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青海省西宁市2023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29 浏览次数:2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 1. (2023·西宁一模)  国(都)、野(部)是西周国家管理的系列政治单元中的两类政治形态,居住不同人口,实行不同管理制度和社会职能。到春秋战国时期,国、野渐趋一体化。这一变化趋势(  )
    A . 源于经济发展和兼并需要 B . 预示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 C . 表明封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 反映社会阶层趋向平等
  • 2. (2023·西宁一模)  袴褶(kù zhě)亦称袴褶,上服褶(衣)而下缚袴(裤),原为战国时流行于北方的骑服(胡服),后传入中原并加以改良。魏晋南北朝时期,袴褶主要是戎装和下层百姓的常服。隋唐时期,将袴褶服普遍成为武官、卫官的公服并以质料、颜色象征品级。唐中后期,袴褶服作为朝服,在朝会、陪立、意礼、军礼的某些场合也可穿着。袴褶反映了(  )
    A . 中原和北方民族服饰的趋同 B . 华夏族的礼仪之大服章之美 C . 中华民族的文化交融和认同 D .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终确立
  • 3. (2023·西宁一模)  北宋从仁宗意佑元年一直到“靖康之变”的70余年时间里,枢密院几手成为清一色的文臣衙门,只有两位武将居中任过职。南宋初年,宋高宗罢大将兵权而收归中央。王夫之曾感叹道:“鸣呼,宋之猜防其臣也,甚矣!鉴陈桥之已事,惩五代之前车,有功者必抑,有权者必夺。即至高宗,微弱以极,犹畏其臣之强盛,横加锐削。”南宋延续了北宋(  )
    A . 安内与攘外并行的双轨制 B . 君权压制相权的专制 C . 中央控制地方的治理方式 D . 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 4. (2023·西宁一模)  江南民风素以柔弱著称,然而在元明易代、明清易代,乃至明代天启年间的“反阉”运动中,江南民众的英勇作风比民风强悍的北方更抢眼。这表明江南地区(  )
    A . 民众更具积极进取精神 B . 儒学教化更加深入人心 C . 社会结构变化更加剧烈 D . 已经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 5. (2023·西宁一模)  1907年初,坚决反对激进革命的立宪派领袖梁启超在与革命派激烈争论后,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因清政府的所作所为而从“温和立宪”转为“激进革命”后,在《新民丛报》发表《现政府与革命党》一文,无奈地承认:“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立宪派的势衰和梁启超的无奈表明(  )
    A . 清政府因守旧专制而民心尽失 B . 立宪派已经退出近代历史舞台 C . 革命派在舆论上取得巨大优势 D . 唯有资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
  • 6. (2023·西宁一模)  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作者在此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  )
    A . 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 . 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 . 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 D . 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
  • 7. (2023·西宁一模)  1931年11月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规定,剥削者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坚持与边区境外友党、友军及全体人民的团结”“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这种变化是为了(  )
    A . 配合国民政府对日宣战 B . 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 . 适应国共建立联合政府 D .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8. (2023·西宁一模)  如图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年画,画中文字为:拖拉机耕地一农业合作办法强,土地连片像海洋,耕地使用拖拉机,又深又快多打粮。该年画的主要创作意图是(  )
    A . 突出农民的主人翁地位 B . 礼赞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C . 宣扬农业合作化集体化 D . 赞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 9. (2023·西宁一模) 戏剧公演是雅典城邦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雅典城邦戏剧开演前,那些为国牺牲的公民子女会被邀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会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席就座。这说明(   )
    A . 艺术可培养公民集体意识 B . 城邦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 C . 激励体制可确保决策无误 D . 城邦以教化缓解阶级矛盾
  • 10. (2023·西宁一模)  欧洲人口在1500年仅有8000万,到1600年增长到1亿,到1700年达到1.2亿。欧洲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文主义思潮的扩展 B . 高产作物的传播和种植 C . 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 D . 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展
  • 11. (2023·西宁一模)  “我母亲死的时候,我还小,我父亲把我卖给了别人,我当时还不大喊得清‘扫呀,扫呀’,这样白天扫你们的烟肉,晚上在烟灰里睡觉。”这是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1789年写的《扫烟肉的小男孩》中描述的情境。布莱克的诗能够反映英国(  )
    A . 工业化大生产的弊端 B . 雇佣童工劳动的普遍推行 C . 过于悬殊的贫富差距 D . 工业化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 12. (2023·西宁一模)  自1918年阿根廷率先在拉美组建共产党后,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拉美共产党积极开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世界和平和反对独裁统治的斗争,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拉美共产主义运动(  )
    A . 改变了两极格局中的力量对比 B . 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扩展 C . 摧毁了资本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 D . 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拉美广泛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0分)
  • 13. (2023·西宁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工业化时代到来前,英国的森林资源已消耗殆尽。1500年-1630年间,英国木柴价格上涨了7倍,老百姓因无力买柴而缺暖冻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木柴价格上温引发的不满”达到了引发民族危机的程度”。英国主体能源从柴薪过渡到煤炭是循序渐进的。伊丽莎白一些统治早期,煤夏未能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煤及年产量仅为21吨。房姆斯一世允许曾备受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成斯教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150万吨。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是法国的30倍。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增加了18倍。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了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近150年。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1874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沈葆枝向清政府提出“开采煤铁,以济军需”,获得清廷允计。截止1894年,全国产生了16个近代煤矿,但只有直隶开平、北京西山两处经营较好。甲午战后至清末,全国共新建煤矿43座,其中华北有19座,部分煤矿由外资经营或中外合资经营。新中国成立之初,煤矿、电厂运行不恸,煤炭、电力产能严重不足,煤炭总产量仅有3243万吨。中央政府成立燃料工业部,统筹煤矿、电力、石油等能源生产,能源生产纳入了国家统一计划管理,系统的能源工业体系开始形成。在煤炭行业,新中国在最初接管的200多处小型煤矿基础上,重点推进15个老矿区和10个新矿区建设,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建井施工等专业化队伍。到1957年末,煤炭工业共完成基建投资35亿元,产能达到1亿吨。 

    ——综合摘编自刻龙而《清代至民国时期华北煤炭开发》、谢治国《新中国能源政策硝究》、人民网《新中国70年煤炭工业铸就十大辉煌》等资料

    材料三:深刻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始终保持战略清醒。……要清醒认识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风险拼战始终存在并日益色显。……全党既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必胜信念,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习近平《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中》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近代英国能源转型的特点和实现转型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煤炭业。
    3. (3)  结合材料三及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谈谈你对加强我国能源战略的想法。
  • 14. (2023·西宁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如图:中国国家文明起落简示图(——孙皓晖《国家时代: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理解与中国文明解析》) 

    如图为学者孙皓晖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图示,对此认识你有什么见解?(提出赞成、质疑、修改意见或新见解均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5. (2023·西宁一模)  材料:当年,蒙古贵族对中原所进行的战争,给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在征服战争中常常“惟利剽杀,未拓土地”,甚至还有“汉人无补于国,可感空其人,以为牧地”的主张。这种倾向直到忽必烈即位之初仍很严重。忽必烈定都中原建立元朝,使汉法得以全面推行。忽必烈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以 农桑为急务”,使百姓“安业力农”。为此,他多次下令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还规定多余的牧地听民垦耕,把许多牧场重新还作农田,用封建的租佃方式招募农民耕种。他又下令禁止掉人为奴,并把一些掠夺来的驱口释放为民。1271年,颁布《户口条画》,对户籍进行整顿,凡被诸王贵族、权势之家非法占为奴的,一律按籍追出,编籍为民。还确发语令,严禁诸王贵族各投下擅自拘刷人口。 

    (备注:“投下”赤作头下、头项或投项,意为封地、采邑。“拘刷”意为收带、收缴或扣留。) 

    ——摘编自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忽必烈推行汉法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忽必烈推行汉法的具体措施及其带来的影响。
  • 16. (2023·西宁一模)  材料:以下为美国总统伍德罗•成尔进和富兰克林•罗斯福演说的内容节选                                                                                             

    伍德罗•威尔逊的演说美国第28任总统,任期两届1912-1920年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说(美国第32任总统,任期四届1933-1945)

    1914年8月的演说:“作为一个人,(我)时刻准备着在一场公正的调停中发挥作用,并以朋友而不是党徒的身份谈论关于和平与和解的建议。”“美国不仅必须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保持中立。”

    1941年12月的演说:昨天(日本)对夏成夷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遗憾地告诉各位,很多美国人丧失了生命……我们不仅要做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

    1917年4月的演说:美国船只被击沉,美国公民葬身海底,消息传来令人震惊。但其他中立或友好国家的船只和人员在海上遭到相同的厄运,没有什么差别。……德意志帝国最近的行动事实上已是对美国政府和人民发动了战争……美国将立即行动,不仅使国家处于完全的防御状态,而且将竭尽全力,使用一切手段迫使德国政府屈服,结束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中立已成为历史……

    1944年10月的演说: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摘编自陈飞《影响世界最强音一美国总统演讲全集》、查明建等《富兰克林•罗斯福经典演讲词赏析》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外交政策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外交政策变化的本质。
  • 17. (2023·西宁一模)  材料:1905年,李惠堂出生于香港,自幼融爱足球,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广东五华县锡境乡老楼村居住。由于家境贫米,买不起足球,他只好用楠子当球光着脚丫子苦练,把家门口的狗洞当成了练习射门的目标,身体渐壮,球技大增。大约10岁时李惠堂回到香港。1921年考入重视足球运动的一所学校,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192年,年仅17岁的李老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1923年,李惠堂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第6届远东运动会,并获得冠军,这支球队被日媒恐为“铁军”。18岁时李走堂在4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1936年,李患安率队克服重重国难出战柏林奥运会,虽然0:2不敌欧洲劲旅英国队,但赛后,欧媒纷纷发文称“中国队水平不亚于欧洲各国”自此以后,欧洲多国邀请中国队访赛交流。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愿做亡国奴,于1941年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与家乡人组建了五华足球队,义赛募资,救济民众,并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副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1954年以后,李惠堂先后当选为亚足联秘书长、国际足联副主席、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副会长。1976年,在联邦德国发起的世界球王评比活动中,李意堂与贝利、马修斯等名将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摘编自赵峥《战争与体育:“球王”李惠堂与全面抗战时期的足球运动》等资料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惠堂成长为“球王”的诸多因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惠堂带领中国足球队拼搏获誉的积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