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22 浏览次数:1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计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
  • 1. 2022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____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B . 《中国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2. 2022年10月8日,在成都举行的2022年第五十六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女团决赛中,中国队30战胜日本,实现世乒赛女团____( )
    A . 十连冠 B . 五连冠 C . 十一连冠 D . 二十次连冠
  • 3. 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达到____( )
    A . 60亿 B . 70亿 C . 80亿 D . 90亿
  • 4. 2022年11月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嘉兴的乌镇开幕,峰会以"____—携手构建网络空问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后的首届年会。( )
    A . 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 B . 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 C . 数字赋能共创未来 D . 智能互联开放合作
  • 5. 2023年3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一号主席令,根据大会决定,任命____为国务院总理。( )
    A . 赵乐际 B . 韩正 C . 李家超 D . 李强
  • 6.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
    A .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B .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 . 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 . 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
  • 7. 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的地方是( )
    A . 西藏自治区 B .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 内蒙古自治区 D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8. 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耍( )

    ①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③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④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9. (2022·新疆)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秉持的初心和使命是(    )
    A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D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10.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讲到:“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采取减税降费等系列措施为企业纾难解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体现了我国党和政府坚持的发展思想是( )
    A . 以人民为中心 B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D . 增进民生福祉
  • 11.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是因为教育( )

    ①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22年10月,《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并在10月31日至11月29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体现了( )
    A . 科学立法 B . 严格执法 C . 公正司法 D . 全民守法
  • 13. 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
    A . 法律 B . 法治 C . 人民 D . 公民
  • 1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 )
    A . 全面以德治国 B . 全面依法治国 C . 全面发展经济 D . 全面从严治党
  • 15. 中共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因为( )
    A . 文化自信耍立足外来,吸收外来文化 B .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C .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D . 文化自信能够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 16. 2022年7月26日,“九二共识”30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他强调( )
    A . 解决台湾问题指日可待 B . “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唯一方式 C .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D . 港澳台实行完全自治
  • 17.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无精神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是( )

    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③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④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8. 中国人民走过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万里征程”,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一条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这启示我们要坚定( )
    A . 文化自信 B . 理论自信 C . 道路自信 D . 制度自信
  • 19. “弃贫脱却病夫帽,创富奔扬烈士风”“喜看巨龙腾四海,中华巍立亚洲东”“千年一梦在安居,乐业安居万众舒”……这些诗句共同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是( )
    A . 实现我国各族人民的同步富裕 B . 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C . 解决长期以来的衣食温饱问题 D .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20. (2022·昆明) 《礼记》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一思想启示当今世界发展要(    )
    A . 尊重多样,求同存异 B . 开放包容,全盘吸收 C . 交流互鉴,消除差别 D . 理解个性,避免分歧
  • 21.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地缘冲突加剧,国际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时代主题仍然是( )
    A . 合作与发展 B . 开放与包容 C . 和平与发展 D . 和平与合作
  • 22. 人类命运与共、休成相关。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间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秉持的全球治理观是( )
    A . 合作共赢 B . 共治共建共享 C . 可持续发展 D . 共商共建共享
  • 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本质内涵。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

    ①有利于消除国内竞争,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②有利于市场活力,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有利于推进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需耍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4. 青年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这是因为( )

    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②青年一代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
    ③青年自做自强,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④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 )
    A . 接力奋斗,只需胸怀理想不用埋头苦干 B . 彰显自信品格,成年后再与时代同进步 C . 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担历史的重任 D . 放弃学业,全身心的投入现代化建设中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本题包括3个小题,26题8分,27题9分,28题8分,共25分)
  • 26.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四巩固好、发展好,堆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冰雪健儿驰骋赛场,取得了骄人成绩。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迎游苍穹。人民军队迎来95岁生日,广大官兵在强军伟业狂杠上昂扬奋进。第三牧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1. (1) 阅读材料一,中国梦指的是什么?
    2. (2) 2020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那么,我们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反映出我国科技发展怎样的现状?
    4. (4) 中国梦激励亿万人,亿万人共筑中国梦,各行各业成绩斐然,民族复兴阀步前行。思考:实现中国梦的要求有哪些?
  • 27. 材料一: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亚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遭产代表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艺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材料二:断华社北京2023年2月23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件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伴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溢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锌精神水不过时。

    1. (1) 材料一体现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
    2. (2) 弘扬中国茶艺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
    3. (3)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4. (4) 为什么说“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5. (5) 学习雷锋精神,你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答出一点即可)
  • 28. 材料: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金融工具,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亚点领域节能降碳减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1. (1) 阅读材料,坚持绿色发展,走什么样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 (2)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必须处理好哪两者的关系?
    3. (3) 请写出我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的制度有哪些?
    4. (4)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有利于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哪方面内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