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28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3七下·电白期末) 隋炀帝在位约5000天,其中巡行和亲征占去了2050余天,在江都滞留了1100余天,在都城仅待了230余天。隋炀帝的这些行为(  )
    A . 有利于隋朝的统一 B . 加速隋朝的灭亡 C . 加强南北方的交通 D . 促进运河的修建
  • 2. (2023七下·电白期末) 唐太宗说:“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为此,唐太宗(  )
    A . 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B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 .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D .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 3. (2023七下·电白期末) 到了唐代,曲辕犁完全成熟,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曲辕代替了直辕,并设置有专门控制耕地深度的机关,以便更好地根据实际所需控制耕地深浅。这反映了唐代(  )
    A . 开始用畜力取代人力 B .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C . 引进国外的生产技术 D . 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 4. (2023七下·电白期末) 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于文学写作,也要考帖经(儒家经典基础知识测验)。唐玄宗统治时期,允许考生以作诗代替考帖经。唐代的这种做法(  )
    A . 推动了经济繁荣 B . 有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 C .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 有利于尚武风气的形成
  • 5. (2023七下·电白期末)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手工业分布图。据此可知,当时(  )

    A . 交通因素影响手工业生产 B . 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C . 瓷器已成为外贸首选商品 D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6. (2023七下·电白期末) 如图为陕西西安韦洞墓出土的彩绘打马球俑,李唐皇室因马球“善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而大力倡导,马球运动风靡全国。据此可知唐代(  )

    A . 外来文化已成为社会主流 B . 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C . 豪迈进取开放的社会风气 D . 市民娱乐活动丰富
  • 7. (2023七下·电白期末)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 年,带回大量佛经。”该文段的记录,侧重表明玄奘西行(  )
    A . 历尽磨难,不畏艰险 B . 得到了政府支持 C . 获得高深的佛学知识 D . 传播了大唐文化
  • 8. (2023七下·电白期末) “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
    A . 隋朝建立 B . 黄巢起义 C . 安史之乱 D . 唐朝灭亡
  • 9. (2023七下·电白期末) 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该举措(  )
    A .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 导致后期政权动荡 C . 形成了三权分立 D . 意在强化专制集权
  • 10. (2023七下·电白期末) 如图碑刻(复制品)展示的是西夏文字,西夏文字模仿汉字创制而成,形体方整,笔画繁冗。从西夏文字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两宋时期(  )

    A . 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B . 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C . 党项族与汉族文化交融 D . 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
  • 11. (2023七下·电白期末)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代诗人林升的《题林安邸》讽刺了(  )
    A . 宋夏议和 B . 宋金对峙 C . 南宋偏安 D . 城市没落
  • 12. (2023七下·电白期末) 在宋代,复种技术得到了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 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B . 政府提倡南稻北移 C . 水稻产量跃居首位 D . 南方自然环境破坏
  • 13. (2023七下·电白期末)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难以尽数;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异彩纷呈。这反映了当时(  )
    A . 铁犁牛耕出现 B . 海外贸易发达 C . 土地兼并严重 D . 城市经济繁荣
  • 14. (2023七下·电白期末) 以下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朝代

    年代

    铜币数目/万贯

    804年

    13.5

    1000年

    135

    1007年

    185

    1073年

    600

    A . 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B . 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 . 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D . 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15. (2023七下·电白期末) 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 . 造纸术的发明 B . 宋词日益繁荣 C . 科举制的确立 D . 印刷术的改进
  • 16. (2023七下·电白期末) 忽必烈统治时期,虽然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推行仅法,但大量阻碍社会进步的蒙古旧制仍得以保留,并且统治集团内大多数人始终对汉族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有较深的隔膜。这表明忽必烈统治时期(  )
    A . 政权封建化进程艰难 B . 蒙古部落文明具有优势 C . 贵族集团的包容性强 D . 政治体制渗透宗教色彩
  • 17. (2023七下·电白期末) 《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材料表明,元代戏曲的兴盛缘于(  )
    A . 科考功名的需要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元朝的高压统治 D . 国家政策的影响
  • 18. (2023七下·电白期末) “蹴鞠”是指古人以脚蹴、踏、踢皮球的活动。宋代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普及很广,宋代蹴鞠艺人组织社团,制定社规,如要和气、要信实、要礼法、要尊重、戒争斗、戒酒色等等。据此可知,当时蹴鞠(  )
    A . 源于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 B . 推动了军事力量增强 C . 具有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 D . 有助于形成忠君思想
  • 19. (2023七下·电白期末)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
    A .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B . 商人所受剥削沉重 C . 官员注重经商技能 D . 社会经济走向开放
  • 20. (2023七下·电白期末) 明代君主在自谦词的使用上,数量较以往明显减少,频率明显降低。新创的自谦词如“藐孤”,语境发生明显变化,不再是面对大臣,而是面对祖先或继承皇位时的用语。这些变化反映了(  )
    A . 统治集团内矛盾尖锐 B . 血缘宗亲观念形成 C .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 .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 21. (2023七下·电白期末)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这表明明朝(  )
    A . 提倡尊孔祟儒 B . 推行重文轻武 C . 开创科举制度 D . 没有文化自信
  • 22. (2023七下·电白期末) “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到元朝时,海上贸易空前活跃,它们为明代早期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最终产生了世界航海史上更璀璨的奇迹。”材料中的“奇迹"指向(  )
    A . 玄奘西游 B . 张骞通西域 C . 鉴真东渡 D . 郑和下西洋
  • 23. (2023七下·电白期末)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利用一凹一凸的榫卯连接方式,使极为复杂的建筑结构外在表现得简约古朴,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在多次地震中安然无恙。上述材料表明故宫(  )
    A . 蕴含了古代民贵君轻的思想理念 B . 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修建 C . 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和绝对权威 D . 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24. (2023七下·电白期末) 明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所有统一国家中最为强大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明帝国的“覆亡”,主要依据(  )
    A .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B . 努尔哈赤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C . 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占领北京城 D . 皇太极指挥清军人关,控制中原
  • 25. (2023七下·电白期末) 17-18世纪,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等产品为了输出欧洲,专门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也融入了欧洲固有的形式。这反映了(  )
    A . 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B . 中国打开欧洲市场 C . 中国建筑技术发达 D . 中西文明交流融汇
  • 26. (2023七下·电白期末) 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下设宣慰司等机构,对吐蕃地区进行深入统治,这种行政管辖方式,为明清两朝沿袭。这说明(    )
    A . 不同民族的风俗逐渐趋同 B . 元朝开始接受中原体制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 . 南部边疆得到较多开发
  • 27. (2023七下·电白期末) 清朝前期,出现了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黎里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这反映了当时(  )
    A . 清朝的国库充足 B . 商业十分发达 C . 人口的不断增加 D . 农业技术进步
  • 28. (2023七下·电白期末) 据研究,民国时期的《百美图》中的女性不再像传统那样居于室内,而是出现在街道、茶室、公园、溜冰场、电影院等公共场合中。同样,畅销上海的杂志《礼拜六》上的仕女封面的形象由卑微刻板,拘泥守礼变成了自然活泼、自信松弛。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
    A . 自由平等成为社会的新风尚 B . 女性个性得到一定程度解放 C . 人性化、个性化的时代特征 D . 女性的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 29. (2023七下·电白期末)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与创新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工业化建设方面,选择了与苏联类似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能帮助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快速建立全面工业化的基础,将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国、此外,新政权急需发展的国防工业也需要重工业的支持。同时,国家通过三大改造把私经济纳入计划轨道,支持和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

    ——百度《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二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三到1987年,在生产领域中,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从改革前的;20种减少到6种;流通领域中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从改革前的188种减少到23种。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得到调整与改进,小商品和计划外商品都由市场调节。价格、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并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式”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30. (2023七下·电白期末) 材料一:南北朝以来, 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新兴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对各秋战国以来诸于百家政治文化的选择的继承,是建立在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基础之上的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评系。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中国历朝科举考试数量表
    朝代 录取数据 状元人数(据载)
    唐朝 开科268次,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修正应为20619人 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
    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
    宋朝 北宋 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
    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人
    南宋 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
    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人
    材料三:用考试的方法选官,汉代的察举也有。 科举真正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开启了自由报名,在影响人才选拔的诸多因素中,家族门第开始后撤,个人才学得以前进。科举创立于隋唐,但是从宋朝开始中国才真正进入科举时代。科举开辟了一条向上的社会流动通道,个人可以通过读书应举获取功名,提升家族地位。科举使得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群体不断扩大,他们构成了帝国更广阔的统治基础。科举还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择偶。在上族门阀政治的时代,选女婿看重的是门第。科举时代选女婿看重的科举成功,这叫“榜下择婿”。尽管近代以来,人们常常会责备科举阻碍了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出现,但是总体而言,我们还是要承认科举曾经起过的种种正面作用。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到宋代科举制的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科举不同于以往选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