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

更新时间:2023-07-27 浏览次数: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45分)
  • 1. (2023高二下·绍兴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      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       。有些党派可能为此            ;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dǎo/dào )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的(jīng /jīn)灵。

    1.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倒(dào)    精(jīn)  狯 B . 倒(dào)  精(jīng)  狯 C . 倒(dǎo)     精(jīn)  侩 D . 倒(dǎo)  精(jīng)  侩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衰颓   事实    痛心疾首 B . 衰退   史实    痛哭流涕      C . 衰颓   事实    痛哭流涕 D . 衰退   史实    痛心疾首  
  • 2. (2023高二下·绍兴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叶子因此不是属于木质的,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

    1. (1)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

      ②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

      ③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②③① D . ①③②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叶”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因此叶子不是属于木质的,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B .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C .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

      D .因为“叶”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因此叶子不是属于木质的,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

  • 3. (2023高二下·绍兴月考)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A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D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例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用“高歌”把雨燕人格化。

  • 4. (2023高二下·绍兴月考)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妃嫔嫱         媵:指古代诸侯女儿出嫁时陪嫁的人。 B . 谏太宗十思     疏:即“奏章”,是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文体。 C . 望晚日照城郭     城郭:城墙有内外之分,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 D . 以授之于有司     有司:各有专司的不同部门。
  • 5. (2023高二下·绍兴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颜色憔悴   B . 挟飞仙以遨游 C . 视为止,行为 D . 老大嫁作商人妇
  • 6. (2023高二下·绍兴月考)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余音婉转悠长,像细丝一样绵延不断。 B .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问:六国互相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C .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国也。——现在事情紧急了才来求助您,是我的过错。 D .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十匹劣马并驾齐驱,它们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 7. (2023高二下·绍兴月考) 下列对《短歌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但联系全诗看,并未流露出消极情绪。 B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C . “乌鹊”是作者自喻,“何枝可依”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 D . 《短歌行》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 8. (2023高二下·绍兴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庖丁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 ,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言,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首》之会          中:合乎 B . 良庖岁刀       更:更换 C . 每至于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D . 刀而藏之          善:好的,锋利的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庖丁文惠君解牛       谁大王为此计者 B . 而刀刃若新发硎         月出东山之上 C . 提刀立            非利足也,致千里 D . 吾闻庖丁言           古学者必有师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用“触、倚、履、踦”等动词,表现出庖丁解牛技术的熟练。 B . 第二段写文惠君对庖丁技术的夸赞,正面描写庖丁技艺的精湛。 C . 与良庖、族庖对照,庖丁的刀刃锋利如初,突出庖丁的技艺高超。 D . 文章告诉我们,要在反复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求事物的规律。
  • 9. (2023高二下·绍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语出西汉刘向《说苑·谈丛》,意思是说,要想不陷入困境,就须提前谋划;要想不至于绝境,就须事先预防。究其所本,它所表达的乃是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涵。

    就历史而言,中华人文精神的觉醒发生在殷周之际,其原动力就是忧患意识。作为中华元典之首的《周易》,开篇乾卦之九三爻云:“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整天刚健奋勉,振作不已,到了夜晚仍心怀忧惧,如同危险就在身边,不敢懈怠,从而得以免遭灾祸。乾卦《象传》又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背后蕴含的也是深沉的忧患意识。这种思想,直接为孔孟及后世之儒者所继承和发扬。孔子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更是发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切告诫。正是这种发轫于殷周之际、大成于孔孟的忧患意识,激发了中华民族刚健自强的精神气概。

    从思想上来看,忧患意识产生于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当人的意志屈从于天命鬼神的时候,谈不上有何忧患意识。须知,忧患意识是一种理性的主体精神。这种主体精神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一种责任感。人必须在认识到自我对事情的好坏成败负有责任时,才能产生忧患意识。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反映的都是深怀忧患意识的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担当精神。

    忧患意识在强调主体当下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同时,又引发主体自觉地对未来的可能性进行预判,体现为一种前瞻性思维。《周易·系辞下》云:“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几”就是事物将要变化的前兆,它既可能是好的苗头,也可能是坏的苗头。能适时准确地把握住它,就能将祸患消弭于无形,就能将事业培植广大。忧患意识所具有的前瞻性特点,使人在觉察到危险潜存的同时,也能看到机遇的萌生。

    在新的时期,增强忧患意识,是基于国家、人民事业的责任和担当而产生的实践智慧。从忧患意识入手把握新发展理念,是提升新发展理念下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战略意识的根本要求。                        (摘编自张克宾《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1. (1) 下列对“忧患意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觉醒的原动力,激发出了刚健自强的精神气概。 B . 从思想上来看,忧患意识使人的主体意识得以觉醒,是一种理性的主体精神。 C . 忧患意识体现为一种前瞻性思维,让人既觉察到危险潜存,又看到机遇萌生。 D . 忧患意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涵,在新的时期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引用《周易》中乾卦的两组语句,阐发自强不息精神在实质上就是一种忧患意识。 B . 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都是忧患意识在实践中的表现,而担当精神是忧患意识产生的条件。 C . 如果对事物变化的前兆有了认识,就能将灾祸在未形成时及时消除,将事业发展壮大。 D . 要提升新发展理念下的安全、风险和战略意识,从忧患意识入手把握该理念极其重要。
  • 10. 臧克家的诗《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此诗句适合用来阐释《乡土中国》中相关理论的篇章是( )
    A . 《乡土本色》 B . 《文字下乡》 C . 《差序格局》 D . 《再论文字下乡》
二、填空题(本大题4分)
  • 11. (2023高二下·绍兴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 千呼万唤始出来,。(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2)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
    3. (3) 诵明月之诗,。(苏轼《赤壁赋》)
    4. (4) 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5. (5) 六朝旧事随流水,。(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三、简答题(11分)
  • 12. (2023高二下·绍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刘姥姥忙赶了平儿到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炕东西。平儿一一的拿与他瞧着,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做里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别再求亲靠友的。”(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文段中加点词语“奶奶”指的是,“太太”指的是

  • 13. (2023高二下·绍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节选自关汉卿《窦娥冤》)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节选自曹禺《雷雨》)

    1. (1) 甲乙选文画线的文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是如何表现的?请任选其中一处回答。

      ①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②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2. (2) 简析甲乙选文是如何刻画窦娥、周朴园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 14. (2023高二下·绍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