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思...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 1.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2020年9月23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回母校做报告,在报告中他动情地说:“我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为什么不让生活更丰满呢?正因如此,希望在大瘟疫肆虐的时刻,我能用残缺的身体燃烧出的微弱之光,疗愈世间的伤痛”!我们从中感悟到(      )

    ①方法论决定于世界观                        ②世界观指导人们的行为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                    ④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当今时代,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趋势深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必然会对我们的哲学思考产生重大影响,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会为哲学发展昭示新的方向。材料说明( )

    ①哲学指导着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②具体科学的逬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进步

    ③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④哲学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3高二上·开平期中) 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 . 对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 .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 .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 . 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 4.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 ·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 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 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④
  • 5.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

    ①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人水和谐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③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花还需绿叶衬
    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竭泽而渔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6.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在网络的带动下,当今社会信息资源丰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批“新鲜”词汇。“蚁族”“富二代”“草食男”“走你”等似乎都已成为我们的日常词汇,这些新词都是针对某些社会现象产生的。这体现了( )

    ①意识决定物质

    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存在决定思维

    ④思维决定存在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7.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 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它与以往旧哲学的区别是(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③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下述文字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   学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   )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③→②→④ D . ④→③→②→①
  • 9. (2023高二上·北京市月考)   2022年,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新型葡萄糖燃料电池,这种新型电池可将葡萄糖直接转化为电能。如果嵌入医疗植入物中,葡萄糖燃料电池可在植入设备所需的高温灭菌过程中保持稳定。研究人员设想其可制成超薄膜或涂层,并包裹在植入物周围,利用人体丰富的葡萄糖为电子设备供电。该设计表明(    )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比人为事物的联系更有用 

     ②人能够在生活中改造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应当为社会实践服务 

     ④人能在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新联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高等植物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统一整体。各器官的分工不同,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但它们的系是很密切的,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任何一个器官的生长都会受到其他器官生长的影响。植物各器官的生长存在着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生长的相关性。这说明(  )

    ①整体由部分组成

    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④事物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发展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③
  • 11.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坦言:“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俄乌冲突,导致我们尚未从上一次风暴中恢复过来,就遭遇了另一场风暴,造成全球经济的重大挫折。”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②因为困难和曲折,国际社会丧失发展的动力和机遇

    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④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的功能寓于部分的功能之中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窑洞依势而建, 院墙古朴又雅致, 石板路曲折蜿蜒……独具特色的古村落遍布在山梁沟峁间 成了陕西延川魅力的缩影。近些年,各类红色主题影视剧都看上了这里原汁原味的古村落样貌。 落后沉积的小庙村变为红色影视剧拍摄的热门取景地。而这可喜的变化离不开当地政府审时度 势的英明决策。政府的行为体现的哲理是(  )

    ①任何运动变化都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条件性,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2020 年 9 月 8 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陈 薇将军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陈薇长期致力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尽快破解病毒密码,研制出疫苗,陈薇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以军人的使命刻苦攻关,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团队不断取得突破。这说明 ( )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14.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如果我们把“道路”一词拆分为两个方面,将“道”比作“人生的大方向和趋势”,把“路”比作“生活的途经”,那么下面关于这两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道”和“路”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道”和“路”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③“道”和“路”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④“道”和“路”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③
  • 15.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上述材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

    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面对我国发展中的所有机遇和挑战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要客观分析发展现状

    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④注重我国发展中各要素的优化统筹,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大快朵颐地吃上一顿小龙虾是南北吃货们夏日的必修课。由于这美味小龙虾很大部分来自 稻田养殖,所以围绕“要虾还是要稻”,正在引起一场事关生态环境、农民利益和粮食安全的争 论。有关农业和水产方面的专家表示,这对看似无解的矛盾,其实在科学把控的前提下是可以实现共存的。科学把控“稻虾种养”要求( )

    ①全面看问题,将“稻虾种养”寓于农业发展模式之中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稻虾种养”的实际出发
    ③立足辩证否定观,创新“稻虾种养”的新模式新技术
    ④坚持适度原则,对于“稻虾种养”防止“过”和“不及”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2023高二上·新余开学考) 漫画《艺术处理》(作者:于海林)启示我们在工作中要(   )

    A .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B .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 C . 正视矛盾并寻找正确方法解决 D . 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 18.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代餐,即能部分或全部代替正餐的食物,一般具有低热量、易饱腹的特点。最初是为了解决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没有条件吃饭的问题,目前则有向普通人扩展的趋势。如计划减肥,定制一周低脂套餐……应该看到,代餐可以成为平衡膳食的一种补充,但仅靠食用代餐产品并不足以控制体重,甚至可能出现危害健康的情况。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拥有健康的体魄要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把饮食方法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国家要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以推动代餐行业实现斗争性向同一性的转化

    ③科学减肥既需要坚持适度原则控制能量摄入,又要注重各类营养均衡

    ④事物都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需要科学认识代餐的功效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23高二上·开封开学考) 治理国家和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努力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A .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B .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发展 C .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D .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 20.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因素之一。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研究团队从非洲稻中成功分离克隆了水稻高温抗性新基因位点TT3,并阐释了其调控高温抗性的新机制。团队将该基因位点导入到亚洲栽培稻中,培育成了新的抗热品系,增产效果明显。未来,该研究成果还将应用于其他作物的抗高温育种改良。成功培育新抗热农作物品种(     )

    ①将气候变化挑战转化为了人类发展的机遇

    ②发挥了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③经历了“特殊→普遍→特殊”的辩证过程

    ④阻断了全球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的不利联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1.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随看循环经济的发展,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于今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意味着上海将垃圾分类纳入了法制轨道,从开始的全量填埋到后来的焚烧堆肥,直到现在各种技术都有的格局,上海实施垃圾分类的标准先后调整了七次。这说明   (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2.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精准实施近火捕获制动,以大速度增量减速成功实现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使探测器顺利进入绕火轨道。在制动过程中,“天问一号”完全依靠自身完成发动机的点火和关机,克服发动机点火期间的扰动,实现点火方向和点火时长的精确控制。这表明中国航天人(   )

    ①根据主体需要,在火星探测器与火星之间建立起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按照客观规律,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不断提高探索认识自然的水平

    ③通过直接现实性、创造性的活动,在未知世界的探索中迈进了一步

    ④在极具挑战性的生产实践中,为跨越两千多年的“天问”寻找答案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3.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2021 年 3 月 26 日, 国家航天局发布两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撎煳室缓艛探测器拍摄的 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图像中, 火星呈撛卵罃状,表面纹理清晰。撎煳室缓艛探测器飞行至距离火星约 1.1 万千米处, 利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了火星全景。表明:(  )

    ①科技发展为人类提供认识世界的工具, 促进认识不断发展 
    ②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中产生新的需要, 推动新的探索研究 
    ③人类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决定了科学实验探索的领域范围 
    ④认识对象是无限变化的,认识是一个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4.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1975 年,中国测量队首次将觇标带上珠峰峰顶,测出8848.13 米的高度;2005 年,测量队改进技术, 测出 8844.43 米的高度:2020 年测量队综合运用 GNSS 卫星测量、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精确测定珠峰最新高程为 8848.86 米。我国珠 峰高程测历程表明:(  )

    ①实践的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

    ③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探求真理的上升过程

    ④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主观题(共 3 道题, 52 分)
  • 25.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具体实践的角度看, 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以下三个“共同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新时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地位更加凸显。因此, 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形成绿色 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和谐统一。

    新时代,人与社会是“生活共同体”的要求更加全面。因此, 必须坚持社会治理新理念,以人 民为中心, 积极促进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新时代,人与人是“文明共同体”的追求更加紧迫。因此,必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结合上述材料, 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运用规律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 (2) 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怎样做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
  • 26.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发展, 强大国内市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突出表现在 4 个方面:2020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 我国消费呈现稳步复苏态势, 8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负转正,此后连续 5 个月保持 正增长。2020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 518907 亿元,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10.6%,快于全 部投资 7.7 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26.5%和 9.1%。随着“放管 服”改革不断深化, 特别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的完善,推动了市场准入 门槛的降低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下降,促进市场主体数量较快增长和创新潜力加快释放。2020 年我国外贸逆势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 1.9%。近年来我国外资流入规模持续平稳增 长, 2020 年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也应看到,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仍有诸多短板。消费 增长潜力释放尚不充分, 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仍然不足,公共卫生、生态环保、防灾减灾等基础 设施建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标国际先进水准提升我国市场国际化水平的步伐仍需加快, 法 治化的营商环境和市场治理能力亟待提高等。

    结合材料, 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知识分析,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通过改进技术 工艺, 最终解决了问题。 2005 年, 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说: “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 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中国航天人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航天系统, 推进 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21 年, 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在火箭和飞船发射升 空后, 他在返回舱中情不自禁地说: “感觉真好! ”

    结合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有关知识, 分析中国人能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原因。
    2. (2) 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能够不断取得新成就?
  • 27. (2023高一下·调兵山期末)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自 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试验探空火箭成功发射,60多年的技术积累,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这是几代航天人精诚团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克服了巨大的艰辛和困难才取得的成就, 真可谓来之不易。这背后是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震得杨利伟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通过改进技术工艺,最终解决了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中国航天人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航天系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1年,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在火箭和飞船发射升空后,他在返回舱中情不自禁地说:“感觉真好!”目前三名航天员已按计划成功返回。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火箭发射历程体现认识论的道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