏踏实实退休,行吗?”

    徐忠起身说道:“二十年了,有太多无辜的人牺牲了,京海的秘密不能再藏下去了。”

    何黎明叹了口气:“我明白了。”

    徐忠稍稍欠身,离开了。

    天边刚微微泛出白光,省纪委门外,何黎明蹲在路边抽烟,两眼布满血丝。

    最终,他仿佛下定决心,掐灭烟头,缓缓起身,迈进了省纪委的大门。

    法庭内,被剃光头发的高启强站在审判席上,面对庄严的法庭,正在接受审判。

    法官宣读着审判书:“被告人高启强,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危害公共安全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等,合并执行,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与此同时,临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也在宣读着对赵立冬等充当黑社会保护伞人员的判决:“被告人赵立冬,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窝藏、包庇罪,故意杀人罪,滥用职权罪,贪污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合并处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市直机关招待所门口台阶上,高启兰捧着一摞饭盒交给安欣。

    “我哥不愿意再见我了,我就想再让他吃顿家里的饭。他临走前吃几个饺子也不行吗?”

    安欣打开饭盒,码放整齐的饺子个个皮薄肚大。安欣把饭盒盖上:“我来想想办法。”

    看守所会客室里,剃了青瓜头的高启强走进会客室,看着对面的安欣。

    安欣将带的饭盒往前一推:“这是你妹妹带给你的,但我们有规定。不过我们也给你备了饺子,一样的。”

    管教把饺子端给高启强。

    “谢谢。”高启强夹起一个饺子,细细地品着。

    安欣说道:“我去看过晓晨和黄瑶了,他们都很好,你不用担心。”

    高启强说:“我没什么好担心的,他们本该有更好的人生。我最该道歉的人是你。你一直想把我拉上岸,可惜我让你失望了。这么多年,我欠你很多句对不起。有机会替我照顾小兰。”

    安欣说道:“她很坚强,不需要我。”

    高启强又吃了一个饺子。

    “我还是觉得,2000年春节的那顿饺子最好吃,二十年,真像一场梦啊!”

    安欣说道:“是啊,梦醒了,我的师父还在,兄弟还在,徒弟还在。”

    “我还是那个卖鱼的阿强。”

    “我还是不求上进的小警察。”

    “日子平淡充实。”

    二人一笑,随即落寞。

    管教走过来,“该走了。”

    高启强起身,走到侧门前,最后一次回身,望着安欣。

    他看了很久,看得很用力,眼中似有千言万语,却一句话都没说。

    墓地里,安欣穿着笔挺的警服,徐忠陪着他,向曹闯、李响和陆寒的墓碑献花。

    徐忠问:“心里轻快了吗?”

    安欣摇摇头:“等有一天京海彻底不需要我了,我才能真的轻松。”

    徐忠说道:“人民永远都需要我们。未来我们队伍的教育整顿和扫黑除恶都会常态化,这份工作可不轻松。罪恶需要掐根断芽,只有日日扫,年年扫,才能让群众生活在幸福安宁中。”

    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大决策符合政法队伍实际,顺应民心民意。这是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教育洗礼,是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新期待……

    (选自《狂飙》,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高启强蒙了”起笔,接着以黄瑶连续的喊叫入笔,话语间针锋相对,既暗示了黄瑶强烈的愤怒,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B . 黄瑶点头回应匿名提供强盛集团线索的询问,既呼应了上文黄瑶叫名字都觉得恶心的情节,也为下文展现其复杂人性做了铺垫。 C . “何黎明蹲在路边抽烟,两眼布满血丝”,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何黎明彻夜未眠、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及内心的焦灼。 D . 高启强向安欣道歉,希望安欣照顾他妹妹高启兰,并回顾2000年春节吃的那顿饺子,充分展现了其人性的复杂、立体、多面。
    2. (2) 关于画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还是那个卖鱼的阿强。”“我还是不求上进的小警察。”回顾友谊,言简意赅。 B . “日子平淡充实。”“好像也不错。”平实的对话中,体现的是两个人落寞的心境。 C . 管教走过来:“该走了。”平静的话语,善意地提醒,也预示着高启强生命的终结。 D . 高启强起身后回望安欣,千言万语,却只字未说,生动地刻画出他复杂的心境。
    3. (3) 小说选文部分在叙事上颇有特色,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4. (4) 小说最后一段与众不同,《史记》《聊斋志异》也有此笔法,试结合选文部分,分析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二下·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鲁仲连见辛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仲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辛垣衍曰:“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鲁仲连曰:“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齐闵王将之薛,假涂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 , 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秦。”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

    [注]①梁客,指魏国大臣辛垣衍。②赴,同“讣”,派人发讣告。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B .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C .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D .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功,一指以斩获敌首计功,另指第一等功劳。本文指前者。 B . “且秦无已而帝”与“不敢复言帝秦”中的“帝”词义不同。 C . 南面,中国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常用“北面”代称帝位。 D . 三晋,春秋末期赵、魏、韩“三家分晋”,这里指原晋国故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王派辛垣衍到邯郸,通过平原君劝赵王尊秦昭王为帝,平原君马上派鲁仲连前去责备辛垣衍并打发他回去。 B . 齐闵王对邹提出苛刻要求,邹国臣子勇敢地维护本国君主尊严,使齐闵王不能把对待天子的礼节强加给邹国臣子。 C . 鲁仲连认为秦与魏都是强国,如果魏看见秦打了一次胜仗就想尊他为帝,那么魏的行为相比邹国群臣是不可取的。 D . 辛垣衍原本认为鲁仲连是个平庸人,在鲁仲连的游说下,他不仅改变了对鲁仲连的看法,还改变了自己出使赵国的初衷。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

      ②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

    5. (5) 鲁仲连前去见辛垣衍,从哪些方面进行游说?请简要概括。
  • 4. (2023高二下·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这三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望余雪
    祖咏[1]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祖咏: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本诗为一首应试诗。当时祖咏并未按照规定写成五言排律,而是只写了四句就交了卷,并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1. (1) 下列对三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祖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寒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慨叹。 B . 王诗最后写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C . 孟诗“日月石上生”一句,感觉日月像从石上“生”出来一样,写出了诗人长时间身处山中的错觉,也侧面表现其游兴之浓。 D . 孟诗“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把万顷松涛的形象和万壑清风的形象统一起来,表达了对终南奇景的赞叹与欣赏。
    2. (2) 终南山为隐逸之山,多为诗家垂青,祖咏、孟郊、王维三者之诗皆有此心,更于写景状物之处各有妙笔。请比较以上三首诗在写景状物上的不同点。
  • 5. (2023高二下·长春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离骚》中“”两句明确表明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道德准绳,把苟合取悦他人奉为法度。
    2. (2) 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3. (3) 在《陈情表》中,李密用乌鸦反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要抚养祖母终老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二下·长春期中) 按照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依次填入下图a、b、c处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林黛玉       贾政         薛宝琴 B . 林黛玉       薛宝琴       贾政 C . 贾政         薛宝琴       林黛玉 D . 贾政         林黛玉       薛宝琴
  • 7. (2023高二下·长春期中) 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  )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A . 林黛玉 贾惜春 妙玉 巧姐 B . 贾探春 妙玉 贾惜春 史湘云 C . 秦可卿 妙玉 贾迎春 李纨 D . 薛宝钗 贾迎春 妙玉 史湘云
  • 8. (2023高二下·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可以领略全书浓厚的诗意,而且对于学习诗词的写作、领悟小说的意蕴大有裨益。

    《红楼梦》中的诗词是我们学习诗词创作的典范。就其形式而言,包括了古体诗、近体诗等;①____________,有咏怀、咏物、即事、即景等;就诗的创作方法看,有的限韵,有的限题,有的限时;等等。这些诗词②____________,而是为小说中性格各异的人物而写。薛宝钗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林黛玉③____________,其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史湘云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

    《红楼梦》中的诗词和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把小说语言的表达效果也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林黛玉是诗性人物,她通过诗来宣泄情感,支撑生命。她不仅在大观园公共场合和姊妹们吟诗联句,也在私人空间通过吟诗抒发感情。第二十七回,芒种节时,黛玉感到“众花皆卸,花神退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便吟成了长诗《葬花吟》,为已经谢去的飞花惋惜,更为自己的命运悲叹,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她的孤苦伶仃。书中还用大量的联句排律和谶语诗,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映射家族兴衰……可以说,《红楼梦》对诗词的运用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在中国小说史上独树一帜。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埋葬落花,一首《葬花吟》道出了无尽悲愁。请你结合原著简要分析其葬花时伤感的原因。
  • 9. (2023高二下·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很多援建内容在卡塔尔世界杯上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除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建筑,还有中国光伏。【甲】2021年,国际足联对外发布“卡塔尔世界杯温室气体核算报告”。报告显示,从2011年4月至2023年6月的筹备、赛事和赛后三个阶段,本届世界杯报告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估计为36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乙】而早在2020年1月,卡塔尔曾承诺让2022年的赛事成为首届“碳中和”世界杯。如何抵消36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呢?卡塔尔绞尽脑汁,(   ①   )。关键时刻,中国这位小伙伴(   ②   ),解决了这一难题。

    【丙】中国企业在卡塔尔建设了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阿尔卡萨800兆瓦光伏电站,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光伏电站之一,预计每年可以为卡塔尔提供约1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满足约3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90万吨。在此之前,塔尔只能依靠燃油、风力和水力发电。【丁】但是燃油发电成本太高,而风力和水力发电又完全是“看天吃饭”不够稳定。

    光伏电站产生的绿色电能就像血液一样(   ③   )地输送到世界杯场馆,支撑着场馆的运行。中国在卡塔尔建设的光伏电站,不仅点燃了全球球迷的“绿色激情”,还有力支撑了卡塔尔举办“碳中和”世界杯的承诺!

    1. (1)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2) 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 10. (2023高二下·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某班将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成以下任务:

    1. (1) 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副对联。
    2. (2) 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郝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
四、写作(60分)
  • 11. (2023高二下·大通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次,钱理群先生曾经在大学课堂上讲鲁迅时,一位大学老师举手提问题,要他介绍在大学里讲关于鲁迅的课如何能够有利于学生求职就业。也有人这么问他:"你这个课和就业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我来听,没关系我就不来了。"

    夏尔·丹齐格在《为什么读书》中说:“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毫无用处。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一件大事。我们在阅读一本书,因为它毫无用处。”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