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U/V | 1 | 1.5 | 2 | 2.5 | 2.8 |
电流I/A | 0.14 | 0.21 | 0.27 | 0.3 | 0.31 |
请问:正常发光时,小灯泡的电阻是:Ω;
①根据图甲,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②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应将开关,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最大,起到的作用;
③将热敏电阻置于0℃的环境中,闭合S1、断开S2 , 记录电流表示数I0 , 然后(描述开关状态),调节电阻箱R0直至电流表示数为,此时Rt=R0;
④将热敏电阻Rt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重复步骤③,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t/℃ | 0 | 10 | 20 | 30 | 40 |
阻值Rt/Ω | 2800 | 1800 | 1200 | 800 | 600 |
分析数据可得: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实验器材:电源(恒为12V)、热敏电阻Rt、电阻箱R0(0~9999Ω)、数字电压表(U≥7.2V时报警)、数字电流表(I≥6mA时报警)、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设计要求:小屋温度t≥30℃或t≤10℃时都有一个电表报警。
①虚线框中的电路图是学习小组设计的报警电路,但它不能完全满足要求,请你根据设计要求将电路图补画完整;
②设计的电路中,电阻箱R0应调为Ω。当温度降低到10℃时电路报警,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mA。
导线连接点 | a和b | a和c |
电压表指针是否偏转 | 否 | 是 |
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 否 | 是 |
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都不偏转。图中a为电源的正极,b、c分别为滑动变阻器上电阻丝右侧的接线柱和金属杆右端的接线柱,用一条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a和b、a和c进行检测,结果如表一所示。发生故障的元件是;
表二
数据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电压U/V | 1.0 | 1.2 | 1.4 | 1.8 | 2.0 | 2.4 |
电流I/A | 0.10 | 0.12 | 0.14 | 0.28 | 0.20 | 0.24 |
根据以上数据,小明得出结论: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之比为定值;
表三
数据序号 | 1 | 2 | 3 | 4 | 5 |
电压U1/V | 1.0 | 2.0 | 3.0 | 4.0 | 5.0 |
电压U2/V | 1.5 | 3.0 | 4.5 | 6.0 | 7.5 |
电流I/A | 0.10 | 0.20 | 0.30 | 0.40 | 0.50 |
小红在与小明的交流中,发现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可以更直观地看出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于是她也利用表三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了三条直线①②③,如图戊所示,其中是由表三中的I和U2的数据画出的。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相当于探究了三个定值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证据更充分。交流评估后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拓展】某小灯泡L的额定电流是I0 , 但额定电压的标识模糊不清,为测定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定值电阻R0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已知,但电源电压未知。为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均不能调到最小阻值。实验时各电路中的小灯泡L都能调至正常发光。以下电路中,能够达到目的的有。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压U/V |
2.0 |
2.5 |
3.0 |
3.8 |
4.0 |
电流I/A |
0.33 |
0.34 |
0.35 |
0.41 |
|
电阻R/Ω |
6.1 |
7.4 |
8.6 |
9.8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电压U/V | 0.4 | 0.8 | 1.2 | 1.6 | 2.0 | 2.4 |
电流I/A | 0.08 | 0.16 | 0.30 | 0.32 | 0.40 | 0.48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电压U/V | 0.5 | 0.9 | 1.3 | 1.7 | 2.1 | 2.5 |
电流I/A | 0.16 | 0.19 | 0.21 | 0.24 | 0.26 |
①闭合开关 , 单刀双掷开关S接1,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V:
②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将单刀双掷开关S接2,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电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