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贺州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01 浏览次数:57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正确填写。 
  • 1. (2023·贺州) 根据情境,填入合适的同音字。 
    1. (1) fú 微风仿 妈妈的手,轻 过我的脸颊。 
    2. (2) biàn“我已经说过很多 了,这张照片太模糊了,根本无法 认。”丽丽甩着一条大 子,分 道。 
  • 2. (2023·贺州) 输入拼音“qia”,可以找到的汉字包括如下两个。请借助资料完成练习。

    洽:①跟人联系,商量;②和谐;③广博,周遍;④沾湿,浸润

    恰:①正巧,刚刚;②合适,适当

    1. (1) 《说文解字》对其中一个字是这样描述的:“用心也。从心合声。”你认为这个字是
    2. (2) 根据两个字的解释,选字填空。

      如其分   情投意

    3. (3) 在“恰好”一词中“恰”字的意思是(填序号)
  • 3. (2023·贺州)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他们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修改病句) 
    2. (2) 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没有什么必要介意。(改为反问句) 
    3. (3) 有的同学认为:“我们还小,还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你赞同这个观点吗?具体说说你的看法。 
  • 4. (2023·贺州) 积累与情景运用。 
    1. (1) 文有奇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 ,如薄雾,被 。” 
    2. (2) 文有对比。“人固有一死,或 ,或 。” 
    3. (3) 文有主旨。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其中有 的李大钊。我们还领悟到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学弈》告诉我们 。 
    4. (4) 诗有相遇。诵读古诗词,与王安石相遇,感受他“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情思;与王维相遇,感悟他“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情谊;与苏轼相遇,理解他“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情怀。 
二、合理选择。 
  • 5. (2023·贺州)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断(jiān)搅(hé) B . 境(chù)游(sī) C . (nèng)含(hǔ) D . (xuē)丑(è)
  • 6. (2023·贺州) 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选出意思最恰当的一项。( ) 

     对联“风抚____巧言雪,雨打海棠喜听月。” 

    A . 荷花 B . 梅花 C . 梨花 D . 菊花
  • 7. (2023·贺州)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 B . 昆明的春天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C . 我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D .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 8. (2023·贺州) 在下列选项中填入对应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四大古都:西安、____、北京、南京。 

     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____、中秋节。 

     四大名山:黄山(绝)、华山____、庐山(奇)、泰山(雄)。 

     四大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____。 

    A . 洛阳 端午节 险 草书 B . 开封 国庆节 高 草书 C . 洛阳 重阳节 险 行书 D . 开封 腊八 高 行书
  • 9. (2023·贺州) 下面有关编排成长纪念册的注意事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如果想突出自己的特色,彰显自己的个性,可以为自己的成长纪念册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B . 在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可以提前规划好封面、扉页和正文等几大部分的内容。 C . 成长纪念册的正文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呈现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D . 成长纪念册必须能够反映出成长的过程,资料越多、越详细越好,最好每个年级和阶段的资料都有。
三、判断对错 
  • 10. (2023·贺州) 判断对错。 
    1. (1) “yi zhi ye yin”是整体认读音节,“yuan”是三拼音节。( ) 
    2. (2) “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和“拔得头筹”的意思相同。 ( ) 
    3. (3)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 
    4. (4) “读了《北京的春节》一文,使我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病句。( ) 
    5. (5) 劝人多读书,多实践,我们常会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样的俗语。( ) 
四、阅读感悟。(30分) 
  • 11. (2023·贺州) 非连续性阅读。 

     材料一: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著”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著”。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著”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尾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吃饭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筷子的使用则表达了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用刀、叉等工具随意切割食物,让人感到一种暴虐和一种舞刀弄叉的张狂,那么东方人用筷子温文尔雅的夹取食物就显得更加内敛和含蓄了。 

     材料二: 

     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1. (1) 【材料一】从 和 等方面介绍了筷子。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 
  • 12. (2023·贺州) 阅读古诗《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1) 《春夜喜雨》中作者称这场雨为“好雨”的原因是( ) 
      A . 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 . 晚上下 C . 下得大 D . 不影响人们出行
    2. (2) 下列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 (3) 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它三句不是一类的是( ) 
      A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4)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好雨知(明白)时节,当春(于是,就)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 B . 随风(暗暗地,悄悄地)入夜,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细无声。 C .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云俱黑,江船火(独自)明。 D . (天刚亮的时候)看红湿处,花(沉重)锦官城。
    5. (5)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 . 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 . 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D . 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 13. (2023·贺州) 阅读现代文《大地的耳朵》。 

     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米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无意 刻意) ____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捷 敏锐) ____,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大地的耳朵”…… 

     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 出现) ____在眼前。我们在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地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1. (1) 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 (2) 文章中“我”和弟弟为什么讨厌冬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3) 冬菇如此美味,为什么“我”后来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4. (4) 本文通过回忆吃冬菇这件事,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5. (5) 文章用“聪明”和“慧黠”来形容母亲,你认为它们具体表现在哪里? 
五、习作百花园。(30分) 
  • 14. (2023·贺州) 习作百花园。 

     禾下乘凉梦,一生逐一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用毕生的精力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可现在,袁爷爷却离开了我们。 

     习作提示:请从下面两个考题中,选择其中一个进行习作。要求围绕中心意思写,通过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50字。⑴袁爷爷,我想对您说……⑵我的梦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