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11-07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2023高二下·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当代创作中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很多文艺工作者的追求。这些年,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中国建筑师的进步,同时也发现,有些设计方案虽着力强调中国文化理念,文本上也有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但多数设计对“中国”的理解还停留在形式、语言层面,只是通过对汉字、纹样、坡屋顶、马头墙等具象演绎来表达中国特色;有些设计方案理念与实际脱节,未能摆脱对流行理念的模仿,更有少数方案追求夸张和新奇。

    对于什么是中国文化精神,如何在建筑创作中彰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还有待理论与创作深度结合的反复实践。在认清方向以后,路需要坚定地走下去。

    实践创新、理论思考与价值体系建构相辅相成。世界建筑就如一片多姿多彩的森林。无论海南的椰树,还是西北的胡杨,它们都是从自己土地上独立生长起来的,中国建筑不能作他者嫁接的枝条。一些研究者总是自动地将中国建筑理论看作是对当前已有建筑学的“补充”。所以很多理论探索总是浅尝辄止,不求体系。这样的观念大大限制了中国建筑理论发展。

    建构以自己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是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建筑师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探索,让多样化理念与不断求变的创作实践相结合,促进中国现代建筑的蓬勃涌现。

    中国气派文艺创作需立足中国文化土壤转化创新。需指出的是,这个“文化”绝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更是基于当下现实的中国当代文化。唯有这样的中国文化体系,才能对今天文艺创作起到指引与支撑作用。建筑也好,其他艺术创作领域也好,只有在自身文化土壤滋养下才能不断生发新的方向。因此,传承中华文化,重在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是以古人之精神,开自己之生面,是在传统与当代对接中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现在有一个倾向,将继承传统等同于符号拼贴,如将昆曲与嘻哈音乐结合在一起,作为中国当代文化介绍给世界。这样一种拼贴与混搭作为一种尝试未尝不可,但对文化转换创新的理解还是太简单化。对于传统,我赞成冯友兰先生提出的“抽象继承”,即透过物质与非物质遗存去理解传统的内在精神、价值判断与认知模式等,将其中仍有生命力的东西融入到今天的价值、思想体系中。

    在跨文化对话中坚持自身文化精神建设。世界文化已经出现跨文化发展趋势,中国文化发展也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发展前景如何,取决于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精神实质能否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如果只是喊着“民族化”口号,但在什么是传统、传统如何与现代结合的问题上没有深入研究,是“食古不化”;如果只是为他方文化倾倒,不明白最应该向他人学习什么,就是“食洋不化”。“食古不化”造成“复古”,“食洋不化”则导致“模仿”。

    如果我们能够在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精神基础上,坚持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对话,坚持多元文化视野中自身文化精神建设,实现中国文艺创作突破和创新,大有可期。

    快速城镇化的社会进程、多样共生的文化背景、“美丽中国”的伟大愿景,这都是考察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语境,理想与困惑并存、挑战与希望同在,我们应该以具有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为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作出中国建筑师应有贡献。

    (摘编自《让当代创作更具中国气派——以建筑设计为例》)

    材料二

    按一般的解释,传统文化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现代既指现在这个时代,也指这个时代应具有的一切因素。两者反映在建筑上,应指过去与现在相应的技术及影响技术的思想领域。传统文化与现代表现在建筑中,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体,应该说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没有现代,也无所谓传统文化。它们是通过互相衬托来得以体现的。关键问题在于,在今天人们要求现代物质享受的同时,如何满足他们内心深处对民族的地域的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在保护传统文化建筑样式、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同时,如何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能同时享受到现代化的优越生活条件,这对矛盾统一体如何在我们的设计实践中得以完美的体现,这确是当今中国建筑界要认真研究讨论的重要问题。

    (摘编自《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些年很多文艺工作者都在追求在当代创作中彰显中国气派,但只有建筑领域进步明显。 B . 只有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不偏不倚的中国文化体系,才能指引与支撑今天的文艺创作。 C . 尝试用符号拼贴的方式继承传统也是一种创新,但对文化转换创新的理解过于简单化。 D . 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没有现代,也无所谓传统文化,二者是一对辩证统一矛盾体。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以建筑设计为例,论证了如何让当代创作更具有中国气派,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B . 中国建筑师还存在诸多问题,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对“中国”的理解停留在形式、语言层面。 C . 材料二运用连续提问的方式提出了中国建筑界要认真研究的关键问题,引人深思。 D . 能否深入和全面认识不同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中国文化发展能否顺应跨文化趋势的重要因素。
    3. (3) 请结合材料,概括如何让当代文艺创作更具中国气派。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 2. (2023高二下·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前情回顾:王婆带着两个孩子嫁给了赵三,这是她第三次嫁人。赵三反对地主增加地租,加入“镰刀会”,造反不但没有成功,还惹上官司,被迫卖掉耕牛,靠编鸡笼谋生。王婆得知儿子被官府抓去枪毙的消息,伤心至极,服毒自杀。嫁出门的女儿听说妈妈服毒,跑来见妈妈,悲痛不已。在钉棺材盖时,王婆醒了过来。

    王婆能够拿着鱼竿坐在河沿钓鱼了!她脸上的纹褶没有什么增多或减少,这证明她依然没有什么变动,她还必须活下去。

    晚间河边蛙声震耳。蚊子从河边的草丛出发,嗡声喧闹的阵伍,迷漫着每个家庭。日间太阳也炎热起来!太阳烧上人们的皮肤,夏天,田庄上人们怨恨太阳和怨恨一个恶毒的暴力者一般。全个田间,一个大火球在那里滚转。

    她偎在窗下和睡了似的,对向幽邃的天空。

    蛙鸣振碎人人的寂寞,蚊虫骚扰着不能停息。

    这相同平常的六月,这又是去年割麦的时节。王婆家今年没种麦田。她更忧伤而悄默了!当举着钓竿经过作浪的麦田时,她把竿头的绳线缭绕起来,她仰了头,望着高空,就这样睬也不睬地经过麦田。

    王婆的性情更恶劣了!她又酗酒起来。她每天钓鱼。全家人的衣服她不补洗,她只每夜烧鱼、吃酒,吃得醉醺醺地,满院,满屋地旋走;她渐渐要到树林里去旋走。

    有时在酒杯中她想起从前的丈夫;她痛心看见来在身边孤独的女儿,总之在喝酒以后她更爱烦想。

    现在她近于可笑,和石块一般沉在院心,夜里她习惯于院中睡觉。

    在院中睡觉被蚊虫迷绕着,正像蚂蚁群拖着已腐的苍蝇。她是再也没有心情了吧!再也没有心情生活!

    王婆被蚊虫叮咬,满脸起着云片,皮肤肿起来。

    王婆在酒杯中也回想着女儿初来的那天,女儿横在王婆怀中:“妈呀!我想你是死了!你的嘴吐着白沫,你的手指都凉了呀!……哥哥死了,妈妈也死了,让我到哪里去讨饭吃呀!……他们把我赶出时,带来的包袱都忘下啦……”

    后来孩子从妈妈怀中站起来时,她说出更有意义的话:“我恨死他们了!若是哥哥活着,我一定告诉哥哥把他们打死。”

    最后那个女孩,拭干眼泪说:“我必定要像哥哥,……”

    说完她咬一下嘴唇。

    王婆思想着女孩怎么会这样烈性呢?或者是个中用的孩子?

    王婆忽然停止酗酒,她每夜,开始在林中教训女儿,在静的林里,她严峻地说:“要报仇。要为哥哥报仇,谁杀死你的哥哥?”

    女孩子想:“官项杀死哥哥的。”她又听妈妈说:“谁杀死哥哥,你要杀死谁,……”

    女孩想过十几天以后,她向妈妈踟躇着:“是谁杀死哥哥?妈妈明天领我去进城,找到那个仇人,等后来什么时候遇见他我好杀死他。”

    孩子说了孩子话,使妈妈笑了!使妈妈心痛。

    王婆同赵三吵架的那天晚上,南河的河水涨出了河床。南河沿嚷着:“涨大水啦!涨大水啦!"

    人们来往在河边,赵三在家里也嚷着:“你快叫她走,她不是我家的孩子,你的崽子我不招留。快……”

    第二天家家的麦子送上麦场。第一场割麦,人们要吃一顿酒来庆祝。赵三第一年不种麦,看见别人欢说,看见别人收麦,他红色的大手在人前窘迫着了。

    河水落了却带来众多的蚊虫。夜里蛤蟆的叫声,好像被蚊子的嗡嗡声压住似的。日间蚊群也是忙着飞。只有赵三非常哑默。

    (节选自萧红《生死场·蚊虫繁忙着》)

    文本二:

    记得已是四年前的事了,时维二月,我和妇孺正陷在上海闸北的火线中,眼见中国人的因为逃走或死亡而绝迹。后来仗着几个朋友的帮助,这才得进平和的英租界,难民虽然满路,居人却很安闲。和闸北相距不过四五里罢,就是一个这么不同的世界——我们又怎么会想到哈尔滨。

    这本稿子的到了我的桌上,已是今年的春天,我早重回闸北,周围又复熙熙攘攘的时候了,但却看见了五年以前,以及更早的哈尔滨。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如果看起来,他不幸得很,他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

    听说文学社曾经愿意给她付印,稿子呈到中央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那里去,搁了半年,结果是不许可。人常常会事后才聪明,回想起来,这正是当然的事:对于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恐怕也确是大背“训政”之道的。

    奴隶社以汗血换来的几文钱,想为这本书出版,却又在我们的上司“以身作则”的半年之后了,还要我写几句序。然而这几天,却又谣言蜂起,闸北的熙熙攘攘的居民,又在抱头鼠窜了。

    现在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四的夜里,我在灯下再看完了《生死场》,周围像死一般寂静,不过偶有远远的几声犬吠。然而我的心现在却好像古井中水,不生微波,麻木地写了以上那些字。这正是奴隶的心!但是,如果还是扰乱了读者的心呢?那么,我们还绝不是奴才。

    不过与其听我还在安坐中的牢骚话,不如快看下面的《生死场》,她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

    (节选自鲁迅《〈生死场〉序》)

    1. (1) 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婆经历了服毒自杀一事,性情变得更恶劣了,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每夜烧鱼、吃酒,在女儿的劝说下,她才停止酗酒。 B . 文本一写“孩子说了孩子话,使妈妈笑了!使妈妈心痛”。王婆因女儿的话合自己心意而“笑”,因料想到女儿复仇结局悲惨而“心痛”。 C . 赵三晚上跟王婆吵架,他对王婆的女儿回来居住很不满,要王婆马上赶走这个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由此可见,赵三心胸不够宽广。 D . 在《〈生死场〉序》中,鲁迅从艺术特色、主题思想等方面高度评价此书,对“我们的上司”“以身作则”、允许出版此书深感欣慰。
    2. (2)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运用细节描写手法,通过王婆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地展现了她经过麦田时的情形“仰”“望”“睬也不睬”透露出她对种麦者的不满。 B . 文本一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为文本语言增色,如将王婆喻为沉在院心的“石块”,将王婆脸上被蚊子叮出的肿块喻为“云片”,用语新奇而形象。 C . 鲁迅的评价之语——“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是就《生死场》全书而言的;其实在文本一中,对王婆这个人物的描写还是很出彩的。 D . 文本一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个有关农民的平凡故事,展示了一幅幅农村生活图景,以散文化的、几近悲凉的笔触关照着北方人民的生活苦难。
    3. (3) 文本一中两处画横线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鲁迅为什么说《生死场》“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请结合文本一(含前情回顾)和文本二相关内容分析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23高二下·南宁期中)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完成各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泰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 ,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 (1) 下列对文中字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召有司图             案:通“按”,察看 B . 相如因持璧立         却:后退 C .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害怕 D . 礼节甚               倨:傲慢
    2. (2) 下列选项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 .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 . 璧有瑕,请指示王 C .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D .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3. (3) 下列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乃使其从者 B . 赢粮而 C . 立法度,务耕织 D . 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4. (4) 把下面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2023高二下·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行俳体

    钟 惺

    虚船也复戒偷关,枉杀西风尽日湾。

    舟卧梦归醒见水,江行怨泊快看山。

    弘羊半自儒生出,馁虎空传税使还。

    近道计臣心转细,官钱曾未漏渔蛮。

    【注】①弘羊:桑弘羊。汉武帝时受到重用,总管天下盐铁,以善理财著称。②馁虎:饿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即便是未曾载货的空船,只要过往江上,都要“湾”舟等待官府检查。 B . 梦醒思归见水,江行快看山,都显示出了停泊江上的闲适与惬意。 C . 征收车船税的桑弘羊之类的人物,竟然大半出自主张薄税敛的儒家。 D . 这首诗内容虽然十分严肃,却能即事兴发,语言通俗易懂,富有谐趣。
    2. (2) 本诗的尾联讽刺意味浓厚,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5. (2023高二下·南宁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
    2. (2) 《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3. (3) 《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4. (4) 《论语》中,与陶渊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语意相同的句子是:“。”
六、选择 简答
  • 6. (2023高二下·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阶段,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不是如何减速,。火星的大气层密度很小,大约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但厚度却并不小。当探测器冲入火星大气层时,速度约为4.9公里/秒。在火星大气层的摩擦下,探测器表面温度会在短时间内上升到1300摄氏度,并会进一步升至2100摄氏度,堪称“地狱烈火级别的炙烤”,这种令人揪心的炙烤要维持5分钟之久。

    如何应对这种炙烤?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它纤细的骨架让热量传导变得非常困难,相当于让热量沿着“羊肠小道”在三维网络上走迷宫;而大量的纳米孔隙就像一个一个单独的房间,把单个的气体分子关起来,让气体分子既不能流动, , 能够把对流传热消于无形。仅仅10毫米左右的气凝胶隔热组件,就能为“天问一号”经受高温考验保驾护航。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 B .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 C .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 D .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7. (2023高二下·南宁期中) 语言基础运用。

    ①流行语是一种时尚语言,使用频率很高且被广泛传播,它丰富着汉语的表现力。②同时流行语依存于社会,最大可能地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体现普通民众的心理感受和诉求。③比如“山寨”一词,最初源于香港,专指一些不正规的产品,是“不正宗”“不正统”的意思,最先进入公众视线的是“山寨手机”之后出现了“山寨建筑”“山寨春晚”等系列 , 人们也渐渐把“山寨”等同于“盗版”和“侵权”。④对“山寨”的解读不限于此,有人解释“山寨”是一种向奢侈品的妥协,是追慕虚荣的表现形式。⑤正是因为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同一流行语的解读产生了分歧,甚至理解截然相反,这大大增加了这些词语的意义张力,使流行语更深地渗透到社会生活中。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句“使用频率很高且被广泛传播”前可加入“在一定时期内”一词。 B . ②句与③句互换位置不影响文句意思的准确表达。 C . ④句中的“‘山寨’是一种向奢侈品的妥协”使用的是暗喻的修辞。 D . ⑤句中的“截然相反”可改为“参差不齐”。
    2. (2) 划线句子有语病,把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要求:不改变原意
七、材料作文
  • 8. (2023高二下·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习近平

    “民亦劳止,汽可小康”的千年夙愿变成现实: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今天,百姓生活更上一层楼,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人民日报》2022年1月5日

    今天的小康生活来之不易,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